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

绥德县位于陕北腹地,榆林市东南部,地貌特征为典型的峁梁状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土地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43万人。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1)

绥德之名始于北朝,取“绥民以德”之意。绥德上古为五龙氏地,夏商为雍州地,春秋为赤翟、白翟之地,战国属魏上郡,秦设上郡(为秦三十六郡之一),汉为翟国,三国两晋时为州地,隋唐为绥州、雕阴郡,宋为绥德军、绥德州,明为延绥镇、绥德州,清为直隶州。1913年废州设绥德县,隶榆林道。1933年撤销道制,绥德县直属陕西省。1944年,绥德分区增辖新成立的子洲县。1948年,绥德分区又增辖横山县、镇川县。1949年,绥德分区改属陕北行政公署(驻地延安)。1956年,绥德专区撤销,1969年榆林分区专员公署(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行政公署,绥德县属之,一直沿袭至今。

在仰绍文化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素有“上郡古邑”“秦汉名邦”“天下名州”等美誉。历史上秦长子扶苏含冤自刎于此,留下“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的呜咽泉村。大将军蒙恬在此北筑长城、南修直道、西拓银川并与扶苏长眠于此,留下“生前造就千支笔,难写孤臣一片心”的造笔传说。汉武大帝亲率18万铁骑巡边于此,飞将军李广曾率部驻守,并留下射虎传说。“落雁”之貌的王昭君出塞时惊落飞雁于落雁砭村,千古才女蔡文姬于此归汉时留给韦庄《绥州作》里无尽的喟叹。这里传说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诞生地,也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乡,故有享誉天下的“米脂的婆姨绥德汉”。陈陶《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道尽了古帝州的沧桑,原生态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更是让绥德传唱天下。

绥德是陕北革命老区,是榆林地区红色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是中央红军在陕北的落脚点,是陕甘宁边区的改革试验示范区,更是转战陕北和开启解放战争的中转地、出发点。习仲勋同志称绥德为“革命英才的摇篮”,齐心老人家称绥德为“西北革命策源地”。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2)

疏属山文化旅游景区位于绥德县城,海拔893m,两河相拥山。秦代,上郡为边塞防御匈奴的军事要地,故派秦皇子扶苏在此监军并设府于疏属山,扶苏含冤自刎后埋葬于此,解放战争时期,绥德警备区司令部设置于疏属山上,成为指挥作战的战略中心,山上有秦皇子扶苏墓及扶苏祠、汉画像石馆、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旧址,山脚下有李子洲故居、绥德地委旧址、子洲图书馆,四周散布着独具特色的窑洞四合院,明显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开发的理想之地。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3)

绿源休闲生态园区位于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凸村,是在开垦荒芜土地、拓宽塬峁台地、机修宽条梯田基础上打造的生态林系统工程和休闲度假旅游区,是包括苏家圪凸中心休闲旅游观光园区、千亩油用牡丹观赏园区、山榆洼核桃示范园区、绿化种苗生产基地和绿源沙地红薯种植园五大板块的现代化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综合体。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4)

郭家沟,是绥德县满堂川乡的一个村子,位于县城东20公里。郭家沟在我们榆林名气并不大,但在全国美术界已很有名气。早在10年前,郭家沟一位叫郭全飞的年轻人,看到一些美术院校每年都要安排毕业的学生来陕北搞写生,而郭家沟本身又有自己独特的自然优势,于是将自家房屋旁进行扩建,大张旗鼓地办起了写生基地,管吃管住。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5)

绥德文化广场 陕北不仅是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文化概念,镶嵌于陕北文化富集地的绥德,在县城中心位置修建了文化广场,展示绥德文化之浑厚底蕴和蓬勃朝气。矗立于广场中心以石雕匠人为主体的劳动人民群聚雕像,被著名画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命名为基石,并亲笔题写立碑。此“基石”二字恰好精准无误地道出了劳动人民是江山社稷的根基;道出了劳动人民是绥德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道出了石雕文化是绥德民间文化的根脉。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6)

摩崖石刻景观称为“秦时明月汉时关”。早有“旱码头”之称的绥德,地理位置特殊,商贸业繁华,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引得历代骚人墨客在此留下墨宝。而绥德的石雕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还有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7)

绥德黄土风情园位于龙湾生态区腹地,与绥德老县城隔河相望,总规划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2010年初,县委、县政府启动了“中国·绥德黄土文化风情园”项目建设,并决定用5至10年时间,将龙湾生态区建成全面展示陕北独特文化的旅游文化景区。黄土风情园以黄土景观为载体,以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为核心,凝聚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创造绥德文化的“城市客厅”,展示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8)

民谣唱道“财东房上有兽头,楼门石狮大张口,官家挂匾栽旗杆,百姓狮子搁炕头”。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绥德的石狮就出现在农家的炕头上,谁家生小孩了,就打造一个,作为孩子的保护神,拴住孩子不要从炕上掉下来。石狮是吉祥的象征。德县城的无定河上有一座大桥,始建于1987年,长300米,宽14米,桥的两头各有两个凉亭、两对一人多高的石狮,还有雕刻精美的龙柱灯。最具特色的石桥上有1008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因而得名千狮桥。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9)

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位于城内疏属山扶苏墓侧。1998年建成对外开放,为仿汉悬山式四阿顶式建筑风格,由门屋、展廓、展厅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89平方米,气势恢弘,古朴典雅。展馆描述展馆两侧为砖石围墙,居中为铁栅式大门,上为巨型横额石雕“陕西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大门两侧则是石雕楹联“贞石今留汉文化,精雕长忆古工师”。横额与楹联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题书,笔力遒劲,典雅隽秀。由大门进入,便是“天井”式的宽敞展廊,呈“回”字形,由12根赤色圆木支撑,四壁饰以玻璃镜框,展出精选汉画像石拓片。有伏羲、女娲等传说故事和东汉时狩猎、歌舞、战争等场面。这些珍贵的拓片具有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效果,形象逼真,风格独特。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10)

绥德城西五公里处(五里湾村)的大理河西侧,有一座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山,名曰合龙山。有龙伏欲腾,虎踞将扑之势。自古以来以上就有庙,相传庙约建于汉朝宣帝年间,供奉北极玄天上帝,时至明朝万历年间,村民大兴修建,称“接引寺”。1930年陕北特委先后两次在寺庙中举行会议,决定武功暴-动,又为此山坡上了红色革命的圣装。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11)

传统的榆林大地上,土多,沙多,石头也多。土多,生长出土窑洞;沙多,疯狂成大沙漠;石多,便孕育出石雕艺术。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12)

之所以称之为刀刀碗饦,是因为食用碗饦之时,不使用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筷子,而是要用铁丝捶打或者铁片加工成的小刀。如果你坐在一个小摊前,要上一碗刀刀碗饦,定会见到老板娘拿起碗饦,取个刀刀,横划几刀,竖划几刀,两三秒的工夫,一碗碗饦就被划成了井字形的小块。浇上两勺特制的汤料,撒上一撮韭菜、几丝黄瓜,喜欢吃辣的人再舀上一勺油泼辣子,一碗正宗的义合刀刀碗饦就摆在面前了。此时,红的油泼辣子、绿的黄瓜韭菜、油亮亮的汤汁,再配上井字形的碗饦块,实属色、香、味俱全,谁还能忍得住不赶紧往嘴里送上一块呢?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13)

绥德雪花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特色小吃。雪花是糕点中的珍品,有“糕点之王”的称誉。雪花形似月饼,呈黄白色,皮酥而馅香。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14)

在陕北,有句民谣无人不晓。那就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四十里铺的羊肉面。”可见,羊肉面在当地人眼睛里是多么重要的饮食。代代传唱的信天游唱道:“米脂婆姨绥德汉,不用打问不用看。小伙子跑马一溜风, 讨上米脂婆姨乐死人。石狮子守门钻不进猫,绥德汉一个比一个好。”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15)

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所以也写作抿尖。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只有寸长。抿节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 延安)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节音儿化,所以也写作“抿尖”。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16)

由软米、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陕西东南部最大的县城(陕西百县之绥德县)(17)

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属于苹果优生区,在海拔、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具有发展优质山地苹果的适宜条件和竞争优势。早在2012年,省委、省政府就认定绥德、米脂、子洲、清涧4县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