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

4月4日21时35分,迎来清明节气,“万物齐乎巽(xùn),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正值人间最美四月天,梨花风起,游子寻春,习习祥风,祁祁甘雨,宜插柳踏青,陌上放歌;宜放鸢逐春,尽享春色;宜念念不忘,慎终追远。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2)

《清明到了》

作者/申赋渔

节选自《光阴:中国人的节气》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在古人眼里,即便是火种,传承的时间长了,也会热力下降,变得衰弱,所以必须“改火”。古人选择在暮春的一天,熄了旧火,钻木生出新火。

“朝来新火起新烟。”内侍们一早从深宫中鱼贯而出,举着蜡烛,把新火赐给皇帝的近臣,弄得整个皇城轻烟缭绕——清明到了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3)

清明是个祭祀祖先的大日子。在前一天,就要准备好丰盛的酒食,有乳酪、糕点、面饼,还有鲜花水果。等天大亮了,用担子挑着,一家人,相互搀扶着,往郊外的祖坟走去。路上早已行人如织了,沿途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特别是在靠近坟地的野地里,竟如闹市一般。偌大一个空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纸做的猪马牛羊、亭台楼阁。

人们在坟前摆上祭品,嘴里祷告着,烧起纸钱。纸灰如白蝴蝶般漫天飞舞开来,喃喃的祷告慢慢带了哭腔,跪拜一地的家人,终于失声痛哭。哭声勾起了各自的怀念,一旁小路上的行人,脸上也满是哀戚,一言不发,低着头匆匆而过。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4)

日影西斜,大人们收好杯盏,呼唤着走远的孩子。死的哀伤与生的欢愉在此刻奇妙地融合。孩子们聚在了一起,抱着一条腿,单腿弹跳着,捉对儿冲撞,正高兴地玩着“斗鸡”的游戏。姑娘们也跑到小河边上,仔细挑选着一根好看的柳条,插在发髻。“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不插柳条的人,会老得很快。

从郊外往城里走的时候,三三两两放纸鸢的人,已经割断手中的线,让它飞走。纸鸢背上的丝弦,发出古筝的长调,渐渐远去。断线的风筝将带走一切的不如意。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5)

城墙外面的空地上,“拔河”的比赛还没有结束,你来我往,喊声震天。然而并没有多少看客。大多数人,都在不远的地方,围看一群人的“射柳”。装着鸽子的葫芦,悬挂在随风摇曳的柳条上,射手把弓拉得如满月般,猛一松手,箭正中葫芦,受惊的鸽子冲天而起,顿时彩声雷动。

穿城而过,隔着高高院墙,常常会听到如银铃般的笑声。因为清明节也是秋千节,年轻的女孩大多聚在后花园里,向高处荡着秋千。“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墙外的少年,黯然回家。并不是人人都有许仙的好运。正是清明这天,他在断桥遇见了白娘子。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6)

城里家家户户,早已用面粉和着枣泥,做成燕子的模样,拿柳条穿着,一串串挂在门楣上,名为“子推燕”

介子推是随着晋文公逃亡的功臣。回国之后,因为不愿与小人为伍,躲到绵山。晋文公放火逼他出来。不料,他宁被烧死,也不肯出山为官。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不忍生火,并称之为寒食节。寒食节与清明靠得很近,渐渐地,二节便合而为一了,甚至,变成了清明节的缘起

图/视觉中国

清明三候

清明一候桐始华:桐始华的“桐”,指的是白桐(泡桐),和风撩动纯白的桐花,美好如约而至。在古代诗文之中,与桐花花期相近的梨花更为显赫,所以清明风也被称为梨花风,“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鴽(rú):从字面意思看,“田鼠化为鴽”是说老鼠变成了鹌鹑那样的鸟儿。但这其实是因为清明时节阴气潜藏阳气渐盛,喜阴的田鼠躲回洞穴,喜阳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

清明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多雨,雨过春深,则见虹霓,七彩霓虹架桥,定格起春日最美瞬间。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7)

清明·习俗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8)

祭扫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9)

扫墓祭祖,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节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也是传承好家风的时候。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0)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1)

踏青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2)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3)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4)

插柳戴柳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5)

过去在清明这天,家家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6)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7)

植树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8)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俗语说的“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也是这个道理。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19)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20)

放风筝荡秋千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21)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白居易《寒食夜》里就写道“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22)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23)

清明养生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24)

【衣】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穿衣宜“上薄下暖,薄厚搭配”,也可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食】宜食清淡甘润之物,少吃发物(如羊肉等),多吃时令蔬菜(如菠菜等),注意养肝护肝。

【睡】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不一定要多睡,经常开窗透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防】春日百花盛放,柳絮纷飞,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居住上也要注意清洁打扫,及时更换床单被罩等。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25)

文/央视新闻整编

图/视觉中国

清明·絮语

人间四月,惠风和畅,烟柳垂空,天地清明。

何为清明?《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好一个“清洁而明净”!当梨花盛开,绿柳抽芽,和风拂面,撩动的何止天地万物,更弹拨起勃然跃动的春心,仿佛不做点什么,便是对这大好光景的辜负和浪费。

所以有了“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快意,有了“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乘兴而去,有了“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闲情雅致……

思念就像花瓣雨(清明梨花风起)(26)

而清明,又不仅仅是一个澄澈和暖的节气,它还是一个追思故人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祭祖扫墓,追念先人,或插一枝杨柳,在风中静听纸鸢空鸣;或望一朵流云,向青草更青处行去。无论是“年年陌上生春草,岁岁清明思故人”的伤感,还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的哀恸,都将万般深情,尽付天地。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的,还有那些用牺牲和热血换来今天平静、美好生活的先贤英烈。

在清明,人们祭奠过去,也催护新生,“行人折柳寄相思,又见春风换故枝”。

就让我们怀揣思念,且歌且行,再度出发。

文/央视新闻

图/吴冠中画作

监制丨马文佳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技术支持丨i排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