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能达到无为而治(孔子为何没有被求贤若渴的叶公重用)

孔子为什么能达到无为而治(孔子为何没有被求贤若渴的叶公重用)(1)

今天聊聊论语里的叶公,此人名叫沈诸梁,乃楚国大臣。

封地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因其求贤若渴,夫子专门去拜见他。

虽然两人相聊甚欢,可最终还是没有用夫子。

孔子为什么能达到无为而治(孔子为何没有被求贤若渴的叶公重用)(2)

▲叶公论政

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

叶公在论语里一共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想知道夫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于是问子路,子路不答。孔子认为应该告诉他,自己为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其老矣。

知道年纪大不好找工作,所以特别强调勤学乐观的精神状态,这是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形象。

孔子为什么能达到无为而治(孔子为何没有被求贤若渴的叶公重用)(3)

子路没有鲁莽作答是有道理的,夫子是什么样的人,只能自己去体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二次,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纵观《论语》全书,找夫子问政的领导人是少之又少。

可见叶公诚意满满。

但夫子这种空有理想,没有可执行方案的回答不具备说服力。

第三次,叶公说了一件在自己领地上值得称颂的事,夫子的回答让其不悦。

儿子举报父亲偷羊,以彰显其治民有方。

这种鼓励人民,尤其是亲人相互举报有违人伦价值观,但是夫子没有从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直接怼了回去。

那么,叶公不用夫子的原因也就找到了。

领导是要找一个人来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帮你实现你的想法

夫子的失败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的儒生很嫌弃叶公,觉得他空有求贤的名声,圣人出现在面前,却不知道重用,因此编了“叶公好龙”的段子来讽刺他。

孔子为什么能达到无为而治(孔子为何没有被求贤若渴的叶公重用)(4)

再次证明,圣人能得罪,但粉丝却是万万不能得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