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为什么长得那么奇怪(揭秘三星堆5)

三星堆文明为什么长得那么奇怪(揭秘三星堆5)(1)

一、三星堆的悲哀

研究了这么久的古籍,我也终于明白三星堆研究的悲剧所在。说到底,就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四川学者自己造成的的。因为在研究中不够仔细,无法得到相关证据的支持,被别人轻而易举的抓到可以攻击的把柄,从而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笑话。

可以这么说,守着这么一个高大上的三星堆,就因为一些四川学者的无能,最后造成一群玩青铜的竟然被一群玩泥巴的嘲笑为没有文化,自己还无法辩驳,这是不是很搞笑?很荒唐?也很无语?

这里面有两个经典谬论,一个就是对青铜人像特别是青铜纵目人的判读,一个就是对黄金权杖的判读。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青铜纵目人像的判读。一些牛逼哄哄自以为是的四川学者为了扬名立万,竟迫不及待的把青铜纵目人宣布为蚕丛,这就是三星堆悲剧的主要来源。

四川学者把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这个命名都是错误的)直接判读为蚕丛,主要是来源于这些记载。

《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 ,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路史》记载:“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柏灌、鱼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盖作于蜀。蚕丛纵目,王瞿上。”

因为这两本重要史籍都记载了“蚕丛纵目”,于是一些四川专家为了解释三星堆的青铜纵目人像,死搬硬套,生拉硬扯,张冠李戴,硬是将青铜纵目人像套在了蚕丛身上。

三星堆文明为什么长得那么奇怪(揭秘三星堆5)(2)

龙大爷,我这个才是纵目。555~~

其实,所谓纵目,是指竖生之目;也就是说,纵目的眼睛是竖起长的,不是向外突出一大截的。古籍记载蚕丛纵目,是说蚕丛的眼睛是竖起长的,不像我们大多数人是横起长的,这个很有点像二郎神额头上的那只竖起的眼睛。

所以,三星堆的青铜纵目人像与蚕丛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一些四川学者弄巧成拙,将二者硬拉在一起,造成了三星堆研究在年代上的混乱,这就是三星堆研究的悲剧所在。

一群玩青铜的被一群玩泥巴的嘲笑为没文化,这能怪谁?还不是只能怪自己读书不精,研究不深,不但自己贻笑大方,而且还害苦了我们的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为什么长得那么奇怪(揭秘三星堆5)(3)

2、蜀山五王

蚕丛和鱼凫到底是谁?

他们是蜀山最初的创建者,比伏羲早了整整4万年,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真正的老祖宗。

那蚕丛是在什么地方创建蜀山的?

按照《路史》记载:“蚕丛纵目,王瞿上”,以及“瞿上城在今双流南18里,城北有瞿上乡”。

我经过地图查找,发现这个位置就在今天双流的牧马山,那里现在还有一个瞿上新村,距离天府广场20公里,距离岷江最近7公里,正是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带,也是成都平原风水最为上佳之所在。现在的牧马山,已经成为成都有钱人才可以居住的别墅区了。由此看来,当年我们的老祖宗看风水还还是很有一套的。

成都平原和牧马山,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真正的龙兴之地。

在研究中,我还发现,在涉及上古神话传说的古籍中,记载蜀或蜀山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而记载所谓的长江黄河摇篮文化的却实在是太少太少,以至于那么大一个规模的良渚文化,竟然在史书上都没有留下一笔,这让很多专家不得其解。

其实,这与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中华文明正统渊源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中国人主要基因特征为O系,包括O1、O2和O3三大集团。其中数量最多的是O3集团,基本上占80%;而O1集团和O2集团则各占不到10%。由此可见,O3集团(现在改名为O2a)一直都是华夏民族的绝对主流。所以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都是以O3集团为正统。其他包括O1集团和O2集团,一直都被视为蛮夷,属于重点征伐的对象。这也是为什么在史学界,长期以来都不肯把殷商文化作为华夏正统的根本原因,而是坚持把夏和周做为自己的正统传承。对于这个问题,以后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讨论。

O3集团来自哪里?O3集团就来自蜀山。所以关于蜀山的记载才会如此之多。如果我们连蜀山都研究不好,那还怎么研究华夏文化,那还怎么搞中华文明溯源工程?

三星堆文明为什么长得那么奇怪(揭秘三星堆5)(4)

牧马山上的别墅群

研究蜀山,最主要的有几本古籍,我先给大家说说:传说大禹所作的《山海经》,盗墓出来的《竹书纪年》,以及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晋朝常璩的《华阳国志》,宋朝罗泌的《路史》等。

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亲自读读,不要轻易被一些所谓的权威专家和网红专家所迷惑,因为这些专家所读的也不过就是这几本书籍。大家都读同一篇文章,也许还可以看看各自读书水平之高低。

1、根据汉扬雄撰、明郑朴辑的《蜀王本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

另外,因为《蜀王本纪》早佚,今存两则重要佚文:

(1)《文选》卷四《蜀都赋》刘逵注引:“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2)《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蜀之先称王者曰蚕丛、柏灌、鱼见、开明。是时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至蚕丛,凡四千岁。”

我们要注意到,在《蜀王本纪》与其两则佚文的记载里,除了蚕丛、柏灌、开明三个王没有异议外,还有两位王存在着名称上的异议,一个记载为蒲泽,一个记载为鱼见,而且还少了一个杜宇。

2、《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 ,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华阳国志》除了记载蜀有蚕丛、柏灌和鱼凫三个王外,还记载有两个王,一个是杜宇,一个是开明。也就是说,《华阳国志》记载蜀有五王,这与《蜀王本纪》记载相同,但与《蜀王本纪》的两则佚文记载有异。

3、《路史》记载:“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柏灌、鱼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盖作于蜀。蚕丛纵目,王瞿上。鱼凫治导江。逮捕泽开明,时人氓椎结左言,不知文字。上至蚕丛,年祚深渺,最后乃得望帝杜宇,实为满捍,盖蜀之先也。”

我们可以看到,《路史》除了记载蚕丛、柏灌和鱼凫外,也记载了望帝杜宇和开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蜀山有五王,包括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是可信的。这也与《盘古王表》的记载相吻合的。

《盘古王表》记载:“延之蜀山氏,治世四万年”,以及“蜀山氏、马鬼豗氏、浑沌氏,生而不杀,予而不夺,天下之人,服其威而怀其德。当是时,阴阳和平,万物无争。蜚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系而走也。盖执中涵和,无内而无外者,传七世。”

蜀山五王,包括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再加上马鬼豗氏和浑沌氏,刚好就是《盘古王表》里的所说的“传七世”。至于后面的马鬼豗氏和浑沌氏,是蜀山的继承者,还是掘墓人,我们就实在是不可知也。

三星堆文明为什么长得那么奇怪(揭秘三星堆5)(5)

三、蜀山创建的时间

在4.8—5万年前,龙族从印度洋出来,在中南半岛登陆上岸,一路北伐,所向无敌。最后O3集团穿越缅甸和云南,来到四川盆地,开始定居下来,大肆繁衍,野蛮生长。到了蚕丛时期,开始正式建国,创建蜀山。

那蚕丛创建蜀山,具体是在什么时间?我们现在能考证么?

我可以回答:能。作为智库专家,这个就是我们该干的活。

我们先来读书。记载蚕丛创建蜀山时间的相关古籍有:

1、根据汉扬雄撰、明郑朴辑的《蜀王本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

这里没有记载蜀山的具体创建时间,但却说了当时蜀山开国的三王不但可以活几百岁,而且还可以成仙,甚至连普通百姓也可以神化不死,一直追随蜀王。

在《蜀王本纪》现存的两则佚文则明确记载有时间:

(1)《文选》卷四《蜀都赋》刘逵注引:“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这里提到从开明到蚕丛,中间有三万四千年。

(2)《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蜀之先称王者曰蚕丛、柏灌、鱼见、开明。是时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至蚕丛,凡四千岁。”

两则佚文在记载时间上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我个人认为,从时间上看,《文选》的时间为南梁,而《太平御览》的时间为宋代,《文选》比《太平御览》要早500年,所以我认为《文选》的记载可能更接近《蜀王本纪》原意,《文选》的记载也更为可靠。至于《太平御览》记载的“凡四千岁”,我认为应该还是“三万四千岁”,中间可能出现了笔误,少了“三万”两个字。

2、《路史》记载“上至蚕丛,年祚深渺”时注:“杨雄记为二万四千岁,杜甫云二万八千岁,蜀记等言鱼凫等君治蜀八万年,盖难取据。”

这可以说明,当年罗泌在《路史》记载的时候都感叹不已:现在每个老大说的都不一样,我实在是难以找到相关依据。罗泌治史之严谨,可见一斑。这也是后世对罗泌和《路史》十分推崇的原因。

既然罗泌在面对如此混乱的数据时都无法找到相关依据,那我们现在能确认么?

能。在分子人类学的帮助下,我们是可以确认蚕丛鱼凫的大致时间,那就是4.8—5万年前,这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真正的文明纪年,就是说我们华夏文明何止5000年,我们实际上拥有整整5万年的文明史。

三星堆文明为什么长得那么奇怪(揭秘三星堆5)(6)

大洪水

分子人类学上的O3集团出现在4.8—5万年,应该就是蚕丛鱼凫等人创建蜀山的时间。这里有几个关键性证据。

1、大洪水的证据。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大洪水。第一次大洪水是在1.2万年前,造成文明消失,蜀山衰落;第二次大洪水是7000年前,正是伏羲时期,女娲补天;第三次是4300年前,正是尧舜时期,大禹治水。

在1.2万年前出现的大洪水是人类记载的第一次大洪水,也是最为恐怖的一次,几乎摧毁了整个地球,也是蜀山衰落和消亡的主要原因。大洪水爆发的具体原因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但我们知道,洪水过后,人类文明重新开始,从零出发。

蚕丛鱼凫建国是在4.8万年前,洪水是在1.2万年前,这也是杜宇和开明帝时期。从开明到蚕丛,刚好3.6万年,考虑到蚕丛鱼凫等人都是可以活几百年的,我们可以认为:这与《蜀王本纪》记载的“三万四千岁”是吻合的。

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蜀王本纪》来反证1.2万年大洪水的真实存在。

《蜀王本纪》记载: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

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推断:蜀山传到杜宇的时候,已经三万四千岁了,杜宇也是100多岁了。这个时候大洪水来临,蜀山几乎灭亡。因为洪水上涨,从荆州一直上涨到郫都,鳖灵的尸体才可以从下游荆州漂浮到上游郫都,这也证实了当时大洪水的存在。于是杜宇救活鳖灵,并让他帮忙治水。后来因为杜宇和鳖灵的老婆私通,心中内疚,就把王位让给了鳖灵,鳖灵称帝,就是开明帝。

三星堆文明为什么长得那么奇怪(揭秘三星堆5)(7)

天啊,他们都不相信我说的

2、李白的证据

李白在《蜀道难》里写到:“蚕丛和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这里的“四万八千岁”,并不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夸张手法,而是记实,就是说蚕丛和鱼凫开国,距今已经有四万八千年了。这也与现在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3、《盘古王表》的证据

《盘古王表》记载:“延之蜀山氏,治世四万年”,以及“蜀山氏、马鬼豗氏、浑沌氏,传七世。”

这说明在大洪水后,蜀山几近灭亡。开明氏苦苦支撑,勉力维持,后又传至马鬼豗氏和浑沌氏,最后还是消亡了。蜀山一共传了七世,共计四万年。我们可以推断出蜀山最后消亡的时间大概就是8000—10000年前,主要原因就是大洪水。

但对蜀山来说,一切又是幸运的。因为四川盆地周围都是高山,特别是西边的岷山和南边的蜀山,是最好的落脚地点。于是幸存下来的人类不得不移居高山,居在洞穴,茹毛饮血,钻木取火,文明终于重新开始,最后慢慢发展为南边的蜀山集团和西边的岷山集团。

一直到7000年前伏羲出世,蜀山终于迎来中兴,并开始走出四川,逐鹿中原。特别是到了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蜀山集团在成都平原和岷山集团碰撞融合后,急速繁衍,人口迅速膨胀,最终奠定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