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吗(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

作者 | 文山

来源 | 斜杠文山(ID :wshanshiwo)

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吗(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1)

自内容付费火爆以来,各种各样的推广课层出不穷。

“我,二胎妈妈,月入2万 ”

“半年从0收入到月入10000 ,曾 困顿的做对了什么?”

“如何通过写作,月入三千”;

“在中国,英语好能给你涨多少工资”

“十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要学编程”

我跟你一样,想成长,想变强,想赚钱。

好,买。

主讲人戳中痛点,瞬间感动得稀里哗啦,甩红包,撒花花,摁着手机一通操作,心想这次“老纸”一定要努力;

请来的嘉宾提出一个颠覆常识的认知,马上心潮澎湃,送玫瑰,砸红包,感叹相见恨晚。

吭哧吭哧,几十天过去了。

热度和喧嚣散去,寂寞与孤苦围来。

卧槽,怎么特么感觉没啥变化。

月入一万呢?认知升级呢?超级个体呢?

怎么不会的还是不会。

有人曾跟我抱怨,讲的每个点我确实都做了笔记,每个作业确实都有练习,每次都觉得学到了很多,但就是没效果。

我们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陷阱,即得到某次认知上的刷新就会觉得很爽。

一时刷新,一时爽,一直刷新,一直爽。

我称这种现象叫过认知瘾

爽完就完事,根本就没有把新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甚至有人还会莫名的有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懂了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事实上,你真的学到了么?你实践了么?你的知识内化了么?

没有。

所以很多人买了那么多课,该会的还是不会。

无论学任何东西,最重要的其实都是知识内化,只有真正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前面付出的代价才有意义。

01

尊重规律

我认识一个学习高手。

从0启动,开始半年,副业收入超过主业;

从头开始学写作,一年成为高级写作助教;

从头开始学运营,一年成知名运营官。

他曾提出的学习的时候,要尊重规律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

1.尊重生物规律

这里的生物规律指的是:

合理饮食;睡眠充足;合理用脑;时常运动。

我们提倡尊重生物规律,是因为生物规律是保持生理状态最佳的密码。

我有个同学,在高中的时候特别拼,时而熬夜到两三点,早上又起得特别早,每天中午还从来不休息。

几乎每次我见到他都是在学习,但是他的考试分数并不理想。

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他白天上课的时候并不在状态,经常走神或者打瞌睡。

违背生物规律,作息紊乱,大脑没有一个相对充分的休息过程,是他的最大错误。

我们的大脑是个器官,它是有脾气的。

如果它休息不好,可能就会宕机或者不在状态,这样的情形根本就不适合学习,更别提效率。

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吗(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2)

2.尊重学习规律

学习规律指是学会使用套路。

什么是套路呢?其实就是方法论。

李笑来说,审美的人不需要方法论,但是创造美的人必须要有一套方法论。

使用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完成学习目标。

有人说,这是剽窃,不是原创。

对,是剽窃。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别人已经将模糊的经验,似是而非的直觉,提炼成确定性的技巧;已经把碎片化的思考,整理成系统性地框架;已经分析诸多案例,总结出行走的方向。

有现成的可以让人少走弯路的方法论,为什么不学?

从头研究,自创一套理论,花费数倍时间达到和别人一样水平的做法,很牛逼,很感人,但你肯定比不过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对吧?

我提倡尊重生物规律,尊重学习规律。

为什么是尊重,而不是遵守?

重视程度不一样。

生活就像是一场马拉松。

只有尊重生物规律,才能走得远,走得快在这场竞赛中没那么重要。

只有尊重学习规律,才能走的轻松,走得感人在这场竞赛中同样没那么重要。

02

重新认识输入

输入很重要,但不是每个人都懂。

1.人才是主体

很多人都都爱犯一个错误,不知不觉把输入的东西看得很“神圣”,最后被它牵着走。

得到里的老师何帆所说的“我注六经”,就是这种阅读模式。

更高效的是“我注六经”,即所有的书和资料都是为人服务的,不能被书牵着鼻子走,成为书的奴隶。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明确目标后再去搜索信息。

这样搜索速度更快,输入效率更高,因为我们总是在寻找需要的的知识。

2.输入方式多样化

输入的方式局限于上课和阅读么?肯定不是。

交流和观察也是很好的输入方式。

公众号大V粥左罗,分成想过一个他的经历。

有一次他跟几个朋友去登山野营,一起随行的还有一个他之前从未见过的律师朋友。

他一路上就跟这个律师聊了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他发问,诸如:

这个行业需要考什么证书?通过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这个行业晋升的渠道是怎样的?一般人的天花板在哪?

专业能力是靠一个个案件积累起来的么?有没有其他别的好办法?

他说,通过这样的聊天,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律师这个行业,他平时很少接触到,很多律师的常识,可能是他的盲维。

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吗(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3)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持续思考

输入的过程不应该是轻松的,而是不舒适的。

因为这个过程中,应当持续思考,这是一件很累的事。

持续思考,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可以是思考如何把它讲给别人听懂,这是空间上的转移。

还可以是把得到的点和过去的经验或者案例进行关联,这是知识上的缝合,也是时间上的迁移。

比如,同样一个知识点:大脑喜欢视觉化信息。

公众号大V李叫兽缝合这个知识点,是通过iPod的广告词来关联的:

把一千首歌装进口袋。

伴随着持续思考的输入,一定会是高效,且收获最多的。

4.做好笔记

做笔记不是摘抄。

摘抄是练字,有思考的记录才是笔记。

输入时的笔记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随手式的记录,比如说看到一个很好的观点,把它记下来,看到一个很好的案例,把它记下来,有一点零星的感悟,也把它记下来。

第二个是系统性的记录,这往往是在最后总结整理的时候来做,让自己全面复盘一次,这也是输出的一种方式,可以促进输入的效果。

你看,输入也是很讲究的,做好了输入,知识内化只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03

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输入是为了学习,但学习本身不是目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让自己得到改变才是目的。

开头说的那些陷阱,那些坑,归根到底终究是实践得不到位。

我曾逼迫自己写下了一些行动方案:

规律作息,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起床后视当天的上班时间而定,或阅读四十分钟,或码字一个小时,再吃早饭;

晚上十二点睡觉,睡觉之前必须完成文章推送,并且留出半小时阅读,躺下后在脑子里过一遍当天的事,并把有灵感的地方记下来;

上完课后,两天以内写一篇文章作为总结和复盘;

无论课程长短,一定要花半小时,把内容讲给身边的人听。

知道某样东西,不是从知道的那一刻,而是行动的那一刻。

行动是知识内化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前面的努力都在为这个环节做铺垫。

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吗(玩过知识付费的人才知道)(4)

前几天,有一对公式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其中一个是1.01的365次方等于37.8,和0.99的365次方等于0.03.

再小的努力✖乘上时间都是很可观的。

前提是,要行动。

哪怕这行动只带来一点点进步,哪怕它前面有无穷的未知,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以上,共勉。

END

"点赞转发和打赏都是最好的支持"


​来源:斜杠文山(ID :wshanshiwo)

作者:文山,一个死磕自己的90后自由撰稿人,专注于个人成长,有时荒腔走板的侃侃新闻,聊聊人生,不毒舌也不吐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