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给娘家送礼是什么风俗(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通俗易懂,同时又言简意赅的话语,因为俗话是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因此,俗话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极其广泛,古人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乃人生大事”,自然而然,有许多关于婚姻嫁娶的俗话,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涉及嫁娶中的礼仪和忌讳——“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

年前给娘家送礼是什么风俗(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1)

众所周知,我国是礼仪之邦,而古代关于送亲迎亲的民俗,由来已久,最早能够追溯到周代,古人婚配礼仪,讲究的是“三书”和“六礼”,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书。而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在很多古装剧中,有看新人双方八字是否吻合的桥段,其指的便是“六礼”中的“问名”

言归正传,回过头来看这句俗话“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与很多俗话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增强俗话的告诫效果一般,无论是“娘送女”还是“姐送妹”,都不会导致“穷到底”、“穷三辈”这么悲惨的结局和后果,但是,“娘送女”或者“姐送妹”,被认为不好。

看待问题要抓住重点,对待俗话也应当如此,删繁就简,这句俗话的关键,在于理解“娘送女、姐送妹”如何不好,为何不好?

年前给娘家送礼是什么风俗(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2)

有人通过谐音的角度去解读,认为古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相对比较注重谐音,一些寓意吉祥的谐音,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即使时至今日亦然,数字“8”,便是典型的例子,“8”的谐音便是“发”,被认为代表着“发财”,当然,一些寓意不好的谐音,人们也会尽量的避免使用,而“妈”的谐音是“骂”,“姐”的谐音是“借”。

当然,这一种解读,不能说没有道理,也不能说完全正确。

年前给娘家送礼是什么风俗(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3)

也有人通过另一个角度解读。人们对于“送亲”的定义,在现代词典中的解释为:“女子出嫁之时,其娘家派出两位男性作为代表,来护送女子前往婆家”,可见,送亲是男性负责的工作,而“娘和姐”都是家族中的女性,在古人眼中,结婚送亲是一个非常重要、隆重的仪式,就像是古代祭祖时,男性负责祭拜般,女性不直接参与。与另一句俗话“女婿不拜娘家坟”一样,如果女婿拜坟,则意味着娘家没有男性后人,放到这句俗话亦然,如果是女性负责送亲,也被认为是娘家没有男性后人。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解读,笔者认为更加符合实际、更有道理。

年前给娘家送礼是什么风俗(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4)

其一,相对而言,女人是比较感性的,而女儿出嫁时,作为母亲的,难免会舍不得,如果母亲送女儿,有可能在当场就哭哭啼啼,破坏了结婚喜庆的气氛,相反,如果是父亲送女儿出嫁,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父亲的虽然同样内心不舍,但是会强忍泪水,让女儿安安心心前往婆家,这也就是另一句俗话“爹送妈不送”所说的道理。

其二、如果是姐姐送妹妹出嫁,在古人眼中,则会陷入难堪。倘若姐姐已经出嫁了,那么按照古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之说法,姐姐已经不属于娘家人,因此,没有资格代表娘家送妹妹出嫁。倘若姐姐没有出嫁,那么便是妹妹先于姐姐出嫁,而古人女子成亲的年龄普遍较早,更年轻的妹妹嫁出去了,年长的姐姐还没嫁出去,会让人看笑话,当然,这种情况只是符合古代。上述分析,也是另一句民谚“姑不接,姨不送”所说的道理。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一些有关婚嫁的传统,成为了“老黄历”,尤其是在现代一些人采取的西式婚礼中。无论如何,古人这些有关婚嫁的讲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人的渠道,是值得人们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辩证地传承的。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那边关于婚嫁,有何讲究呢?欢迎评论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