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感受人间冷暖(处暑洗心送暑淡然自处)

出暑入秋,凉风渐起

今日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隐退的意思,表示炎热退去,暑天结束。

处暑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夏天正在悄悄离去。

谚语说,“处暑处暑,热煞老鼠”,这个时期仍然会有高温天气,也就是所谓的“秋老虎”,天气往往是午后闷热,早晚才有凉风吹来。

不过,“秋老虎”只是夏天的“回光返照”,随着秋雨降下,“一场秋雨一场凉”,秋意渐深,秋味渐浓。

处暑期间的雨水,对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谚语说,“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古代是靠天吃饭,唯有风调雨顺,才有好的收成,所以过去有处暑求雨祈福的习俗。

处暑之后,秋高气爽,也是郊外游玩、登高望远、迎秋赏秋的好时节。

寒来暑往感受人间冷暖(处暑洗心送暑淡然自处)(1)

图片源于网络

洗心送暑,淡然自处

处暑最重要的风俗是“处暑涤心”。

涤,就是“洗”的意思。涤心,就是“洗心”。

在古代,这个风俗是与寒食祭祖、端午赛舟、中元祭鬼、中秋团圆、重阳登高、除夕守岁同样重要的。

让人感叹的是,随着时过境迁,这个有重要意义的风俗几乎被我们遗忘了。

在处暑这一天,古人会在家里的中庭放置一杯净水(一般是井水),过三天后再收起来,目的是为了送走暑气,也有用水净化心灵的意思,所以这个仪式叫做“处暑涤心”。

洗尽铅华,必见真淳,如果想把世界看得清楚,就要让心保持纯净。

一切都由初心开始,修心,修身,修性,恋清风明月,慕高山流水,直到最终绝尘而去,人生是修行,是一场涤心之旅,在红尘中淡然自处。

古人在处暑日修葺房屋,防止漏雨,也会在院子中间放一杯净水,敬奉天地四方诸神来护佑家院,护佑家人安康。

不要认为这是“迷信”,古人是通过这些仪式,来审视自己的的心灵,表达美好的愿望,从而在俗世生活中有所寄托。

洗心净意,不忘初心,礼敬天地,守护家庭,这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生活准则,也就是我们的传统!

寒来暑往感受人间冷暖(处暑洗心送暑淡然自处)(2)

图片源于网络

混沌世界,做人透明

处暑有三候,每候五天,共十五天。

一候“鹰乃祭鸟”,古人认为,在处暑这一天,鹰在捕捉到鸟之后,并不是自顾自地吃,而是把那些鸟整整齐齐的摆在窝前,先进行祭天,然后再进食。

古人还认为,鹰不捕食正在孵化后代的飞禽,可以称之为“有义”。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

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是成熟的意思,“禾乃登”的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古人认为,只有秋气肃杀,庄稼才能成熟。

我们的祖先,体会一年四季的轮替,见证每一粒种子的萌发、成熟,在他们的观念里,万物皆有情义,一切都有秩序,他们的人生也服从天地运转:春来万物新,夏日试身手,秋到丰产忙,冬蕴好知香。

“吾有一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棵,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

古人活得自然、洒脱,怡然自得。

寒来暑往感受人间冷暖(处暑洗心送暑淡然自处)(3)

图片源于网络

在物欲横流、浮泛不明的今天,一些珍贵的传统,至为根本的精神被侵蚀,我们失去了秩序,世界变得混沌;我们失去了精神家园,充满恐惧,变得虚伪。

起初,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后来,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

好多事情,一用力,就会拆穿,一拆穿,就会失去,我们迷失了自己!

古人说:“物外常独往,人间何所求。”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菜根谭》书中说,“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做绝情不义的事,不奢侈浪费。

一场秋雨,一阵凉风,一份闲逸,一份自在,混沌世界,做人透明!

不必高调,不要迷茫,无需匆忙,带着一颗孩子的心,去看初秋的山,去看初秋的水,看那隐藏在岁月中的云彩。

处暑之后,万物炽热,终归清凉,生命至此,热情中蕴含着冷静的思考,坦诚中展示着通透的智慧!

来源:京博国学 微信号jingboguoxu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