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土话方言(现在秭归方言是从楚辞演变而来的吗)

方言是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语言,在他乡这是同乡之间的暗语。不管以前是否认识,一口标准的方言无形中将彼此的距离拉近,出乡即是家人。

秭归为巴蜀风俗,当地民风淳朴,素有“农勤耕耨,士尚学行;近水之民,渔能操舟;居乡之民,刀耕火种;地少水田,多资粟麦”之特点。

说起我们秭归的方言,与湖北大多数地方的方言不同,它更偏向于重庆话。有时候在想,此时的秭归话是否跟彼时屈大夫的楚语有一定的联系呢?

秭归土话方言(现在秭归方言是从楚辞演变而来的吗)(1)

下面跟大家先分享一段秭归方言:我听说哈,切儿几天秭归那哈儿下雪哒,那几果人又是配额照,又是晒朋友圈儿,那嗯是忙无机打。一个个拿起手机在那里撤,一个不注意,就是一个北大扬,板哒一股丢,把屁股搭着哒,把新买的手机也搭皮哒,摔成几个块块哒。嘘——我跟你说哈,捏个事儿得蛮逗,莫紧婆婆子晓得哒,晓得要挨日郎哒,还要揪耳朵哒。

“哒”字算是我们方言中的高频词汇,有人就会问了,这是不是跟楚辞里的“兮”字一样是个语气助词呢?其实兮字在楚辞及后来的诗词中主要是“啊、呀”的意思,与现在秭归人常说的哒还是有所区别的呢。

说起秭归方言,就不得不说它的来源:西南官话。

秭归土话方言(现在秭归方言是从楚辞演变而来的吗)(2)

何为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是从明代开始,因移民西南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移民是西南官话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西南官话是江淮官话的延伸,二者有渊源关系,并同属南方系官话。

相信熟知历史的小伙伴们,一定知道明洪武间,出现了“江西填湖广”和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语言文化进行大的交融,慢慢形成了西南官话。而作为湖北的子民,其实大多是从江西而来。所以我们的秭归方言,很有可能是源自江西,再与本土的楚地方言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现在别具特色的秭归方言。

秭归土话方言(现在秭归方言是从楚辞演变而来的吗)(3)

秭归方言欣赏

我们上面说了,秭归方言属汉语官话方言的西南官话。在我们秭归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大体可细分为如下四个片:

  • 归州方言区:包括屈原、归州、水田坝、泄滩、沙镇溪、郭家坝一带。
  • 磨坪方言区:包括两河口、磨坪、梅家河一带。
  • 杨林桥方言区:包括周坪、杨林桥一带。
  • 茅坪方言区:包括茅坪全镇及周边部分村落。

这四个片区的方言,外人可能听不出来太多不同。可是本地人一张口,你就知道他来自哪里。

下面再带大家欣赏下我们淳朴而可爱的秭归方言:

“捏几天,雪下消停嗒,嗯是冷得人瑟瑟生,外头都不敢克。”

你能猜到这是什么意思吗?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个致命的痛:n和l永远傻傻分不清楚。所以千万不要让一个秭归人读:刘奶奶喝牛奶之类的绕口令。

你知道你们家乡的方言来自哪里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