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

1

看《乘风破浪的姐姐》,我注意到了一个主持人:易立竞。

易立竞的采访风格,非常硬核。姐姐们遇到她,很容易翻车。

伊能静因为diss梅艳芳,努力证明自己幸福,差点被网友骂扁。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2)

团宠万茜一直给人以不争不抢、人淡如菊的印象,可是易立竞直接戳穿她“不想参加综艺”的flag,说她不仅参加《舞林大会》,还参加了两次。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3)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4)

面对黄圣依,她直接就问黄圣依的代表作,搞得黄圣依一脸尴尬,只能摆出《功夫》和《天仙配》。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5)

总之,明星的争议点在哪里,痛点在哪里,可以挖掘的卖点在哪里,易立竞就能准确的戳到哪里。她很会敞开天窗说亮话,不给艺人打太极的机会。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6)

很多人讨厌易立竞,讨厌她面无表情,讨厌她咄咄逼人、给艺人挖坑,但我还蛮喜欢看她的访谈节目的。无它,就是因为她不怕得罪人,在采访中愿意说“人话”,敢于把明星光环都给剥离掉,让他们露出作为“人”的本性、本心来。

在访谈名人时,易立竞有一种丝毫不怯场的气质。甭管你是多大的咖,她都能问出一些特别尖锐的问题,有些问题尴尬到被访问者几乎要脚趾抠地。比如,她问郭敬明抄袭风波,搞得郭敬明连连喝水,要求她问下一个问题。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7)

比如,她说陈楚生只有一首《有没有人告诉你》为大众熟知,说赵又廷演啥都一样,还问孙红雷为啥出演《战国》,是不是钱砸得够多。

在采访李小璐的时候,她问李小璐:“为什么大家都爱批评你矫情、假、不真诚、爱秀之类的?”李小璐的表情逐渐凝固。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8)

采访黄晓明的时候,她问黄晓明如何面对邪魅狂狷、杰克苏、自恋、演技不好、油腻这些负面评论。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9)

杨幂也被问到很尖锐的问题,比如说“你拼命接戏的时候,对钱有需求吗?”以及“拍了那么戏,为什么还赔钱?”,易立竞步步紧逼,问得杨幂慌乱摆手。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0)

以往的明星访谈节目,多多少少会照顾明星的感受。

比如《鲁豫有约》,更多会挖掘明星愿意往外说的小事、小想法。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1)

小S则爱跟明星开玩笑,看他们面对玩笑的反应。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2)

何炅则情商奇高,处处懂得体谅别人的情绪……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3)

其他主持人的一些访谈,更是照顾明星的情绪,努力只挖掘明星高大上的一面。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4)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5)

总体而言,这些访谈节目一团和气。吃瓜群众看多了,也会腻。

只有易立竞,是完全的吃瓜群众立场,问的都是吃瓜群众最想看到她问的问题,她一分钟都不愿意和明星共情。

一般主持人面对大明星,多有巴结的神态,毕竟,和明星搞好关系,自己好处多多。她偏不,永远一副“我想当一个照妖镜,让你现出原形”的带点审视甚至鄙夷的神态。易立竞的采访,最难得的一点是:她只负责发问,没啥表演欲,不会吧啦吧啦输出自己的一大套价值观。换而言之,“没什么妈味”。这点,很多主持人做不到的。周杰是千年老妖精,易立竞完全拿他没办法。她数次想给周杰贴标签,但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大的周杰都没接招。

那期节目也最好看,像两个高手过招。这样的访谈节目,我看着很爽啊。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6)

通过这种采访,易立竞确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我们都记住了她。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7)

一个主持人被公众“记住”,她已经成功了。

易立竞和明星们,是互相需要。明星们需要曝光率,而易立竞刚好把自己已经成长为一个曝光平台。这种彼此需要,使得他们能坐在一起对话。

易立竞之所以敢于对明星们问出那么犀利的问题,也是因为她自己掌握了部分话语权、定义权,且观众就喜欢看她犀利的采访风格。

有了这种价值交换打底子,她自然就敢胆大。

易立竞是从南方系走出来的记者。她一开始的定位是社会调查,曾经行走在有很多尸体的灾难现场,带着匕首去杀人现场,也曾遭遇黑车司机被困在荒郊野外。换而言之,这是一个经历过一些“事儿”的人。

易立竞为什么能采访这么多明星(明星采访界杀手)(18)

或许,也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有点“虎”,才有了不怕得罪明星、不怕被人讨厌的勇气,进而确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采访风格。

2

看易立竞的采访,我发现:她就是把采访当成一项工作,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好人缘”或“人脉资源”。

如果她要是追求后者,这种采访也就没什么看头了。

易立竞的成功,让我对“好人缘”这事产生了一些思考。

我们当中,很多人总在追求“好人缘”,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成为人群中特立独行的那一个。

于是,我们磨平自己的个性,尽力让自己看起来平庸一些,仿佛这样才能不得罪人、获得好人缘,才能在集体中过得安全。

从小,我们得到的教训是:“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枪打出头鸟”……

西方人从自然界悟到的是仿生学这些强国富民的技术,而我们领悟到的却是损人利己窝里斗的所谓“生存智慧”。

社会充斥了一批唯唯诺诺的庸才,平庸已成为民族性格的重要特征。很多人不敢去得罪人,害怕被别人讨厌,大家都在追求“好人缘”和“一团和气”。谁要是当刺头,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可我突然有一天发现:这是不对的。我们每个人,可以不去做讨人嫌的事,但一定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从小,我都是一个没啥好人缘的人。

周边人对我的态度,基本可以分两极:喜欢我的,特喜欢;讨厌我的,特讨厌。

在集体中,我是属于那种人缘很一般的人。初高中时,几乎都是票选“三好学生”,在几名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同学中搞差额选举。学习成绩吧,我一直遥遥领先,但很多次都栽在这票选上,因为“不会做人”。

换而言之,就是人缘不大行。

每次票选“三好学生”,我基本上毁于人缘不好。除非“三好学生”名额是老师根据学习成绩指定的,否则,光靠同学票选的话,我基本上拿不到这个奖项。

让我去跟同学搞好关系,我又不愿意,那意味着我需要磨掉自己浑身带刺的个性,变成一颗人见人爱的鹅卵石。

上了大学,也一样的。我很少扎堆,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一个人上自习、去图书馆。上我喜欢的课时,同学们都往后躲,我一个人坐到第一排,身后第三三排位置是空的,但我丝毫不觉得尴尬。我和我最要好的闺蜜阿桂都是班里的贫困生,但班里有几个女生似乎更喜欢和她交往,不大喜欢我。特别是有一个女同学,每次在集体活动中见我和阿桂呆在一起,就找个借口把阿桂拉走,跟阿桂聊些有的没的,让我落单。

进入职场也是,表面上我活得不争不抢,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我对名利很在乎。这种野心是藏不住的,我也不想藏(虽然整个社会都在贬损女性的事业心)。我曾经一度为此感到很苦恼,可后来我明白了:有些人不喜欢我,不一定是因为我不好,有可能是我的存在对别人构成了威胁,也有可能我看起来浑身带刺、不大好惹。不被嫉妒的人,愿意让渡自己的利益让别人舒服的人,最容易拥有好人缘。可是,好人缘不能当饭吃的。把你当老好人的人,可以会送你一朵小红花,但不会给你饭吃。真正欣赏你、服气你的人,才会给你饭吃。

3

我感觉自己一直是一个很不合群的人。

我不喜欢热闹,不喜欢乌泱泱一堆人聚在一起。在人群中,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存在很尬,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的手该往哪儿放。与人交往,我只看是否跟人家投缘。不投缘的,哪怕我跟人家有利益关系,也很难把这种关系维护好。

到现在,我已经放弃追求所谓的“高情商”和”好人缘”了,我只关注我跟某个人在一起,我自己感觉爽不爽。

遇到对的人,情商自然高、人缘自然好,因为你更愿意珍惜那段关系。遇到不那么对劲的人,那么,做这类人眼里的那坨狗屎,是我此生莫大的荣幸。一辈子那么短,人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宝贵,我干嘛要跟与我气场不合的人死磕,只为博得一个“高情商”和“人缘好”的美名?把时间、精力花去和喜欢自己、自己也喜欢的人玩,不香吗?

好人缘是个啥东西啊?我早就不追求了。

我喜欢的人,都喜欢我,就ok了。反正,讨厌我的人,我刚好也很讨厌他们啊。

人生就是个保留和剔除的过程,剔除掉让你感到烦扰的人和事,收获和珍惜让自己感觉舒适的关系和生活方式。

跟以前比,这两年我最大的变化是,看不顺眼的人越来越少,但也不会为博得好人缘而去刻意迎合谁。越往后,越发珍惜欣赏我的人,不欣赏我的,爱谁谁。

人生苦短,找到气场相近的人共度时光很重要。

曾经有人采访乔布斯,问他喜欢什么样的人交往。乔布斯答: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采访者问:聪明人没有尊严吗?乔布斯答:不,聪明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捍卫面子,不是想方设法证明“我没错”。

我也是三十岁之后才想明白了这点道理,现在正努力地践行。以前不明白“远见”是什么意思,现在,在被生活毒打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远见”是什么、对个体有啥意义。

在苹果,乔布斯可能是最受讨厌的人了。但还是会有很多人会为他卖力,就是因为他也能给别人提供价值。的确,你能不能给别人提供价值,比你是否会欢迎,要重要得多得多。

有一句俗话说:猛兽向来独行,只有牛羊才成群结队。

换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的:不合群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不合群。

学会“胆大心细脸皮厚”,方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而我,只是在尝试在自己混的圈子里尽量做个暖女,在跟人相处过程中尽量给予别人帮助、尊重、包容和耐心,但是,暖不了的人、捂不热的心,我绝不愿意多给一分好脸色,因为,我不再畏惧做一个“被人讨厌”的人。

与你共勉。

一点碎碎念:

拥有“不怕被讨厌的勇气”,这话的意思不是说,要去做一个人见人厌的人。“讨人厌”和“讨人喜欢”是坐标轴的两端,我们尽力去追求“讨人喜欢”,但也不要害怕“被人讨厌”。找准自己在坐标轴上的位置就可以啦。

--END--

作者:晏凌羊,80后,情感专栏作者,新女性主义作者,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13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欢迎关注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