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犯人逃脱(护纲押纲再现古代场景)

■拉街演出■颠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古代的犯人逃脱?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古代的犯人逃脱(护纲押纲再现古代场景)

古代的犯人逃脱

■拉街演出。

■颠杠。

■押纲官。

《“非遗”走读》系列之十二

井陉赵庄岭皇纲、矿区青横庄杠会、栾城抬花杠、元氏抬花杠、平山北冶抬皇杠,这是石家庄范围内五个入选省市级“非遗”的杠类项目。虽然它们有的是作为“民间舞蹈”入选,有的是作为“民俗”入选,但总体来说,都属于一类,可以统称为“抬皇杠”。这是民间花会节目中的重要一支。

□文/本报记者 安春华 图/傅振华 王密生

宏大场面 再现古代押运场景

前天下午两点钟,井陉县小作镇文化站站长王燕民,终于给我传完了最后一段视频资料。石家庄有五项“杠类”非遗,但今年没有一个地方演,我只能指望着看视频了。

打开这段由井陉县电视台摄制于2013年2月的录像,倒也仿若亲临了现场。录像一开始,镜头就对准了一位穿着犹如古装戏里的高官的人,只见他展开一幅黄绸布,操着井陉口音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火神救驾有功,特设成为火帝真君,造福黎民百姓,钦此——”在他对面,一名“押纲官”率四名“衙役”跪着接旨,之后锣鼓齐鸣,众“杠夫”抬起杠箱,一路迤逦而来。

那“押纲官”的装扮很是引人注目,有点像豫剧中的“七品芝麻官”。他面敷脂粉,鼻梁上却画了一块白,官帽两侧的圆形帽翅一颤一颤。他一手拿着接过来的圣旨,一手拿鞭,指挥队伍行进。跟着他的四名“衙役”,眉心、脸颊、鼻梁等处点画了一些白块,也给人一种戏剧丑角的感觉。而众多杠夫,则是普通人装扮,穿着鲜艳的衣裤、坎肩,用黄布裹头。

庞大的队伍,最前边有人举着“皇纲艺术节”的大牌子,后边依次走来秧歌队、拉花队。之后,有两人抬着一张小供桌,上边放着香炉、压着黄纸、点着蜡烛,有老头老太太一左一右持香跟随。供桌后边紧跟着几位打扇鼓的妇女,再往后,是仪仗队伍。“金瓜斧钺朝天镫,缨舞缨幡缨罩缨”,相声和评书里所描述的场景,在这里依次再现。金瓜和斧钺我认出来了,有一种奇怪形状的东西不知何物,查了查兵器谱,还真是“朝天镫”——如同一个大号的马镫子,倒过来由人举着,朝向天空。有“回避”、“肃静”牌,“令”牌、“金”牌,之后是数不清的各式大旗,也就是“缨幡”一类。旗子上有写“帅”字的,有画龙虎的。不知道这里是否凑齐了古代皇家所用“全副执事”,至少,村民是照着那个方向置办的。

仪仗队后边,一群人抬着一座四角攒尖顶的小阁楼,这就是火神的神龛了。“赵庄岭皇纲”只在正月二十五火神庙会这天才演,此项省级“非遗”的传承人许毛文告诉我,当地人称神龛为“驾”,即火神爷的大驾,里边摆着“火帝真君”木牌位,以及老百姓放进去的香灯纸码。“桃林坪的花脸社火,历来是赵庄岭皇纲的护纲护驾队伍”,此言不虚。不但“驾”由桃林坪人抬,而且“驾”的两侧,乃至后边杠队的两侧,都是由桃林坪花脸社火队员列队护卫。

过去杠队运送金银财宝,现在杠箱里空无一物,只剩下象征作用。所谓杠,即漆成黄色的方形木箱(杠箱)放在黑色的木架(杠架)里,一根长四五米的杠杆横穿杠架,用绳索绑定,杠杆两端裹着厚厚的布,防止磨肩。杠箱顶上券起一个圆弧形小篷子,外绘“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吉祥图案,里边挂着铁铃。箱顶插各色小旗。

这样一盘杠,据许毛文介绍,老槐木做的重达96斤,梧桐木做的也得五六十斤。两个人抬,不知道是不由自主,还是乐得如此,远远不到目的地呢,一些人就开始颠起来。井陉抬皇杠素有“颠杠”别称,杠箱一走一颤,侧面两个大铁环有节奏地撞击箱体,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拉街过程中,房顶上站满了看热闹的人。队伍最后行进到一大片空旷田野上,这里搭了一个主席台,坐着领导和嘉宾。旗队将长方形空地围起来,杠队则进入场地中央,开始了集中表演。48盘杠排成一条长龙,不断变换队形。资料上说,队形变化有“穿十字”、“走连环”、“掏剪子股”等,但我作为外行人看不出来,因为他们头一低就将杠从左肩倒到了右肩,换肩的同时前进方向也就变了,让人眼花缭乱,摸不清规律。在变换队形的同时,一些队员也“秀”出了高难度动作,比如“戗杠”,两人侧身将杠端顶在肩窝处,或两人背对背将杠端顶在颈椎处,通过“对顶”的力量,不使箱体滑落。我真替他们的肩窝感到酸疼。

由于所有的杠集中到了一起,铁环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好似“嗒嗒”的马蹄声。押纲官踩着这节奏,在杠杆底下钻来钻去,据说这表示验贡。验贡完毕,队伍来到火神庙前,押纲官率衙役向火神爷叩拜,众人将杠箱放下,此称“落杠”,整个活动至此结束。

难以溯源 几种说法孰是孰非

赵庄岭皇纲的起源,据当地提供的资料,始于明嘉靖时期,距今近500年历史。相传明正德十年武宗病危,急召外巡堂弟朱厚熜还朝继位,正月二十四日夜,朱厚熜途径赵庄岭,遇贼兵劫杀,躲至火神庙神案之下方免遭死难,后来朱厚熜登基,年号嘉靖。嘉靖帝深感火神救命之恩,降旨封火神为火帝真君,拨皇银重建火神庙,赐皇家全副銮驾执事以壮神威,钦定每年正月二十五日为祀典之期,自此赵庄岭火神庙会诞生。每逢庙会,皇帝皆拨皇银,遣大臣送皇纲至赵庄岭,以助香火之资,庙会的皇纲表演即是由此演变而成。

嘉靖帝继位的时候,是明朝历史上比较太平的时期吧?他会遇到什么样的贼兵,敢劫赴京继位的“准皇帝”?看既往的报道,又有另一种说法,说赵庄岭皇纲产生于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西下五台山拜佛,所经之处,地方官绅献奉贡品,在庞大的护驾队伍里,产生了一支特殊的押运贡品的“纲”队。一行数千人途经井陉赵庄岭时,一颗火球从天而降,数时方熄。神宗以为这是火神显灵,是自己对神不敬所致,于是敕建火神庙一座以求平安。不久,他返京路过,恰逢庙宇竣工,遂带领一行人亲临庆典,并谕旨这天(正月二十五)为赵庄岭火神庙会。后人为再现当日情景,将皇家所用的銮驾及全副执事,以及“纲”队之“杠”制成道具,由民演习,以示“天下太平,君民共庆”。随着改朝换代,“君乘之驾”被乡民请神入内,其就变成了一种迎神仪仗形式了。

以上两种说法被若干家媒体引用了若干年。但有爱较真儿的人。井陉一位笔名“春林”的作者,发表文章说,“始于嘉靖”的传说虽然皇气十足,却不无杜撰之嫌。朱厚熜继位前后之事,《明史·世宗》记载颇详:“武宗崩,无嗣,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以遗诏迎王于兴邸。”也就是说,朱厚熜继位是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之意,而非武宗之愿,显然也就不存在急召之事。再朱厚熜“父兴献王祐杬,国安陆”, 其还朝时的始发地也是“发安陆”, 安陆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其还朝的路线不可能经过井陉。

朱厚熜与 “抬皇杠”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不得而知。另一种说法“始于万历”,还多多少少有一点影。“春林”考证,明诸帝虽大多崇信佛法,但曾赴五台山的只有神宗,其于万历二十八年在五台山设龙会,召如馨和尚“复延至五台,为开皇坛说戒”(《一梦漫言·古心律祖三昧律师略传》)。此为神宗路经井陉提供了可能。神宗表面是一位“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明史·神宗》)”的“甩手掌柜”,内在却是一位广搜民脂民膏的主儿,一意“遣中官开矿于畿内”、“命中官榷税通州”。如此露骨之举,自然会招来投其所好者,其就是轻装外巡,回朝时也会有一支“纲”队相送。由此提供了让村民看到这种特殊的皇家仪仗形式而后来以“抬皇杠”再现的可能。

“春林”从书面历史角度分析可能性,许毛文从口述历史角度追忆师傅们的话。老一代抬皇杠艺人曾告诉他,赵庄岭庙会始于清嘉庆年间,“有一队官兵路过赵庄岭,在村北树林里休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火灾。几个村子因为这个商量着盖了火神庙,商定了正月二十五的庙会日子。”

但显然,这只是火神庙的来历,还是不能说明抬皇杠的来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