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的设置规范(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后浇带的设置规范?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后浇带的设置规范(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后浇带的设置规范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 、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 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 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 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 JGJ6-99《高层建筑 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 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 钢筋必须 贯通。 6.6.3 条规定,当 主楼与裙房 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 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 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 段施工。

四是 GB50007 -2002《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 位置宜设在距 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 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 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