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变废为宝(让蚕沙变废为宝的退伍老兵)

在广西河池市,不少士兵退伍返乡后,不等不靠,大胆创业,宜州籍的覃波就是其中之一。

1983年出生的覃波是个标准的“80后”有为青年。2002年应征入伍,2007年退伍后,他谢绝推荐工作,自主创业。他先后投资做过边境贸易、建筑材料等生意,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均以失败告终。

虽然多次投资失败,但覃波始终没有放弃自主创业的想法。经过多方考察后他发现,在河池市宜州区,桑蚕产业迅猛发展,但当地蚕农环保意识不高,缺乏相应的处理技术和处理机制,每年产生的蚕沙等废弃物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当地桑蚕产业乃至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其中桑园受到的污染最大,给当地桑蚕产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沙子变废为宝(让蚕沙变废为宝的退伍老兵)(1)

覃波认为,有问题就有商机。眼光独到的他把目光放到了这些废弃物上。2015年12月,他与几位退役的战友在宜州区庆远镇太平社区三湾村寺背屯共同创办了河池桂恒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与河池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广西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部门合作,自主研发出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等,打造“桑蚕产业废弃物资源无害化治理资源化循环开发利用项目”,综合利用蚕沙生产有机肥料,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产业。2016年10月份该项目正式投产后,不仅大大减少了宜州区因桑蚕产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还提高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蚕农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生产出的优质有机肥料施用在桑树、猕猴桃、柑橘等作物上,均获得良好效果,惠及其他种植业。

覃波在扩大自身事业的同时不忘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退伍军人、大学生、返乡青年加入到蚕沙治理这个行业,为他们提供平台,带动他们创业、就业。覃波在每个区域(村屯)安排1~2人(贫困户)负责收集和治理蚕沙,目前已辐射40个村屯,需用人工80人左右,每人年增收2250元以上;蚕农通过将养蚕过程中产生的蚕沙转让给公司,每户年增收2340元以上,解决了蚕沙的处理问题,改善了桑园环境,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提高10%~15%。2016年,覃波还成立农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组建了以大学生、返乡青年为主的电商运营团队,以蚕沙、废菌包为原料新研发生产出适合全国庭院农业使用的蚕沙营养土、蚕沙小包装有机肥在网上销售。当年12月5日,产品正式上线销售取得开门红,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短短4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有近3000单,销售额近4万元。

覃波说:“我一个人富了不算成功,能带动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才算成功。我要努力把‘公司 互联网 合作社 基地’的经营模式拓展到更多产业,在扩大自身事业的同时带动更多人致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