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名枪是怎么炼成的(樱花标的小马盖)

与之前说的,因为身世缘故而无人记取的辛巳式步骑枪相比,另一支在抗战时期的沦陷区生产的武器却因为在一档国外节目《被遗忘的武器》里露面过而一直有人知道这个名字。那就是北支十九式“步枪”,但实际上,关于该枪的“一般看法”基本上都不全对或者说是错的。

二战名枪是怎么炼成的(樱花标的小马盖)(1)

二战名枪是怎么炼成的(樱花标的小马盖)(2)

一看长度就可以知道,北支十九式是一支如假包换的骑枪而非步枪

之前对于北支十九式的说法无外乎两个,一个是在华北地区制造的,供伪军使用的毛瑟步枪,这个锅主要是《被遗忘的武器》里称其为“North China Mauser……”另一种是在华北地区生产的三八式骑枪,因为一些抗战回忆录里面有“华北造小马盖”的说法。

但是应了那句话,有图有真相,虽然这话未必对,但如果连图都没有,凭空更没法说真相了。看到北支十九年式的照片之后,一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答,首先该枪长度(不含刺刀)只有980毫米,所以那是一支毫无疑问的骑枪,连步骑枪都不是。而且无论核心部件如枪机还是周边特征如枪托护木,都与毛瑟系步枪差异很大,是如假包换的日式骑枪。所以,该枪的确切称呼应该是,北支十九年式骑枪。

二战名枪是怎么炼成的(樱花标的小马盖)(3)

请注意北支十九年式骑枪枪机上类似三十年式步枪的“金钩”状保险

但是如果称其为三八式骑枪,似乎也不大确切,因为从分解照片上看,北支十九式步枪的枪机上有类似三十年式步枪的“金钩”状后拉保险,而在三八式步枪和骑枪上,这一保险变成了前按的圆形保险。所以,北支十九式是一支更接近三十年式骑枪的沦陷区造卡宾枪。

有意思的是,在北支十九式的机匣上有一个五瓣花标志,可能是樱花。很多文章由此认为该枪是为侵华日军生产的,但是,日军武器的标志并非樱花而是代表日本皇室的菊花纹章,因此这个疑似樱花标志到底是何意思并不明确。以及,北支十九年式据信也生产了相当数量(三万支以上),而华北的日伪军肯定没有那么多骑兵,所以它们究竟是为给何种武装使用而制造的并不明确。有一种说法是,樱花标志表明这支武装与日军的关系比一般伪军更近,可能是华北沦陷区各大城市里的伪警察部队以及和日军共同作战,关系较为紧密的伪地方警备队,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目前尚没有确切证据。

二战名枪是怎么炼成的(樱花标的小马盖)(4)

这张照片上可见北支十九式骑枪上的樱花标志

前面一篇文章里说的辛巳式步骑枪的投产时间也就是1941年初,对于该枪的出现堪称“十分合理”,因为当时日军已经在正面战场上完全压制了国民党军,而敌后战场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尚不能对日军控制的,具有一定工业能力的大中城市构成威慑,所以日军可以较为容易地整合他们控制下的工业力量,设计制造出一支供傀儡军使用的,看上去比较好的武器。但北支十九年式的投产时间据信是1944年,此时日军在各个战场上都已经明显不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活动已经接近甚至进入到日军控制的大中城市的接近地(远郊),但另一方面,日军已经批量换装九九式短步枪(步骑枪),连三八大盖的地位都越发下降的情况下,却在沦陷区制造更老式的与三十年式步枪有关的马枪,实在令人费解。也许是当时伪警察和警备队已经供应困难,日军动用了一些库存的武器零件,为那些走狗武装制造一些马枪,在城市里活动和骑自行车也相对容易携行一些吧。

北支十九年式步枪自从诞生时就落后了,性能乏善可陈,除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传说外实在没啥可写的。唯一要说个人感受的话,大约就是,真是糟践了华北地区最后的那点硬木(楸木)资源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