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精准脱贫(祥云湖畔结深情)

冬日的一天,来到素有赣州市中心城区“后花园”“菜篮子”美誉的赣县区五云镇祥云湖畔,一路看见漂亮的小楼、碧绿的菜畦、潺潺的溪水,乡村美景令人应接不暇、如痴如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赣州精准脱贫?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赣州精准脱贫(祥云湖畔结深情)

赣州精准脱贫

冬日的一天,来到素有赣州市中心城区“后花园”“菜篮子”美誉的赣县区五云镇祥云湖畔,一路看见漂亮的小楼、碧绿的菜畦、潺潺的溪水,乡村美景令人应接不暇、如痴如醉。

“五云不脱贫,我们扶贫就不脱钩。”十几年来,赣州市人大机关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满怀对五云人民的深情厚意,先后在赣县区五云镇五云村、大岭村、下丹村、上丹村开展挂点帮扶工作。

如今,这里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路更通畅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市人大机关帮扶干部们用坚实的脚步踏遍了五云的山山水水,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之歌。

完善基础设施 铺就致富路

新修的长村旅游公路宽敞平坦,蜿蜒延伸,贯穿五云村、上丹村、大岭村。它的竣工通车,让五云镇有了第一条乡村柏油公路。

上丹村是市人大机关定点帮扶的省“十三五”重点贫困村。为改变村民行路难状况,市人大机关协调投入资金,帮村里修通了全部通村组公路、家家户户有了硬化入户便道,村民出行方便多了,发展农业产业也有了交通保障,休闲娱乐有了新场地。仅去年一年,上丹村就建设完成了星星组、樟树坪组和下湾组3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通组道路2000米,修建水圳、水沟3800多米,建设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2处。

下湾桥连接上丹村、夏潭村、蓬村村、左坑村等4个行政村,关系到上万群众的出行,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积极争取下,下湾桥得以拆除重建、竣工通车,周围群众自发提议将下湾桥改名为“连心桥”。

近年来,在市人大机关的不懈努力帮扶下,五云村、大岭村、下丹村、上丹村先后完成了“三合一”活动场所建设;实施路桥建设项目14个,新修、改造、硬化乡村公路、入户便道60多公里,建造桥梁15座;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35个,3000多亩的农田灌溉得到改善,5000余户农民过上“走平坦路、住整洁房、喝干净水、用卫生厕”的生活。

注重扶贫扶智 托起新希望

大岭村夹在上丹村与下丹村之间,上学难成为当地村民最关注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深入大岭村调研,向上争取项目资金70多万元,新建一栋3层教学楼,能容纳300多名学生就近入学。新学校添置了课桌椅,建起了篮球场,吸引了周边村的不少学生就近入学。

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软环境,市人大机关还推动开展“扶贫助学助教、结对帮扶”和“1 1”结对扶贫助学、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为学生捐赠书包、文具、课外读物。驻村工作队主动与赣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联系,推动大岭小学、五云镇中心小学、五云镇中学与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结为手拉手共建学校,开展以送课下乡、经验交流、师资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助教、结对帮扶”活动,推动五云镇教育事业发展。

扶贫更扶智,支持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是扶贫工作队教育扶贫的重点。几年前,上丹村贫困户戚培善的女儿戚春英初中毕业后面临辍学。驻村工作队获悉情况后,主动入户沟通,协调帮助戚春英到赣州三江技工学校就读。学校不仅免除了她的学费、伙食费,还前后资助她5000多元,发动学生捐款11000元。戚春英不仅顺利完成了中专学业,还参加了2018年高考,在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进入大学深造。

加大产业扶持 拓宽增收源

从一名普通“泥腿子”成长为一名种菜能手、蔬菜种植大户,成为引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推动产业发展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裕飞感慨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

五云镇是赣州市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基地,上丹村更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全村75%的农户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全村80%农田用于蔬菜种植,现有种植面积1100余亩,蔬菜产业发展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在市人大机关的帮扶下,大棚蔬菜种植成为上丹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该村注册成立富园青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赣县云丹山茶专业合作社,吸纳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百余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市人大机关还通过资金扶持、技术保障、示范带动、产销对接等方式,帮助该村解决蔬菜销售渠道不畅、菜农抗风险能力差等系列问题。

市人大机关在推动五云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开发。随着五云至长村水库旅游公路建成通车,祥云湖山水生态旅游全面发力,紫薇小镇花海处人头攒动,波光粼粼的祥云湖畔游人如织,一个集垂钓、赏花、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游农庄吸引了八方游客。

倾注真心实意 帮扶结深情

“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感谢结对帮扶干部救了我们一家……我的丈夫心脏病发作需要大笔资金做搭桥手术,是他们帮助我们渡过难关,17.8万元的手术费用,个人负担部分不到10%。”说起结对帮扶,上丹村曾屋组的余安莲有说不完的感谢话。

上丹村的许某英、黎某秀、王某炳等老年人,因各种原因儿女们对他们不管不顾,晚年生活十分窘迫。在驻村工作队的再三努力下,他们的儿女们都改变了观念,承担起了赡养义务。

2018年“六一”前夕,驻村工作队组织五云镇中心小学部分贫困学生走进赣州自然博物馆,近距离观看恐龙化石、稀有植物,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儿童节。

关心病人、关注老人、关爱青少年这些特殊人群,用真心做好事办实事,这是市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真实写照。

十几年来,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将低保、五保政策送到老人身边,苦口婆心化解家庭纠纷,劝解和督促儿女履行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活动60多次,为贫困儿童捐献书包、文具、课外读物,陪留守儿童过节假日,组织他们外出参观,用实际行动关注贫困儿童、留守儿童。这也让当地群众对扶贫攻坚工作更加关注、信任和支持。如今,帮扶干部与结对户像亲戚一般往来,闲暇时间打个电话相互问候,逢年过节群众请帮扶干部去家里坐坐成为常态。

初心不改真情在,祥云湖水清又甜。“五云不脱贫,我们扶贫就不脱钩”的誓言犹在耳边回响,市人大机关定点帮扶的接力还在延续,并且正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在扎实稳妥推进。(罗清民 记者 刘珊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