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性美容发展史(吉列广告鼓励男性做自己)

记者 | 马越

如今不少品牌广告讨论的不再只是产品本身,或许它还想和你聊点更深刻的内容。积极参与社会议题,已经成为很多品牌营销的重点——态度积极的价值观营销,不仅可以建立品牌好感度,还可以提升销量。

宝洁旗下的剃须刀品牌最近的广告,是一位父亲在教自己的儿子如何刮胡子。这个颇为温馨传统而且有仪式感的画面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独特之处在于——故事的主人公Samson Bonkeabantu Brown,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跨性别者,从女儿转变为儿子,他在吉列广告中分享了和父亲学习第一次刮胡子的经历。

“在我变性的过程中,父亲一直是我最伟大的支持者之一,鼓励我自信地做真实的自己。”Samson Bonkeabantu Brown在他的Faebook页面上写道,“我敏锐地意识到,在我家庭的支持下,我的存在有多幸运。相信这支广告可以让更多的跨性别兄弟姐妹得到鼓励,对自己好一点,爱自己。”并且打上了“#MyBestSelf(我最好的自己)”标签。

日本男性美容发展史(吉列广告鼓励男性做自己)(1)

日本男性美容发展史(吉列广告鼓励男性做自己)(2)

截止目前,这支发布在Facebook上的视频广告播放量已经超过110万次,评论数也超过2000。大部分网友都表达了对Samson Bonkeabantu Brown的支持,并且认为吉列关注变性者的视角很独特。

不过,这很大程度上是吉列吸取了上一次价值观营销失败教训的结果。

吉列在2019年1月推出的名为“男人能做到最好的样子(The Best Men Can Be)”的广告,用讽刺的方式列举出一系列“直男癌”的举动,比如打架霸凌、性骚扰女下属、开不得体的黄色玩笑等等,而对于这些行为的解释往往是——男孩子毕竟是男孩子(Boys would be boys),言外之意,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个男性品牌在教男性如何做人,价值观立意上或许并无错误之处,不过却得罪了它的消费群体——这支广告遭到了男网友一边倒的差评。

而这一次吉列不再那么激进,毕竟从商业角度来说,鼓励男性们“做自己”,比批评教导显得讨喜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