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深圳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联合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小学等单位开展融合信息技术的游戏化德育课堂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该研究针对小学德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情境资源匮乏、评价方式固化等突出问题,以建构融合信息技术的游戏化德育新型课堂模式为核心目标,以学生在情境式网络游戏中的情境体验和协同建构为切入点,通过开发立体化、情境式、寓教于乐的德育立体化课程体系,依托立体化课程创新德育课堂模式,经过多年探索构建了“互联网 ”条件下以“情境·协同·寓乐”为典型特征的德育课堂新模式,并开展德育课堂创新实践。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的袁卫星及其团队针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生命成长危机,生命教育课程建设不足的问题,拓展生命“长宽高”。该团队长期深耕生命教育理论探索与课程建设,按照“循序渐进、点面结合、纵横推进、螺旋上升”的研究思路与路径,以生命为原点,以理论为先导,以课题为抓手,以实践为检验,从校本实践、课程建设、区域推进、共同体构筑、学习中心建设、推广辐射等入手,构建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致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学情的生命教育课程实施路径。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深圳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创新)(1)

提炼本土生命教育理念:以人的生命成长为主线,致力于生命的统整与和谐发展,以呵护人的自然生命(生命的长度),完善人的社会生命(生命的宽度),滋养人的精神生命(生命的高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研发《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手册》,编写出版《新生命教育》(一至十二年级)实验用书22册。围绕“安全和健康”(生命的长度)、“养成和交往”(生命的宽度)、“生涯与信仰”(生命的高度)六大模块,构建了“3维度、6版块、144主题”,内容完整、学段贯通,专设课程与其他课程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家校社三方参与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组建由全国160所生命教育基地校组成的课程实践共同体,以实验用书为抓手,以共同体的形式共研共建共享课程实践。疫情期间,他们推出“大疫面前,勇敢成长——青少年生命教育公益课23讲”,在线学习近300万人次;发放生命教育免费电子书,10万余人受益;开展线上师资培训和专题讲座,累计受众超10万。他们始终致力于生命教育课程的可持续新常态建设,开发生命教育线上共享资源,建设生命教育体验馆,共建生命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筹建生命教育网上学习中心,深入探索构建“家校社政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生命教育新机制,以此不断完善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以人为本、多元参与、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协同开展的生命教育生态系统。

深圳市龙华区民治教育集团民顺小学的张德芝及其团队开发了“汉字德育”体系及其育人模式。他们从中华文化的本源“汉字”中汲取营养,融合德育要素,首提“汉字德育”主张,历经十多年探索,守正创新以德育为纲、汉字为目的德育新路,为培育师生文化自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他们精心挑选96个汉字,激活蕴藏其中的爱国、诚实、责任等德育要素,依“寻汉字源头——询道德智慧——循品格养成”路径,创造性建构汉字德育体系,包括:理念创新,把“激活汉字德育功能,培育师生文化自信”作为核心理念;内容创新,把汉字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家国情怀、审美意识作为德育重要内容;路径创新,从学校、班级、课堂三个层次上落实“以字育德”;载体创新,开设“汉字德育”课程,凝炼课堂模型;“五维度”评价系统构建。这个体系像树又像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如图)。 “汉字德育”打破了教学与德育的边界,推动了学校课程的整体建设,让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有效融合。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深圳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创新)(2)

立德树人,始于育心。深圳幼儿园的宋克及其团队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历经17年探索,他们从课程统整、空间设计和生态创设等方面系统构建“全领域育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效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该项目立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形成“四维三阶”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如右图),培养健全人格的孩子。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深圳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创新)(3)

该项目基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目标要求,构建“1 1 N”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第一个“1”指面向全体幼儿的“小、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课程,是他们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第二个“1”指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殊需求所开发的干预性课程,通过个别化教学满足幼儿的特殊心理需求。“N”指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一日生活等课程或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适切性地融入其中,充分挖掘活动育心的独特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