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好礼什么意思(天天讲要有礼貌)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上一篇聊过了“兴于诗”,今天聊一聊“立于礼”

点击看上期:儒家的“诗,礼,乐”:为什么要学“诗”?

中国一直在说,我们中华是礼仪之邦。

这个“礼”究竟是什么意思?

人们办事总会想到“送礼”,这个礼讲的只是“财务”和孔子说的“礼”已经不是一个概念。

“礼”肯定不是简单的礼品。

中国人讲究“礼仪”,礼仪是排场吗?是越大越好吗?

好像也不对,如果只是讲究排场,那大家就天天搞大场面就好了。

“礼”肯定不是排场。

谦和好礼什么意思(天天讲要有礼貌)(1)

这个“礼”,指的是《礼记》,是周公旦创造的一本书,书中讲的是各种人的行为规范。

孔子曾经教育自己的儿子“孔鲤”:“不学礼,无以立。”

礼和立又是什么关系?不学礼仪,一个人就立不住了吗?

孔子 在自述中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孔子在三十岁主持了“鲁国”的祭祀大典。大家可以理解为:某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导演了“春晚”。差不多就是这个级别。

谦和好礼什么意思(天天讲要有礼貌)(2)

三十而立代表着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达到了行业的专家级,并且有成功案例。所以说三十而立不是简单的养活自己,成家立业,而是在某个方面达到了非常高的能和地位。

孔子对于“立”这个字,给予了很高的标准。

那么“礼”和“立”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人,要想能够成功,能够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不是努力就够的,不是刻苦就行的。还需要在做人和做事中把握一个分寸。

为人要忠厚,敦敏,扎实,不起坏心,但也不会让人欺骗。这是一个需要非常细致,非常敏锐的观察,又要保持一个清新的内心。

做事要恰到好处,不过分,不过乱来,有分寸。

想把握好这些,孔子认为并不容易,需要一个人“谨言慎行”,“危言危行”才能做到。

《礼记》就给出了这方面的做事规范,既要积极努力的做事情,又不要将事情做得过分。既要对人亲近和睦,又不能太过卑躬屈膝或颐指气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有个“度”的。

力争做到恰到好处。

谦和好礼什么意思(天天讲要有礼貌)(3)

一个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努力做到“恰到好处”,又能够一次次地前进不止,那么这个人在他的专业领域上,在为人处事上迟早会有成就。

所以孔子才会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是礼仪之邦,不是中国人好面子,讲究排场,而是说我们做事情,为人会做到刚刚好,不会让人尴尬,也不会让人欺负。这种刚刚好需要拿捏,需要揣摩。

每个人想要“立起来”,这个恰到好处的“礼”都要学起来。

#国学##文化##论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