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4小时核酸检测点汇总(杭州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运行两周记)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5月11日,杭州市民陈先生趁午休到公司园区内做了核酸检测同一天,他儿子在幼儿园、妻子在小区楼下完成了检测,每人耗时均在10分钟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杭州24小时核酸检测点汇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杭州24小时核酸检测点汇总(杭州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运行两周记)

杭州24小时核酸检测点汇总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5月11日,杭州市民陈先生趁午休到公司园区内做了核酸检测。同一天,他儿子在幼儿园、妻子在小区楼下完成了检测,每人耗时均在10分钟内。

4月28日起,杭州九个城区开始常态化核酸检测。全市布设1万个采样点,48小时内完成检测的市民可进入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等,此前因疫情防控关停的商场、电影院、酒吧、培训机构等公共场所同步恢复开放。

5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澎湃新闻(thepaper)注意到,在启动时间、覆盖范围、采样点数量等方面,杭州都是常态化核酸检测模式的“先行军”。

采样点铺设进度:2天6543个、8天9531个

杭州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起步也是略有磕绊。

“明天要上班,现在要连夜核酸?”4月27日晚,杭州市民朱女士看到“28日起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新闻推送,马上在微信群里问朋友。

当天19时,杭州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4月28日起在全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布设1万个免费采样点,没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将无法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朱女士的微信群里炸了锅,大家都看到了这封信,但还搞不明白操作细节。“48小时是按采样时间算还是报告时间?”“老人、小孩没有智能手机,怎么证明已做核酸?”“小区、写字楼算不算公共场所?”“不去公共场所要做吗?”

三小时后,“杭州发布”发出“六问六答”,回应市民关心的问题,明确48小时内完成采样即可出行,通报了采样点查询方式、老人小孩可凭身份证验证等。

但涉及千万人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位怎么设、排队会等多久仍是突出问题。

28日早,陈先生根据物业在业主群里提供的位置来到采样点,发现周围几个千余住户的小区只有这一个点,排队的有百来号人,“难道所有人每两天要花一个多小时做核酸?”

好在随着核酸点位迅速铺开,检测耗时的矛盾逐渐化解。29日,陈先生所住小区、公司园区均已设立检测点,家附近步行10分钟范围内的3家药店也可提供检测。

杭州市当天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已设置采样点6543个,采样位11825个,基本满足常态化采样需求,28日完成743万人次采样。到5月5日,杭州已设置采样点数量达到9531个,采样位15963台。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8天时间基本达到1万个采样点设置,杭州做了几点:人口3000人以上的小区、500人以上的单位原则上设置采样点;学校、幼儿园设采样点,学生在校内检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点;增设移动采样车、独立采样亭等多种形式的流动采样点;鼓励药店、口腔诊所等民间力量参与采样。以拱墅区拱宸桥街道某社区为例,其目前公布的采样点名单包括1个社区采样点、8个小区采样点、3个学校幼儿园采样点和12个药店诊所采样点。

每日复盘,及时优化细节

全城常态化核酸检测考验的不仅是点位设置,还有人员配置、检测能力。

杭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应旭旻在4月29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正充分挖掘市、区两级医务人员力量,保障常态化采样需要,并加强检验人员配备。

5月5日,杭州官宣:日均配置采样人员8000人以上,启用位于余杭区的一个日均检测能力10万管的气膜实验室,加快两个市级核酸检测基地建设。

澎湃新闻从市卫健委了解到,4月初开舱的杭州卫健气膜实验室28日创下12小时承接核酸样本转运车辆820车次,14小时检测7.23万管的记录。数据显示,4月28日至5月5日13时,9个城区累计采样3710.4万人次,人均采样4.01次。

市卫健委主任孙雍容在5日的浙江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杭州正加强采、送、检、报、转、收等检测全流程规范管理,强化采样、辅助、信息录入及现场保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采样、检测质量。同时,动态优化采样点设置和开放时间,信息通过官方公众号、健康码页面、地图软件、新闻客户端等公布,供市民实时查询,“我们制定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技术指引》,每日复盘,不断改进。”

澎湃新闻注意到,推行常态化检测第一周,杭州几乎每天作出细化调整。

如健康码扫码,27日前已推出包含核酸采样情况的“四码一屏”版本,29日上线健康码新版本,市民扫场所码后可显示核酸采样送检时间,细分出5种颜色,对应“48小时内已采样、结果未出”“24小时内完成采样、结果阴性”“48小时内完成采样、结果阴性”“48小时内未采样”等,5月1日又在运行“四码一屏”扫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健康码界面新增采样时间的显示功能。

针对部分老人、中小学生等没有智能手机人员的出行,杭州4月28日先行使用身份证“扫证”模式,29日推出健康码“帮扫”功能,但在公交车上,司机不能代为扫码,5月1日又推出凭采样点申领《核酸已采凭证》,可在48小时内乘坐公交车。5月7日,市民卡查验健康码、核酸状态功能上线,进学校、地铁可直接扫码。

“最大效益”陆续显现

杭州在启动常态化核酸时就明确采样免费,由政府买单。2021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1220万人。粗略计算,每48小时检测一次,每天的检测人数至少600万。根据浙江目前多人混检8元/人份的价格,每天检测费用4800万元,还有采样亭、检测气膜实验室、采样检测人员等费用支出。

“要以常态化核酸检测为抓手,抓早抓小抓苗头,以最小成本获取防控的最大效益,争取早日让杭州市民回归正常生活。”市卫健委副主任王旭初表示,常态化检测有利于尽早发现潜在感染者,减少场所放大的可能,对防止疫情扩散极为重要。

5月2日,杭州通报一起通过常规核酸检测筛查出的无症状感染者。澎湃新闻从杭州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到,这名感染者4月29日进行过一次检测,结果为阴性,5月1日的检测初筛阳性,经单采单检确诊。5月5日,孙雍容在浙江省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发现及时、处置得当,上述病例未出现相关病例,充分体现了常态化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常态化核酸启动而回归的是城市的烟火气。

4月29日,杭州宣布:在实施扫码核验场所码的基础上,9个城区除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外的营业场所、公共场所、社会服务机构,包括电影院、餐馆、棋牌室、网吧、酒吧、校外培训机构等可对外开放,“让社会回归正常秩序,让城市恢复往日活力”。

“复课!”“开门!”“恢复营业!”当天,因疫情管控停业多日的多家商场、餐馆、培训机构、酒吧一家接着一家地发布消息。

接下来的“五一”小长假,杭州的营业场所、景区显示出节日的热闹气氛,西湖景区堵车、热门餐馆排队、商场大促迎客。“5月8日母亲节那天,大悦城的客流恢复到疫情前八九成,城西银泰城销售额达到小高峰。”拱墅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比于‘静止’,我当然愿意接受常态化核酸检测下的如常生活。”五一假期游了景区、看了电影、下了馆子逛了街的市民赵女士说。

目前,全国多省市已宣布开始常态化核酸检测:江西省对普通人群实行3天1检,辽宁大连在全市开展每周一次的核酸检测;安徽合肥明确,除重点人员外,每5天开展1次免费核酸检测……

据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等测算,如果未来所有一二线城市(2021年人口5.05亿)实施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约6717.5亿元/年。但相比封控,常态化检测的成本更小。“如有更多城市采取类似措施,且常态化机制能有效遏制病毒早期快速传播,将有助于防疫措施过渡到更短、更具针对性的封控管理方式。定期检测或将是未来数月在延续动态清零政策的同时有效降低相关经济成本的关键。”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及宏观研究团队在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表示。

责任编辑:张军 图片编辑:金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