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万能好词好句(那些积累满满一本)

日更100/day17网上看到一位家长抱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作文万能好词好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作文万能好词好句(那些积累满满一本)

作文万能好词好句

日更100/day17

网上看到一位家长抱怨:

一位家长无奈地说:“三年级的儿子,几乎每天老师都要布置摘抄好词好句,还有字数规定。因儿子没达标,被要求补抄。” 家长和孩子都深深感到这样的积累是负担。而且,看不到什么效果。

“好词好句”是很多家长经常抱怨的话题之一,我们好像对好词好句误解很深。

误解一 :有“好词好句”就是好文章

是不是有好词好句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好词好句?长久以来我们对好词好句的认识是很模糊的。有一次,就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和孩子们展开讨论。孩子们给我的答案是:

好词好句=四字成语;

好词好句=多用修辞;

好词好句=引用名人名言和古诗词;

……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也是这么理解“好词好句”的,所以就有了对好词好句的第二个误解。

误解二:积累好词好句就能写出好文章

既然有好词好句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那么就多准备一些好词好句。于是,大量地摘抄,一本又一本,到头来文章还是写得不行。在我看来,别说写在本子上的“好词好句”不能让你写出好文章,就是背在脑子里的“好词好句”也不一定能让你写出好的文章。

写作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我们不能单纯地通过机械的记忆获得。这是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积累“好词好句”≠写作能力

1. “好词好句”根本就是个伪命题——那些有力量的文字都是朴素的

作家萧红《呼兰河传》开篇,这样写道: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按照通常意义上对“好词好句”理解,作家萧红的这段描写严冬的段落算不得有“好词好句”,因为这段文字既没有四字词语,也无多么轻巧的修辞,用的都是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但是,当这些文字跳入你的眼睛时,你却能够感受到文字带给你的震撼,仿佛天寒地冻的冬天就在你身边哈着白气。

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入选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结尾处作者是这样写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结尾处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人物的一番谈话,但是,却表达了最真实和朴素的感受: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要做一个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 全是“好词好句”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

用朴实的语言可以写出好文章,而那些全篇“好词好句”的文章并不一定是好文章。网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

给爸爸的一封信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您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在奋不顾身地学习。前几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

祝爸爸万古长存!

您独一无二的儿子:涛涛

“画虎不成反类犬”,这篇文章让人啼笑皆非,同时,后背也有些发凉。

3.“好词好句”与好文章中间差的是什么?

积累“好词好句”为什么没用?

语言只有用到具体的语境中才有意义,脱离了具体应用语境的单个词语、句子,就是符号而已。这就像我们祖先在岩壁上刻的石画,今天解读起来很困难,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在什么情况下雕刻的这些符号,所以无法解读。这么,今天看这些石壁上的画,也就只能是符号。孩子背诵的好词好句,脱离了具体语境就是刻画在岩壁上石画,只是符号,没有意义,这是其一。

其二,背在脑子里的这些“好词好句”,孩子们在用的时候不一定能提取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大脑里的信息,在经过大脑的编码之后会储存在大脑的某个区域,这些信息的提取需要一定的线索。而如果这个线索缺失你就提取不出来你需要的信息,这就像每把锁都需要一把特定的钥匙才能被打开一样。我们有时候要说一句话、一个概念或者一个人名,明明这个信息就在嘴边,却说不出来,就是这个原因。

“好词好句”到好文章还差什么呢?

如何才能建立起这样的线索,让孩子可以想要用的时候就能提取大脑里储存的“好词好句”呢?那就是练习。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想让大脑储存的信息更容易被唤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被提取几次。而且,这个练习要保持一定的频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好词好句”到好文章还差一个有一定频度的练习。

写文章就像大厨做菜,好的原料必不可少(语言),操作步骤也不可或缺(方法),但是,想要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还需要一次次地练习才能行。


大家叫我房子或者小房老师,我是一个在儿童阅读写作教学不断探索的作文教师,一个在写作路上踟躇而行的写作者,一个经常内观自己的瑜伽练习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