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

一个喜剧的暴君;

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一个被导演王晶称作“最不想合作的人”;

一个连自己都承认“没有太多人会喜欢我的为人”的人……

这个人的身上有太多的时代标签,但仍不妨碍他成为喜剧天才。这个人就是周星驰。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1)

周星驰

今天要解析的这部电影是周星驰从影以来投资最多的一部电影,也是他的心血之作。甚至,拍完这部电影之后,周星驰就准备好退居幕后。这部电影就是《功夫》。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2)

《功夫》电影海报

《功夫》的故事线索很简单,同周星驰以往的电影一样,都是小人物如何在社会中经过一番历练和内心涤荡,最后以致胜一击惩恶扬善。

但是《功夫》中的一些情节和周星驰通过电影传达的观念,在时隔20年之后,仍能戳中这个社会的全部痛点

01 没有人应该成为“看客”

在影片中,当阿星和阿骨假借斧头帮名义来猪笼城寨敲诈时,酱爆说“就算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这句话一出,就颇有闻一多的风骨。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3)

但是一个能喊出“包租婆,没水了”的酱爆说出这话,似乎又多了些解构意味。

紧接着阿星问“哪个不怕死的,向前一步”。所有的围观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走上前来。虽然这里的设定是喜剧的、搞笑的,但是当我们在二十年后重看这一幕时,我会觉得周星驰是真正了解底层的,是悲悯的。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4)

在他的电影中,没有一个人是“看客”,在面对霸凌时,所有人都会踊跃向前一步,没有人在窃窃私语,更没有人吃人血馒头。

回想“唐山打人”事件,施暴者固然可耻,那“看客”呢?那些鼓吹“受害者有罪论”的网络喷子,那些无孔不入拍摄四位受害女孩的高级摄影师,那些热衷直播案发现场的吸血博主,难道这些人没有成为残害女孩的帮凶吗?

棍棒伤肉,流言伤心……没有人应该成为“看客”。

02 “以暴制暴”底层人的“人治”方式

阿星阿骨的“冒名”行为引来了真正的斧头帮。面对斧头帮的恃强凌弱,最先挺身而出的居然是苦力强、裁缝师傅和油炸小贩。他们甚至都没有名字,只有一个身份代称。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5)

他们的路见不平,不仅是看不惯斧头帮的霸凌,更是昭示了社会法治的缺失。这里也和片头警察局畏惧黑帮,为黑帮洗白而呼应。不得不说,周星驰是个细节狂魔。

当法治缺失时,我们是否可以选择“人治”?《功夫》给出了答案。出乎意料的是,苦力强、裁缝和小贩居然都是身怀绝技的行家高手。一个个行云流水的身段和功夫,满足了我们对经典港片高手的全部幻想。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6)

苦力强(十二路谭腿)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7)

裁缝师傅(洪家铁线拳)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8)

油炸小贩(五郎八卦棍)

似乎在《功夫》中,“人治”的最终归宿就是“以暴制暴”。这是一种无奈,更是对于底层民众自身强大的精神想象。

甚至在20年后,现在影视市场仍然在寻求“人治”的方式,如:《人民的名义》的现象级热播、《狂飙》的好评如潮,只是这些扫黑剧最终仍回归到了法治。

但是《功夫》对于这个命题的提出和想象,依然是先验的、超前的。

03 永不消逝的童真

2004年《功夫》的热播带火了彩虹棒棒糖。一夜之间,大街小巷的商店都在卖这种棒棒糖。

周星驰是懂童真的。

在电影中,黄圣依扮演的哑女戏份不多,甚至没有台词,但是她的出现都会唤醒阿星的善念。哑女和阿星初次相遇在一段被霸凌的灰色的童年。之后的每一次相逢都在为童年的灰色重新涂抹上鲜艳的颜色。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9)

当阿星被火云邪神暴打,包租公、包租婆救了阿星,问他:“还有什么心愿”。阿星用带血的手,在地上画了一个棒棒糖。

这一段特写镜头没有台词渲染,没有人物,但却演绎地真挚且意味深长。一代武神涅槃前,内心充盈的仍是童真。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10)

童年似乎给周星驰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周星驰会这样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

掰着手指头算计着自己什么时候才算长大,最好长得高大健壮一点,不被其他小孩子欺负,有点力气也好到社会上做事赚钱养家。

在他的很多电影角色,似乎都能看到童年留在他身上的烙印:唯唯诺诺的讨好型人格阿星、人穷志不穷的理想主义者尹天仇、遭遇困顿仍在坚持的史蒂芬·周……

纵使童年不幸,但是对童真的向往从未缺席。就像影片中的棒棒糖一样,最终成为阿星心灵的归宿

周星驰给了我们一个很妙的寄托:无论现实社会如何光怪陆离,关注孩子内在的童真远比去“塑造”孩子更重要。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一个喜剧暴君)(11)

《功夫》3D版重映海报

当我们看够了《功夫》中绚丽的武打、简洁的镜头语言,搞笑的人物设定,我们是否也看到了影片中对底层人物的悲悯、对公正法治的警示、对至真至善的歌颂。

当目睹了太多的黑暗,我们能否为自己点一盏灯?愿《功夫》成为这盏灯……


我是约克镇的影音室。走心的电影解析,愿你我共赴一场光影盛宴。

欢迎点赞关注、评论交流,看文愉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