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小故事(故事语文:你不知道的朱自清)

你不知道的朱自清

朱自清的散文小故事(故事语文:你不知道的朱自清)(1)

一、结发妻子武钟谦

朱自清的散文小故事(故事语文:你不知道的朱自清)(2)

朱自清14岁时与同岁的武钟谦订婚,是按封建旧俗包办的,朱自清并没有见过武钟谦,订婚时还是别人代替武钟谦与朱家的保姆见的面。武钟谦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1916年,18岁的朱自清考上北京大学预科,高兴之余,与武钟谦完婚,双喜临门。

朱自清的散文小故事(故事语文:你不知道的朱自清)(3)

朱自清没有像当时的很多名人一样反对旧式婚姻,很喜欢武钟谦,婚后夫妻和睦,婚后第二年诞下一子。1920年朱自清大学毕业后先后到扬州、台州、上海、宁波任中学教员,至1926年应聘到清华,其间与武钟谦又生育了3个孩子。

朱自清的散文小故事(故事语文:你不知道的朱自清)(4)

1928年底,武钟谦生下了第六个孩子,这一年岁首岁尾连诞两子。由于生活贫困,省吃俭用,又操持家庭整日劳累,身体瘦得皮包骨头,天天发烧,开始她以为是痢疾,没有放在心上。为了不影响朱自清的工作,有时明明躺着,听见朱自清的脚步声,一骨碌就从榻上坐起来。后来,朱自清带她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烂了一个大窟窿。医生劝她去西山静养,可她丢不下孩子,又舍不得花钱。1929年10月间,武钟谦带着孩子回了扬州。与朱自清分别前,武钟谦哭着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武钟谦回到扬州仅一个月,于11月26日就抛下6个孩子和朱自清与世长辞了。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痛不欲生。

武钟谦是一个朴素、温柔、娴静、贤惠的女子,她心中永远装着丈夫和孩子,就是没有自己,这样一个女子,年仅三十一岁就遗憾的离去了。武钟谦离世三年后,朱自清写了《给亡妇》这篇散文以轻声细语诉往事的笔触,尽情宣泄了朱自清对武钟谦的一份浓浓的爱,寄托了对武钟谦的无限思念。

二、朱自清的清贫

朱自清一生清贫,我们在课文《背影》里已经知道上大学时,父亲亏空公款,被迫辞职,祖母去世,兄弟姊妹多,家庭境况很是凄凉。在动荡的年代里,他一边参加社会活动,一边下苦功夫刻苦读书,用三年的时间修完了四年的大学课程,想帮助父亲养家。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妻儿,他的工资交由父亲管理。毕业后的五六年间,他们又生育了3个子女,生活很是艰难。朱自清去清华任教时,考虑再三,只能带两个孩子去北京,使他十分难过。阿九10岁,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十分懂事。朱自清一大早便领着他到母亲和转儿住着的亲戚家去,武钟谦嘱咐要为孩子买点吃的东西。他们走到四马路一家茶食铺里,阿九说要熏鱼,他给买了,又给转儿买了饼干。乘车到海宁路,下车时看到阿九可怜的样子,心中很难受,他知道孩子心里有委屈,曾偷偷地和妈妈说:“我知道爸爸欢喜小妹,不带我上北京去”。其实,这是冤枉的。在亲戚家呆了一忽儿,临别时,阿九说:暑假一定要来接我啊!”转儿还小,不懂事,只对父亲望望,没说什么。唉,“只为家贫成聚散”,朱自清蓦地想起这一句不知谁写的诗,心中有点凄然,他回头看了孩子们一眼,硬着头皮走了。

朱自清的散文小故事(故事语文:你不知道的朱自清)(5)

到北京后的第三年,妻子又生育了两个孩子,因为省吃俭用,妻子瘦得皮包骨,又得了肺病,无钱医治和疗养,不得不带着孩子回了扬州,不就病逝。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国难当头,物价飞涨,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三、朱自清从不讲自己的作品

朱自清无论在中学、大学都很认真,上课时一手拿着讲稿,一手拿着块叠起的白手帕,一面讲,一面看讲稿,一面用手帕擦鼻子上的汗珠。他的神色总是不很镇定,脸上总是微微泛着红。他极少说他自己的意见;偶尔说及也是嗫嗫嚅嚅的,显得要再三斟酌词句,唯恐说溜了一个字。朱自清在清华时已是当时知名的作家,但他在课堂上绝不讲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发现了这一点。有一天,他们提了出来,朱自清非常慌张,半晌才不好意思地说:“这恐怕很不重要,我们没有时间来讲,而且也很难讲。”同学们一定要他讲,他十分严肃地说:“我写的是些个人的情感,大半是的。早年的作品,又多是无愁之愁,没有愁偏要愁,那是活该。就让他自个儿愁去罢。”

朱自清的散文小故事(故事语文:你不知道的朱自清)(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