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

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打歌”

聆音赏乐 踏迹寻音

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1)

我每年都和上音附属实验中学的校长纪筱华一起策划音乐学生的采风活动,云南的朋友推荐我们去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很简单,去一个地方可以考察四个民族的人文风情,我们完全认可。

为了给学生讲点当地民族文化的知识,我查阅了资料,啊?原来至今仍飘荡在我们耳中的早年一曲熟悉地优美迷人的电影《芦笙恋歌》的主题曲“婚誓”就是唱的拉祜族儿女的风情万种,其间那惟妙惟肖地旋律整个儿让我们今天还感受到人间真情的质朴甜美。

时下,也是反映拉祜族音乐的《快乐拉祜》不仅唱响了澜沧,还唱响到了“星光大道”,网络上点击率不计其数,我在云南其他地方行走不经意间许多公共场合会听到“拉祜,拉祜,拉祜哟……”这样优美的曲调。

葫芦的儿女

飞机落地临沧,驱车颠簸山路四个多小时到了双江,双江是全国唯一一个由4个民族(佤族、傣族、和布朗族)共同自治的自治县,多元文化交融,一定绽放出独特的人文魅力。

双江因在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处得名,北回归线横穿县境,一年四季春意盎然,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2)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山区,现有人口41.1万多,其中云南就有40.8万人。双江境内的拉祜族共有33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拉祜”有“猎虎人”和“河头人”的释意。忠厚善良的拉祜族人是古代西北青藏高原氐羌族的后裔,于元代南迁至澜沧江流域的亚热带地区定居。

拉祜族以黑色为美,妇女上穿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黑包头巾末端长长地垂及腰际,还有用黑布裹腿、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银牌)的习俗。

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3)

传说拉祜族祖先是从葫芦中诞生的,因而她们自称是“葫芦的儿女”,“没有成熟的葫芦,就没有拉祜的望歌(民间歌谣)”。因而拉祜族先民把葫芦直观形象地比作怀胎女腹,从而产生对女性生育的崇拜。

拉祜族崇敬葫芦,葫芦是她们的吉祥物,于是拉祜族的寨门内外都与葫芦有关,寨外,一对葫芦刻两边;寨内布满了大小石头葫芦,犹如一个葫芦阵。 

  吹起芦笙唱起歌

拉祜族人认为芦笙吹出的声音能与天神通话,能使人们闻声相聚,人们跳起芦笙舞,可以超越时空,与神同乐,得到神的庇佑。

璀璨绚丽的葫芦神化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拉祜民族,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芦笙舞恰恰是拉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

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4)

 在当地,拉祜族有句口头禅:“吹起芦笙唱起歌,阿哥阿妹来打歌”,芦笙悠扬婉转,爽心悦耳。毋庸置疑,芦笙舞的伴奏乐器主要是芦笙,足见拉祜族对芦笙的眷恋,但鲜为人知的芦笙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过去拉祜族有五兄弟,不团结,明争暗斗。他们的父母用五根竹管插入葫芦中,做成葫芦笙,吹出了和谐感人的曲调,唤回了孩子们的良知。

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5)

因此,拉祜族崇敬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象征,“没有成熟的葫芦,就没有拉祜的望歌(民间歌谣)”;拉祜人认为芦笙吹出的声音能与天神通话,能使人们闻声相聚,人们跳起芦笙舞,可以超越时空,与神同乐,得到神的庇佑。

情不自禁参与“打歌”

有了芦笙这一乐器,舞蹈的人更欢快了。当地老人告诉我,拉祜族在漫长的与大自然抗争中创造了悠远而鲜活的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72路“打歌”了,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拉祜族民间歌舞文化遗存之一,也是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

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6)

 老人告诉我,“打歌” 的拉祜语是“嘎克”,意为边舞、边唱、边演奏芦笙。它源于早先拉祜族人每次狩猎回来,全村人就围坐火塘边吃猎物边烤火,大家有时伸左脚烤,有时伸右脚烤;有时烤正面,有时烤背面,有时烤侧面……慢慢的这些动作就被连贯起来成为了自己自娱自乐的舞蹈,后来拉祜人又把生活中的一些动作也容纳到舞蹈中,如《摇娃娃歌》、《犁地歌》、《磨面歌》、《挖地歌》等。

他们还善于模仿动物的动作,把动物的动作也吸纳入舞蹈中,如《箐鸡摆尾歌》、《鹌鹑歌》、《公鸡打架歌》等等,使舞蹈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姿。双江拉祜族的“打歌”有72种套路,每种套路的舞姿、步伐均不同,合拍的演奏曲调也各异。

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7)

我在勐勐镇千福村的拉祜族寨子里观看“打歌”,夜幕降临,许多农民姐妹下工吃完晚饭纷纷聚集在村里的空地上,点上篝火,围成圆圈的他们开始集体舞蹈“打歌”。

其中领舞的是“打歌师傅”,也是“打歌”场上的总指挥,技艺精湛,只要他芦笙一响,就算舞蹈开始了。

当地专家告诉我,不管在什么场合“打歌”都是以《三脚歌》起点,以《大路歌》结束,打每一个歌时也是以《三脚歌》起步,以《大路歌》收尾。

他们还告诉我,拉祜族的“打歌”是受节令限制的,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是不打歌的,据说这期间种子正在睡觉不能唤醒它,而七月十五以后种子已醒来,要使它快快长大,快快成熟,这期间则是“打歌”的旺季,同时也是拉祜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他们会聚集在田边地头“打歌”、唱曲或追逐嬉戏找寻恋人。

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8)

【拉祜族】

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从唐到明末,拉祜人陆续迁至临沧和景东以南一带。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人民能歌善舞,双江拉祜族的“七十二套路打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拉祜族民间歌舞文化遗存之一。近年来有关部门共收集整理了72路打歌,内容涉及了拉祜族社会生活中的生产、生存、男婚女嫁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

打歌在拉祜语种译为“嘎克”,是边跳舞边唱歌边演奏的艺术形式。双江拉祜族72种套路“打歌”每种套路的舞姿、步伐不同,合拍的演奏曲调各异,每个套路都有自己的含义,每个套路都承载着拉祜族厚重的历史文化。

【提示】

周边景点:神农祠,位于勐库镇北部南勐河上游,誉为“滇濮古茶第一镇”,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山脚,树龄均在千年以上,为野古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更原始,环境优美;大浪坝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有5个人工湖,掩映于群山峻岭之中,旅游设施齐全。

交通:自驾车由昆明距县城驻地勐勐镇755公里,或者飞机到临沧,再转乘汽车到县城104公里。

美食:甜笋煮鸡、鸡肉稀饭、嘎里罗剁肉、凉拌叶子菜、拉祜烤肉、舂苦子果,舂野姜苗、舂烤肉、舂辣子……见者无不垂涎。

芦笙恋歌曲目表(到电影芦笙恋歌的地方去)(9)

特产:勐库普洱茶,价格比上海便宜三分之一左右。傣族的竹编、制陶、纺织、刺绣、绘画等传统工艺品。

越声/文图

黄真/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