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

本文力求从一个客观角度分析司马南和联想事件。主要从联想财务数据,发展史和近几年事件三个角度分析。

联想市场占有率有多高;联想高达百分之九十的负债率,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仔细一看财报,最让我吃惊的还是利润率。

联想靠倪光南院士的汉卡发家,倪光南和柳传志企业发展战略不合,倪光南败走,从此联想埋下祸根。

近几年联想频频招黑,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有的是误解,无非是真实的想法。

联想市场占有率

PC 行业属于成熟性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2011 年,联想跻身行业前三,自此联想、惠普及戴尔三家市场份额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历年稳定在六成以上。2018 年以来,由于联想智能化转型,产品质量持续获得市场认可,已连续三年保持全球份额第一。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1)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2)

资料来源:IDC

品牌方面,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宏碁为出货量前五位,联想2020年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为24.0%;其次为惠普,市场份额为22.4%。戴尔、苹果及宏碁分列第三至第五位。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居家办公以及应对企业升级等需求导致PC电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联想 PC 销量稳居第一,全球市场不断开拓。根据联想 2021 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 ,联想 PC 销量年比增速在全球、中国、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地区均排名第一。电脑各细分品类营业额均大幅增长。

中国区 PC 销量连续三年创纪录, 2021年,联想在中国 区 PC 销量和销售额市场份额分别为 38.6%和 41.6%,连续三年创历史纪录;

联想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不否认联想有其过人之处。

假的超高负债率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3)

数据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联想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5%~90%,貌似超高的资产负债率,我发现有两个快科目直接导致指标不具备代表性。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4)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5)

数据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应付账款及票据】和【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两个科目就直接占了近80%~90%,大家注意了,这是应付账款不是应收账款。应付的钱都是供应商提供材料的货款,相当于供应商把钱借给联想,等联想生产好电脑卖出去后,再来支付供应商的货款。

这是行业地位的体现,有的朋友会想:供应商不把材料卖给联想不就行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卖给其他品牌,但是它们没有如此大的销量,供应商只能卖给联想。供应商们只能吃这个哑巴亏,没办法,联想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除去供应商垫的这部分钱,真正的流动负债10%~20%。其实作为行业老二的惠普负债率比联想还高,这是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势,并不是劣势

吃惊的利润率

联想集团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6)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7)

数据来源:联想财务报表

惠普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8)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9)

数据来源:惠普财务报表

归母净利润,都是几十亿,但是币种不一样,一个是人民币一个是美元。营业总收入换算成一个币种相差不大,但是归母净利润足足相差了快一个汇率的倍数。(有不严谨的地方,基期选择的不一样,但不影响,归母净利润一个几亿美元,一个几十亿美元)

按6.4的汇率换算,联想营收623.68亿美元,惠普634.9亿美元。

联想77.31亿人民币(12.08亿美元),惠普65.03亿美元,我的天,这是相差了多少利润。居然还有脸说自己是高科技企业,利润全被其他高科技供应商赚走了,赤裸裸的一个超级大加工厂。

当时互联网难题

柳传志当初还亲自上门请倪光南到联想担任总工程师。

当时计算机里面所有的处理信息都是以拉丁字母为主,根本无法执行处理中国的汉字信息,严重阻碍了中国计算机信息化发展。

1968年,倪光南就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汉字显示器。1979年,一个基于图形处理管理的汉字系统终于成功出炉,整个研发过程持续了11年。

1984年,嗅觉敏锐的柳传志就想到开发和销售倪光南的联想汉卡(后来的产品)以解决当时的市场需求及难题。于是柳传志亲自请倪光南到联想担任总工程师。

到了解决国家科技难题,回报国家的时候,倪光南义无反顾回国,放弃了加拿大相当于国内70倍的工资,毅然回国,甚至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进去。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10)

1985年,中科院计算所的联想汉卡横空出世,售价高达4100元,但依然供不应求,这个新产品很快成为了国内市场上的热门货。当时,整个公司的业务经销支持全部由倪光南主持开发,而联想式汉卡也像一把金钥匙,让人们彻底打开了计算机的汉字世界。

1988年,倪光南主持开发的联想式汉卡联想汉字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联想完成“汉卡”系统开发后,倪光南自主核心技术,率领团队投入到联想微机的研发中去了。

1989年末,公司正式更名为“联想”,且在国内推出了联想系列微机,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随后又并在1992年和1993年分别推出中国第1台486和586微机,直接奠定了其电脑龙头的地位。

一山不容二虎,倪光南败走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11)

1994年,联想实现了最大的辉煌,那就是以47.6亿元的收益,超过了华为。1994年7月,联想和华为同时拿到了程控交换机的国家入网证,瞬间成为了中国通讯领域的两匹黑马。

联想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芯片设计中心的意向,准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但这并没有获得柳传志的支持。这也是两人亲密合作10年的头一次。

倪光南认为技术最重要。如果缺乏技术的支持,怎么能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国外PC产品涌入国门后,柳传志则认为,联想要发展,最好的途径就是走规模化(组装倒卖)的商业扩张道路,准备用规模促进联想的发展。

海关就把进口电脑的关税由200%降低到26%,取消了批文。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计算机企业的规模太小,技术不占优,市场营销能力同样无法抗衡,如果失去了本土化优势,溃败是必然的结局。国际巨头携低成本、高技术优势,将微机价格压得很低,让国产厂商疲于应付。柳传志当时的战略决策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必须要活着才有机会。所以在当时没有对与错,只是在于怎么选择而已。

双方争执不下,一山不容二虎,只能存在一个。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12)

不久后,柳传志慢慢停掉了倪光南的研发经费,倪光南也展开了反击。直接准备了一个大招,。他向上级报告说,柳传志在公司中作风霸道,进而指控他有严重的经济问题。从此,二人之间共事合作长达十年的友谊烟消云散,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局面。

一年后,中科院有了最终的调查结果,宣布柳传志不存在重大经济问题,最终,这场持续很久的争执以倪光南院士被公司董事会“扫地出门”而宣告完结。(隐约感觉此次事件后,导致柳传志对技术始终抱有一定敌意,一直不重视技术,一旦重视技术,间接的说明,此次战略决策是自己错了。从而出现了,现在的超级大加工厂——联想

“一个高科技企业的任务之一是完成把产品换成钱的过程,”柳传志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他的意思是,这个“系统”包括科研、开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科研是重要环节,但绝不是全部,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也不能成为最关键的环节。这就是联想成为超级大加工厂的原因。

1995年,倪光南被解除联想总工和董事职务,退回到了中科院计算所。联想ASIC芯片等项目纷纷中止,废除了倪光南辛苦十年建立的一系列研发体系,正式开始向“组装”大公司发车。

自从倪光南被解除总工程师的职务后,联想公司的程控交换机事业没能继续做下去。从此失去了成为像华为企业的机会。在倪光南被解聘那年,三星、微软的芯片还在发展期,Win95系统还在发展当中。如今,联想成了一个“组装大公司”,微软的电子芯片已经成为了世界前沿。

1999年,倪光南被联想集团解聘。倪光南仍然十分重视在联想的科研成果。倪光南院士可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增强联想的科研实力,带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倪南光虽败走,仍心系科技带动国家发展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2004年12月8号,联想并购了IBM的全球PC业务,由民族IT产业的领军企业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

至此以后进入了新的时代

现在联想成了一个超级大加工厂,赶走倪光南,就失去了成为像华为一样的优秀企业的机会。说这是战略决策问题吧,柳传志是第一领导人嘛,说为了生存,先占领市场,都过去了十几二十年了,市场占领了,技术方面是完全没一点长进啊,使大部分的专业技术都掌握在少数的“漂亮国家”就着实让人寒心。

描写近几年发生的事件中,我没有洗联想这个超级大工厂的意思哈,为求客观 。

联想不做芯片和操作系统

联想近些年确实没有做到大企业应做到的责任,一点不重视研发,多年研发费用没超过百分之三。导致在近些年,别国在关键环节中卡脖子,联想有能力去准备却不去作为,以应对现在这种情况,没有做到我国科技企业该尽的责任。作为中科院出生的联想,本应在此时此刻像华为一样站出来,但却无所作为,且没想过积极改变现有现状,还喊着我们联想没计划自己去做芯片和操作系统。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13)

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中国高科技行业受到冲击,系统、芯片惨遭制裁,全体国人同仇敌忾之际,杨元庆却淡然表示:全球化是趋势,一家公司没必要自己去做所有东西,所以联想没有计划去自己做芯片、做操作系统。

面对别国对华为的制裁,大家都在感慨还好华为早些年就布局芯片和操作系统,但杨元庆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CEO,居然能说出这话,哪里有一个民族企业的作风。

联想国内外价格差异巨大

早在2015年,联想就因为在美国定价低于中国而遭到吐槽。

2018年,临近美国黑五,联想在美国官网开始了促销打折活动,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配件等在内的商品65折起, 不过,国内消费者很快发现,美国官网的65折活动,中国地区不能参加,美国官网活动不支持直邮中国;而且以中国地址和银行卡买了以后直接退款,并不发货。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14)

在2019年再次发生,联想官方一样配置的东西在国内外的差价巨大,国内售价8999元,折合成美元有1304.14,但在美国那边的售价只有359.99美元,居然有三倍多的差距。而对此联想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国内外有关税还有服务差价,然而这个差距也过于悬殊,联想此次也是迫于舆论的压力才出面给出解释的。

5G投票事件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15)

2018年,“联想5G投票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事件的起因源于2016年关于5G信道编码标准方案的投票问题。在2016年10月的第86次b会议上,各方对数据信道的长码使用方案进行投票,在此次投票中,仅有华为自己支持全部采用Polar,多数的中国厂商选择支持采用LDPC Polar,而联想及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选择了支持全部采用LDPC,联想此举成为此轮质疑的由头。

网友热议的票数以及投票权重,其实对最终的标准决策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3GPP关于5G标准的讨论并不是投票而是共识的达成。

华为虽也发文帮联想澄清了,但通过此次事件,可以看出联想的口碑是有多差。

联想不是中国公司事件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16)

2018年,再一次采访中,梅里曼询问杨元庆,为何联想集团在近期的贸易争端中“毫发未损”,而其他中国科技巨头都在美国市场受到冲击。杨元庆:“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们不是一家中国公司。(Lenovo is a global company. We're not a Chinese company.)”

报道中称,杨元庆:“我们不是中国公司”,该报道曲解了杨元庆当时完整的表述,并在标题中断章取义,进一步衍生出错误解读。

说实话,我感觉歧义真的大,“承认联想是全球性公司,不承认是中国公司”。这样理解真没错,我们取后面的重点就是报道的意思啊——我们不是中国公司。而是全球的公司。哈哈哈哈哈

还有2017年的联想九一八事件,发现很多都被和谐了,我也就不写了

联想可能搬出中国,以降低关税影响

联想事件现在怎么样了(客观分析联想事件)(17)

2019年, 当媒体采访CFO 黄伟明对于“美国增加中国企业关税”问题的对策时,联想高层黄伟明却表示:联想在全球设有制造基地,如果美国对中国增加关税,联想会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不受关税影响的国家。

联想CFO并没有否认该翻言论。他表示,在回复记者问题时,由于相关表述不准确,造成媒体和公众的误读,对此表示道歉并澄清。

这次黄伟明搬出中国的言论一出,很多网友表示:一不小心说出了真心话的调侃。

结语

联想和PC行业的老二惠普,相同的营收,利润却足足差了一个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倍数,如何能称为一个科技企业,赤裸裸的就是一个超级大加工厂。难被剔除恒生指数,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联想靠倪光南的汉卡起家,1994年国外PC产品进入国内,倪光南和柳传志战略意见不一致,一山不容二虎,倪光南败走,因此为成为超级大加工厂埋下了祸根。2004末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不久便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无法否认这是一次成功的并购,联想至此以后开始向超级大加工厂发车了。

近几年联想发生的事情,就比较让人厌恶了。中国高科技行业受到冲击,系统、芯片惨遭制裁,全体国人同仇敌忾之际,联想CEO杨元庆却淡然表示:全球化是趋势,一家公司没必要自己去做所有东西,所以联想没有计划去自己做芯片、做操作系统。虽现在成民营企业了,作为一个中科院背景出生的联想,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哪有一个民族企业的作风。联想频频招黑,真真假假,企业高级管理在采访的讲话,也是假假真真。这完全反映着一个企业文化作风的问题,高管采访所讲的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联想1994年实行先占领市场战略,

在国产PC产品的冲击之下,这战略是种选择,没有对错。联想占领市场多年,本有能力来准备应对如今国外的制裁,然而却不作为,着实令国民感到心寒。频频招黑不可能是没有原因的,为啥华为人人支持。

文章最后,策章也不禁陷入思考,如果倪光南没走,柳传志也同意倪光南的想法,那联想如今会走向何方?是否是第二个华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