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

名字只有两个字的习惯

不知你们是否有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三国里所有人的名字都只有两个字,除了复姓的人,不管男女的名都是单字。

因为在那时的人看来,名字有三个字的都是贱民。把时间再往前推,汉朝、秦朝的人名字,也大多只有两个字。

从现代的古装剧和古代的史书里不难看到,古人在称呼自己时,会以名自称。比如诸葛亮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说:亮以为,亮泣首,等等,没见过三个字名字的人,这么称自己。

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1)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的名字是三个字,但他不是官员,放眼三国的朝廷文臣和武将,几乎没有三个字名字的人。

那三国时期的人,为什么会鄙视三个字的名字呢?一个原因是承袭秦汉,另一个则是王莽称帝时改革的原因。

秦汉时期单字名字,多是由于文化和习惯,到了王莽这里,他颁布了新的法令,规定犯了法的人要将名字改为三个字以示区分,或者天生的贱民也要取三个字的名字,这样一听到名字,便知道此人是什么身份。

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2)

先秦时期,社会上就流行单名,双名不排斥但不随大流。《公羊传》里提到了仲孙忌,这个仲孙忌原来叫仲孙何忌。

因为孔子笑他的名字是双字,因此在修订《春秋》的时候把“何”字给他省略了,说双字的名,不符合礼法。

王莽的文化复古

王莽建立新朝后,想用复古的方式显得自己有文化,于是引用了《公羊传》的观点,颁布这么一个法令来加强自己的皇权建设,如有不听令者斩。其实,王莽此举就是利用复古礼法来控制百姓而已

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3)

王莽除了规定人取名的标准,连地名和外族人的称呼都改了。汉人喊了多年的高句丽、匈奴,王莽硬是改成了下句丽和降奴,让人啼笑皆非。

那王莽对名字的限制,究竟狠到什么程度呢?他连自己的亲孙子也没放过。

王莽的嫡孙王宗很早就开始觊觎皇位,但爷爷王莽还健在,等他死后,还有父亲,要等到父亲也死,自己才能登上皇位。

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4)

王宗觉得等的太难受了,便私下制作了皇袍和皇冠,喜滋滋地穿上叫人画了像,然后勾结外戚企图谋反。

可惜篡位失败,王宗畏罪自杀。王莽很生气,即使孙子死了也不打算放过他,于是把名字给他改成了“王会宗”,以示他不可饶恕的罪孽。

其实,王宗原来的名字就叫王会宗,是王莽改制后,才去掉了会字,因为犯谋逆罪,王莽把名字给他改回去,所有人便知晓王宗是个罪人了。

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5)

新莽政权被推翻后,一部分人由于习惯,仍然以单字命名,可这不是绝对。汉光武帝的两任皇后:郭圣通和阴丽华也是双字的名字,只不过,东汉刘家宗室,没有再以双字起过名字。

三国沿袭的全是东汉的习俗,自然双字名的人就少。但是也有人搞特立独行,比如田豫有个儿子就叫田彭祖

彭祖是传说中活了八百多岁的人物,可能是田豫爱子心切,希望他长命百岁,便给他起了只这样吉祥的名字。孙权也不走寻常路,给长女取名叫孙鲁班,次女取名叫孙鲁育。

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6)

王莽改制的荒唐法令,对人们取名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大。古人起名都有此习惯,尤其是皇室。一是为了避讳先人,二是字少叫起来朗朗上口,可以显示皇家的威严。

再者,古人除了名字,还有字和号。比如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在称呼上,有时字和名混着叫,其实跟取了个双字的名也没多大区别。

从周朝开始流行单字名后,这个取名字的习惯流传了上千年,绝非王莽改制的功劳,而是普遍的历史现象。

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7)

胡汉杂居后取名有了变化

晋朝建立后,胡人入中原与汉人混居,人的名字也渐渐偏向双字。看晋朝的皇帝司马德宗、司马德文就知道,名字文化发生了改变。

十六国的皇帝来自各个民族,前凉也出现了三个字名字的皇帝,如张重华、张天锡等。

隋文帝统一天下后,名字文化的改变更大,李渊的儿子们个个都是双字名。宋朝、明朝、清朝的名字,更加放开了,似乎再没人遵守周朝取名的传统规矩。

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8)

到了明朝,朱家人除了朱标和朱棣,起名全是三个字。清朝的汉人起名就更随意了,比如张廷玉、刘统勋、李鸿章、曾国藩等等。

所以,三国的人物名字都是两个字,只是因为秦汉文化的延续,一旦和少数民族的通了婚,一起居住过,以前刻板的礼法文化便去掉了不少。

三国时期三个字名字(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