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疼痛体验12级(分娩吧爸爸沉浸式疼痛体验)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胡深 陈丹

分娩是女人的“专属体验”?不!生孩子到底有多痛,这群男人也有发言权!9月25日,由浙大二院产科特别发起的“分娩吧!爸爸”公益活动在滨江院区火热开展,现场共有12位丈夫参加了疼痛体验挑战。体验使用的是一台分娩模拟设备,它根据妇女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成了十级,相似率高达90%以上,以传达分娩的真实感受。

生孩子,到底有多疼?

“妻子很害怕分娩的疼痛,我想来帮她先试试水,看看到底有多疼”“我是‘被’报名的,妻子想让我感同身受,于是今天就来了”......这些丈夫们或主动或被动,不少人还立下了“十级”目标,想在妻子面前好好表现为爱告白,然而上场后却完全是另一个画风。

分娩疼痛体验12级(分娩吧爸爸沉浸式疼痛体验)(1)

“男人用几分钟做了爸爸,女人却要经历十个月的辛苦孕育,这导致准爸爸们往往更晚进入和适应新的身份状态。通过这个活动,让丈夫们当一回‘产妇’,真实体验妻子分娩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和更好地关心母亲及爱人。”浙大二院产科主任王利权说道。

分娩时,“妈妈们”到底会经历些什么?

经阴道自然分娩分为三个阶段(产程),不同产程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不同。

第一产程是自规律子宫收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止,其间子宫体、子宫颈和阴道等组织出现巨大变化,强有力的宫缩,促使胎头下降,同时使子宫下段、宫颈管和宫口呈进行性展宽、缩短或变薄、扩张,子宫肌纤维快速的伸缩及缩复作用,圆韧带受强烈牵拉而伸长。这些解剖结构的迅速变化构成强烈的刺激信号引起疼痛,疼痛的特点是疼痛范围弥散不定,下腹部、腰背部出现紧缩感和酸胀痛,可放射至髋部。

第二产程是自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为止,此阶段除了子宫体的收缩及子宫下段的扩张外,胎儿先露部对盆腔组织的压迫以及会阴的扩张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其疼痛性质与第一产程完全不同,表现为尖锐剧烈的疼痛,疼痛部位明确,集中在阴道、直肠和会阴部。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子宫容积缩小,宫内压力下降,会阴部的牵拉感消失,产妇会突然感到轻松,产痛明显减轻。

所以,在分娩过程中,所谓的分娩痛主要出现于第一和第二产程。

分娩疼痛体验12级(分娩吧爸爸沉浸式疼痛体验)(2)

无痛分娩,是否会影响胎儿健康?

怕疼是人类的天性,然而不少准妈妈们却因为担心无痛分娩对宝宝健康不利,而选择放弃。事实上,无痛分娩是一项安全、成熟的技术,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它在国外已经应用很普遍了,据报道,美国分娩镇痛率>85%,英国>90%,国内很多医院均已开展无痛分娩,但开展的比率参差不齐,平均占了顺产的30%~40%的比例,而浙大二院一直走在实施无痛分娩的前列,比率已近80%。

王利权主任介绍,目前的分娩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大类。非药物性镇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其优点是对产程和胎儿无影响,但镇痛效果较差;药物性镇痛包括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各大医院运用最广泛、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这种操作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医师在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少量局麻药或阿片类药物,并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细导管,导管的一端连接电子镇痛泵,由产妇根据疼痛的程度自我控制给药(麻醉医师已经设定好了每小时的限量,不必担心用药过量),镇痛泵可以持续使用直至分娩结束。在整个过程中,麻醉药的浓度较低,相当于剖宫产麻醉时的1/5~1/10,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几乎不影响产妇的运动,产妇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整个分娩过程。

无痛分娩,就是完全无痛感?

处于安全的考虑,目前国内多数医院的分娩镇痛是在宫口开到2~3cm时进行椎管内阻滞。在给产妇施行分娩镇痛麻醉时,要考虑不影响产程和胎儿安全的原则下,通过严格地给予镇痛药物,不影响子宫规律性收缩,即可阻断分娩时的痛觉神经传递,从而达到避免或减轻分娩痛苦的目的,把分娩疼痛降到最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很难做到分娩的绝对不痛,所谓“无痛”是让难以忍受的子宫收缩阵痛变为可忍受,或只是感受子宫收缩而不痛。

“此外,产妇的精神状态若处于紧张、恐惧、焦虑、信心不足之中,也会增加对疼痛的敏感度”王利权主任说道:“做好精神上的准备,同时让产妇在舒适的环境下分娩也是减轻疼痛的好办法,现在在浙大二院产科,导乐陪伴分娩技术、非药物镇痛分娩技术、一体化病房等也颇受准妈妈的青睐。”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