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坝几几年建造(在大坝边修建楼梯)

美国人是吃饱了没事干吗?修建完拦江大坝,还要花上亿元在旁边修建楼梯,令人疑惑的是,人根本走不了这个全是水流的楼梯,而是给鱼儿用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哥伦比亚河是美国的第二大河流,仅主河道就建有14座拦河大坝,发挥着巨大的防洪、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原本相连的河流也被大坝直接隔开,相当于给河流加上了一道道闸门,使其变成了一个个狭长的湖泊,需要洄游的鱼儿岂不是连家都回不了了?

三峡水坝几几年建造(在大坝边修建楼梯)(1)

要知道,美国哥伦比亚河生活着不少洄游鱼类,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鲑鱼”,也就是平时说的“三文鱼”,这种鱼跟我国的中华鲟习性十分相似,也是一种典型的溯河洄游鱼类。需要从茫茫大海洄游至淡水江河上游产卵,卵在淡水里孵化,幼苗孵化之后,会在江河中生存1到5年,随后顺流而下,在入海口附近的海域中生长发育,直到发育成熟,会根据先祖的记忆再次溯游搏击到河流上游进行产卵繁殖,就这样世世代代轮回了上亿年。

邦纳维尔等十几座水电站的建设,会导致鱼儿没法洄游,也就没法产卵,最后就有可能面临断子绝孙的境地。为此,美国在哥伦比亚河上修建邦纳维尔水电站时,不惜再花费上亿元,在大坝旁边修建了三文鱼的专用楼梯,也就是“鱼道”。

三峡水坝几几年建造(在大坝边修建楼梯)(2)

看似像楼梯的鱼道,其实暗藏玄机。如果楼梯太窄,三文鱼就要不停地跳跃,很容易耗尽体力,翻越不了大坝,甚至会被活活累死。如果太宽,不仅浪费资金,还会对大坝安全造成影响,美国邦纳维尔大坝的宽度也是经过多次试验后才最终确定的。

但三文鱼真的会乖乖地给人类设置好的鱼梯吗?一开始,老美也很疑惑,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们在河边随机抓鱼,安装追踪器后重新放流,最终发现无路可走的三文鱼,在人工干预下,也能适者生存,适应新的环境,不仅能顺利的从鱼道翻越大坝,还能在产卵之后通过鱼道重新回到大海里正常生活。

三峡水坝几几年建造(在大坝边修建楼梯)(3)

不过,梯式鱼道并非所有大坝都能建设,只适用于落差小于30米的水利工程,并且只有类似于鲑鱼、鳟鱼等游泳跳跃能力很强的鱼类才能通过,游泳能力弱的鲤鱼类以及白鲟等大型深水鱼类,是很难通过梯式鱼道的。为了让鲑鱼更好地翻越邦纳维尔大坝,鱼道的中间还放了一些隔板,不远又有一个相当于楼梯休息平台的大池子,就算有鱼游累了,也能在鱼道上歇息歇息,不至于累坏,也不用担心被水冲下去。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我国的三峡大坝有没有楼梯式鱼道呢?答案是否定的。不仅三峡没有,下游的葛洲坝建设之初,根本就没打算预留鱼道。

三峡水坝几几年建造(在大坝边修建楼梯)(4)

鱼道

三峡为何没有预留鱼道?

前面说到,美国哥伦比亚河上的十余座水坝,都建设了专门给鲑鱼洄游的鱼道。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同样生活着鲟、鲥、花鳗鲡等珍稀洄游物种,可惜的是,长江鲥鱼、白鲟已经被宣告灭绝,中华鲟的野外数量也岌岌可危。很多人将洄游鱼类濒危的黑锅甩给三峡大坝,毕竟三峡建设时也没有预留鱼道,当时的专家认为四大家鱼没有过坝的必要,中华鲟过不了坝,而白鲟在1993年就已经功能性灭绝,1994年开始新建的三峡大坝,对白鲟习性不够了解,没法专门预留鱼道。

三峡水坝几几年建造(在大坝边修建楼梯)(5)

三峡大坝

更重要的是,在三峡下游十几公里处,还有一座葛洲坝。70年代建设葛洲坝时,由于思想理念不足,没有预留鱼道,导致了白鲟等洄游鱼类的濒危。也就是说洄游的鱼类,连葛洲坝都跨越不了,就算三峡预留了鱼道,也挽回不了局面,最终也只是徒增成本。更何况,三峡大坝的落差高达110多米,根本就不满足梯式鱼道的建设条件。

三峡水坝几几年建造(在大坝边修建楼梯)(6)

中华鲟

尽管三峡没有鱼道,但鱼类也是可以跨域大坝的。

首先是人工增殖放流,对于中华鲟,已经累计向长江中人工增殖放流超过700万尾。其次,洄游的鱼类会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如今已经发现洄游的鱼儿已经学会通过三峡的五级船闸以及升船机翻越大坝。除此之外,物种还会适应新的环境,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华鲟已经在葛洲坝下游形成了一个新的产卵场,不需要翻越两座大坝洄游至金沙江就可以产卵繁殖。

时至今日,我国的兴建水利工程中,基本都重点考虑生态因素,已经有上百座水电站预留了鱼道,有的还设置了鱼闸跟升鱼机。对于美国哥伦比亚河以及三峡大坝的鱼道,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