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说动物名(广府俗语中的动物名称很特别)

广府俗语中的动物名称很特别,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广东人说动物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广东人说动物名(广府俗语中的动物名称很特别)

广东人说动物名

广府俗语中的动物名称很特别

母鸡粤语叫鸡乸,也就是生过蛋的叫鸡乸,没生过蛋的少女鸡叫鸡项,鸡项的项正字是“鸡妔”。雄性鸡又分为公鸡和阉鸡,俗称熟鸡,线鸡、扇鸡(骟鸡)、剦鸡、献鸡、镦(dun)鸡、宪鸡、献鸡、太监鸡,就是通过外科手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

“壁虎”粤语叫做“盐蛇”,其本字是檐 蛇。即是“壁虎”又叫四脚蛇、守宫,偷盐蛇,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在粤西地区叫“勾镰蛇”,因其身体像粤西人常用来割稻、割草用的镰刀(俗称“勾镰”)。《广东俗语考》:“壁虎--檐蛇盐蛇此蛇好食盐。故曰盐蛇。四足。惯缘壁上。『说文』在草曰蜇蜴。在壁曰蝘蜓。亦曰守宫”。

狗蜱 木蚤叫做臭虫,在五邑地区又叫做狗蜱。臭虫在我国古时又称床虱、木蚤,壁虱,臭虫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臭虫爬过的地方,都留下难闻的臭气,故名臭虫。

臭虫为何又叫狗蜱呢?原来是叫狗屁的,因为臭虫跟狗屁一样臭不堪闻,狗屁与狗蜱谐音,所以狗屁变成了狗蜱。

猴子粤语叫“马骝”。为什么叫马骝?这个源于古代猴子的叫法:夒,na夒的甲骨文是猴子的形象,解释为母猴。后来夒被猴字所代替,广州话保留其近音leo(骝)。另外大猴子叫“弥猴”,弥是大的意思,后变音为“马”。于是广州话中的猴子就变成“马骝”了 。

蚯蚓粤语叫叫“黃䘆”,又写作“黄螾” 。本音隐。『说文』作螾。本草一名曲蟮。一名地龙。入药用白颈者。《史记·封禅书》:“ 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 裴駰集解引应劭曰:“螾,丘蚓也。”

粤语有"黃䘆揈大鸠"的说法。黃䘆:等于蚯蚓,读“犬”。成句意思:相传以前有一些仆街,为了整蛊人,会抓些黃䘆入人家的裤浪,黃䘆在裤浪里捐来捐去,JJ就会因此而变大。​​

揈:粤语读音fang4,晃动;甩动;摆动; ;捶击;打,以拳击人,出其不意地以拳横抡。例如:"一捶揈过去",又解作甩;抡;扔;捶;挥;。“佢揈下条竹嗰啲水”。(他抡动竹竿甩掉上面的水。)"洗毡要揈干啲水,唔系好难干嘅";又解作扔。"一揈唔知揈咗去边"。(一扔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一接到波佢就大力揈到冇雷公咁远"。

蝙蝠粤语俗称叫“飞鼠,”因为它的头像老鼠,又会飞,叫飞鼠,是地方方言的习惯称呼。 别名又叫:霜蝠、服翼(《尔雅》),天鼠、伏翼(《本经》),飞鼠、飞孇(飞双)。

螳螂粤语叫“马蟷蠰”读若浪抗。『尔雅』不过蟷蠰。注云。螗螂。螳螂别名。以其骧首如马故曰马蟷蠰。

蛤乸,蛙,本义:田鸡类动物。"…苏俗谓之田鸡, 扬州谓之水鸡,亦曰吠蛤。"——《说文》田鸡为什么叫"蛤乸"?《广东俗语考》:"蝦蟇,蛤乸即蛙。『本草』蛙小者其聲曰蛤。俗名石鴨。所謂蛤子也『韓詩』蛤即是蝦蟆。又名田雞"。这个"蛤"读作虾,但粤语读作夹。没有免费午餐。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粵语会说:"点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呀?"自动送上门来,粤语说:"送蛤老爷炒"。

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粤语叫“蠄蟝”,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蟾蜍和癞蛤蟆一样称呼,想食天鹅肉的是癞蛤蟆。坐井观天的是青蛙,也就是田鸡或者叫蛤乸。是俗称。

乳猪未断奶的小猪叫做乳猪。乳鸽是指出壳到离巢出售或留种前一月龄内的雏鸽。

王八,最初是鳖的俗称,后来是龟和鳖的统称。粤语叫水鱼。因为水鱼是扁形壳软的,在水中拿出来,一按它的壳就会有水挤出来。在广东“水”作“钱财”解。有的人也会说"水鱼"就是指有钱的人。另外一种意思就是指那种很容易上当的人。

孑孓-沙虫。 跳蚤-虱乸虱之跳者。

蟑螂-甴曱。 大蜘蛛-蠄蟧

蜈蚣—百足。 飞蛾—白翼

苍蝇 —乌蝇。 八哥 鹩哥

虾蛄—攋尿虾。 蚂蟥、水蛭—蜞乸

苍蝇—乌蝇。 眼镜蛇—饭铲头

鳖—水鱼。 蜻蜓—塘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