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邯郸相关的成语典故(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厚古薄今”中的“厚”为推崇、重视的意思;“薄”为轻视,怠慢的意思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和邯郸相关的成语典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和邯郸相关的成语典故(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和邯郸相关的成语典故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

“厚古薄今”中的“厚”为推崇、重视的意思;“薄”为轻视,怠慢的意思。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外物》:“庄子曰:‘人有能游(能优游自乐),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不能自得自适),且得游乎?夫流遁(流亡逃遁)之志,决绝(弃绝尘世)之行,噫,其非至知(真智)厚德(大德)之任(以天下为己任)!覆坠(陷落,沉溺)而不反,火驰(火急,火速)而不顾(反顾),虽(虽然)相与为君臣(相互换置君臣的位置),时(一时间)也,易世(世道更换)而无以相践(相互轻残)。故曰至人(得道的人,境界至高无上的人)不留行(游行而不停留,随世变而行)焉。夫尊古而悲今(尊崇古代而鄙视当今,指不知世代变化的人),学者(指当时儒墨学派的学者等)之流也。且以狶韦氏(三皇以前的帝号)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偏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与世俗同游)而不僻(偏僻),顺人而不失己。彼(指学者,狶韦氏)教不学(他们作为教者不知学),承意不彼(学者承受教者的意见而不敢违背他们)。’目彻(通,贯通,透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通膻),口彻为甘,心彻为知(通‘智’),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阻,阻塞),壅则哽(哽咽,哽塞),哽而不止则跈(通“掺”,违背),跈者众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天地自然的气息),其(若,假使)不殷(中,正),非天之罪。天之穿(通)之,日夜无降(无减),人则顾(回看)塞其窦(孔穴)。胞(胎胞)有重(多)阆(空旷),心有天游(游天,游于自然)。室无空虚,则妇(儿媳)姑(婆婆)勃谿(争吵而责骂);心无天游,则六凿(六孔,实指耳、目、口、鼻、身、意)相攘(相争夺)。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这段话的意思是:庄子说:“人若能随心而游,那么难道还会不自适自乐吗?人假如不能随心而游,那么难道还能够自适自乐吗?流荡忘返于外物的心思,矢志不渝弃世孤高的行为,唉,恐怕不是真知大德之人的所作所为吧!沉溺于世事而不知悔悟,心急如焚地追逐外物而不愿反顾,即使相互间有的为君有的为臣,也只是看作一时的机遇,时世变化后就没有谁会认为自己地位低下了。所以说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从不愿意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滞留。崇尚古代鄙薄当今,这是未能通达事理之人的观点。用狶韦氏之流的角度来观察当今的世事,谁又能不在心中引起波动?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方才能够混迹于世而不出现邪僻,顺随于众人之中却不会失却自己的真性。尊古卑今的见教不应学取,禀受其意也不必相互对立争辩不已。眼光敏锐叫作明,耳朵灵敏叫作聪,鼻子灵敏叫作膻,口感灵敏叫作甘,心灵透彻叫作智,聪明贯达叫作德。大凡道德总不希望有所壅塞,壅塞就会出现梗阻,梗阻而不能排除,就会出现相互践踏,相互残踏,那么各种祸害就会随之而起。物类有知觉靠的是气息,假如气息不盛,那么绝不是自然禀赋的过失。自然的真性贯穿万物,日夜不停,可是人们却反而堵塞自身的孔窍。腹腔有许多空旷之处,因而能容受五脏,怀藏胎儿,内心虚空便会没有拘系地顺应自然而游乐。屋里没有虚空感,婆媳之间就会争吵不休;内心不能虚空而且游心于自然,那么六种官能就会出现纷扰。森林与山丘之所以适宜于人,也是因为人们的内心促狭、心神不爽。

“厚古薄今”这一成语,便是从《庄子·外物》中的“尊古而悲今”而来。

例句:“厚古薄今,是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不许人民进步的手法。” (谢觉哉《小谈今古》) (671)

本文来自【商丘日报-商丘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