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车险市场(财险转战非车险)

本报记者 杨菲 郑利鹏 北京报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退出车险市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退出车险市场(财险转战非车险)

退出车险市场

本报记者 杨菲 郑利鹏 北京报道

据中国银保监会最新数据,今年前3个月,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约1.78万亿元,同比下降1.02%。其中,人身险公司取得保费收入约1.36万亿元,同比下降4.23%;财险公司取得保费收入4226亿元,同比增长10.95%。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财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迅速,意外险和健康险业务增速为16.55%,远超过人身险公司。

实际上,在车险综合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开始探寻非车险业务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正如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所说:“一方面非车险发展空间很大,另一方面车险综改后很多保险公司转战非车险,非车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车险保费收入下滑

十年来,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2021年出现负增长。据《2022中国保险发展报告》,财险保费收入增长速度从2012年的15.4%,下降到2021年的-2.2%。主要原因是车险保费收入下降了5.72%。

行业数据显示,去年12月底,车险保费占比已经从2020年底的60.7%降至56.8%。

以几家头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表现为例,据年报显示,2021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机动车辆险原保费收入为2552.75亿元,同比下降3.9%;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车险原保费收入为1888.38亿元,同比下降3.7%;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产险”)机动车辆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917.99亿元,同比下降4%;太平产险车险保费收入为210.64亿港元,同比下降4%;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车险保费收入9.46亿元,同比下降28.8%;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辆险实现保费224.32亿元,同比下降16.8%。

险企保费收入下滑主要是受到车险综合改革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底,整体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19.7%,89%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累计为消费者减费让利超过1200亿元。

此外,疫情也是影响保费增幅的因素之一。东吴证券分析称,疫情散发,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生产一度停滞,叠加4S店门店关停,2022年4月单月国内新车销量同比大幅下降47.6%,拉低新车签单保费增速,存量业务的转续保也受疫情波及推迟。

今年以来,车险保费增速有所回升。以头部财险公司为例,2022年1月,人保财险实现车险保费收入275.84亿元,同比增长14.5%;平安财险车险保费增速为15.5%;太保财险车险保费增速为14.6%;国寿财险车险保费增速为13.7%。

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车险综合改革造成的利润率下降仍会给财险公司持续带来经营上的压力。

探寻“非车险”增长点

实际上,自车险综合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开始在非车险业务上摸索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中国银保监会最新数据,今年前3个月,财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迅速,意外险和健康险业务增速为16.55%,人身险公司意外险和健康险业务增速为-1.76%。具体来看,财险公司意外险保费收入为165亿元,同比增长4.4%。同时,前3个月,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为814亿元,同比增长19.4%;同期,人身险公司的意外险保费收入同比下滑11.4%;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09%。

2021年,意外险和健康险成为拉动财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增长的主力。人保财险意外及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为806.92亿元,同比增长21.9%;平安财险的意外及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为226.15亿元,同比增长32.6%;太保财险的健康险保险业务收入为121.98亿元,同比增长37.3%;大地保险的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保费75.53亿元,同比增长5.9%;众安保险健康险保费73.42亿元,同比增长14.2%,意外险保费20.19亿元,同比增长7%。

具体来看,太保产险非车险业务中的健康险、责任险、农业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其保费同比增长分别为37.3%、24.6%和19.8%。2021年,太保产险全年实现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608.44亿元,同比增长16.9%;综合成本率为99.5%,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这几年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非车险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公司一方面将深耕非车险市场,加大市场占比;另一方面通过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增强非车险的高质量发展。”顾越表示。

在拓展非车险业务方面,人保财险主抓政策性健康险和个人健康险。在社会医疗保险业务方面,拓展大病保险新项目和巩固其他社会医疗保险业务固有优势的同时,加大“惠民保”业务拓展力度,抢抓长期护理保险第二批试点契机。在商业意外健康险方面,人保财险不断提升家庭自用车客户渗透率,深挖客户需求,驾意险、百万医疗险等非车险业务获得快速发展;太保产险不断丰富个人类健康险产品的供给和创新,积极推进医保类、扶贫类及城市定制型普惠医疗等健康险创新项目的快速发展。

增加服务附加值

转战非车险业务,财险公司不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承保盈利也是摆在面前的真实难题。

年报显示,人保财险意外及健康险2021年承保亏损19.52亿元,综合成本率为102.6%,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太保产险的健康险业务承保亏损1.99亿元,综合成本率为101.9%,是主要险种中唯一承保亏损的。

受全国城乡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逐步统一的影响,人保财险、平安产险两家公司在责任险业务上均为承保亏损。人保财险在2021年年报中称,因人伤赔付标准随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上涨,涉人伤险种赔付成本提高,导致责任险赔付率达到67.8%,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因政策性业务占比下降,责任险费用率为39.5%,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

同期,平安产险责任险业务上亏损8.2亿元,综合成本率105.1%。平安产险2021年前三大非车险险种即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和意外伤害险的保费分别变动29.8%、-51.6%和20.2%,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5.1%、91.2%和93.8%。平安产险在年报中强调,未来,平安产险将运用科技能力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完善风控体系、加强业务筛选,实现责任保险业务健康发展。

“其实非车险业务尚未盈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保险公司以前并没有大范围开展这个业务,刚开始摸索,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新事物。包括其中的损失规律,保险公司事实上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另外一个原因是,保险公司在争取业务的时候,往往都是以较低成本卖出去的,是在打所谓的‘价格战’,面对有限的市场需求,保险公司相互降价,到最后成本很高也难挣到钱。”对外经贸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何小伟表示。

对于非车险未来如何真正成为增长点,何小伟认为,保险公司要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多的附加值,比如除了赔款之外,做风险减量服务,满足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并且把技术性专业性的东西掌握在自己手里面,而不是简单地依靠价格。

(编辑:郑利鹏 校对:颜京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