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邀北京市民讲述非遗故事(文明之美看东方)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2014年夏天,常州留青竹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白坚仁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法国人裴迪恩。裴迪恩在上海工作,无意间了解到中国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留青竹刻,便十分向往。裴迪恩迫不及待地从上海到常州,登门拜访白坚仁,想要拜师。

老字号邀北京市民讲述非遗故事(文明之美看东方)(1)

一项传统的手工艺,为何赢得外国人的青睐?常州留青竹刻技艺,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这些都和一位传承人有关,他,就是白坚仁。

说起留青竹刻,不得不提常州留青竹刻的泰斗白士风,作品曾被国家收购,作为国礼。白坚仁作为大师的儿子,从小就能接触到很多精美的竹刻作品,其中,父亲雕刻的“八哥海棠”臂搁对他影响颇深。臂搁上的八哥鸟活灵活现,海棠花花瓣纤柔,让白坚仁深切感受到留青竹刻的魅力,从此埋下了学艺的种子。

1980年,退伍后的白坚仁拜父为师,开始学习留青竹刻。父亲刀耕不辍的匠心影响了白坚仁,他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竹刻技艺的学习中。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一套《孙子兵法》6000多字,白坚仁花了数月将它雕刻于竹片之上。这套习作最终以数万元的价格售出,白坚仁倍受鼓舞。父亲为了激励他,送给他一块臂搁,臂搁上的12个字,既是父亲的嘱托,也是父亲的期望——“不争鹤立鸡群,也要有所作为”。

老字号邀北京市民讲述非遗故事(文明之美看东方)(2)

父亲离世后,白坚仁依然牢记父亲的嘱托。白坚仁打破陈规,利用红木镶框、红木架等材料,将竹刻作品镶嵌其中,制作出竹刻四条屏、中堂、大插屏等大件,让原本只能把玩于掌间的竹刻作品也能像书画作品一样挂于厅堂。2005年,他的四条屏、中堂作品的外观设计,获得了国家专利。

老字号邀北京市民讲述非遗故事(文明之美看东方)(3)

2014年,白坚仁遇到了常州梳篦省级传承人邢粮。他拜托邢粮做了一套梳篦胚子,而后白坚仁妙手削青筠,将中国十大名花雕刻于梳篦,一举拿下当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和首届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铜奖。

老字号邀北京市民讲述非遗故事(文明之美看东方)(4)

作为省级传承人,白坚仁在社区和中小学开设了公益课程,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留青竹刻,同时也挖掘愿意学习竹刻的好苗子。在白坚仁的悉心指导下,如今,裴迪恩的作品已经像模像样。白坚仁很高兴,中国的非遗也能让外国朋友们了解和喜爱。

老字号邀北京市民讲述非遗故事(文明之美看东方)(5)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