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大的穿越者(廷杖与谪戍摧不垮的)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很多人即便没读过《三国演义》,也至少知道这首开篇词。1994年版的电视剧,还将它谱成片头曲,经久传唱。寥寥数十字,苍凉中难掩历史之厚重,凄婉中偶露豪气之峥嵘。

有不少人认为,这首词书写的,正是汉末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甚至有人猜测,词作者就是罗贯中本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首词,其实是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批改《三国演义》时,从别的作品中移植过来加于篇首的。它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史、政治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却又身受廷杖之刑、被贬云南三十余载,至死都没能得到皇帝赦免。

他,就是杨慎。

名门之后波折状元路

明朝最大的穿越者(廷杖与谪戍摧不垮的)(1)

(朱厚熜)

然而,杨廷和与新帝朱厚熜融洽的君臣关系,迅速被一件事所冲淡。那就是,关于对朱厚熜生身父母的历史定位与评价问题。

按照杨廷和等人的想法,朱厚熜是入继明孝宗的大统,理应认明孝宗为父。这样一来,原本是伯父的明孝宗成了父亲,自己的亲生父母倒变成了叔叔和婶娘。

这样的礼法让朱厚熜大为恼怒,“父母怎能乱换呢?”便执意要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在位皇帝对先皇的称呼),称伯父为“皇伯考”。

事件斗争了整三年。在此期间,杨廷和虽罢职回家,但他的继任者们始终坚持其观点,任凭皇帝如何威逼利诱,就是不肯在“礼”这件文人眼中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妥协。

最后,在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七月,终于激化出“左顺门事件”。包括杨慎在内的180多位大臣劝谏皇帝不成,被锦衣卫们挨个按在地上,脱下裤子施以廷杖。

有明一代,对文人士大夫阶层折辱最深的,就属廷杖之刑。这不仅因为廷杖之重,往往立毙人命,更重要的是,要“去衣受杖”。

明朝最大的穿越者(廷杖与谪戍摧不垮的)(2)

一旦受杖,任你是内阁大臣,还是文学宗师,都要被脱下裤子挨打。这种精神上的侮辱,往往比直接处死更令文人们痛苦。

结果,先后有18人被活活打死。杨慎虽捡回一条命,但接着就被嘉靖皇帝永远贬谪到云南偏远之地,且嘉靖一朝先后6次大赦,都没有杨慎的份儿,足见朱厚熜对他内心痛恨之深。

弹词滇云可叹跌宕命

但官场失意的杨慎,在云南贬谪期间,没有让才华也跟着暗淡下去。

事实上,被流放的数十年,也是他一生中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其文学创作成就,得到诸多名家推崇,论古考证之作,范围也颇为广泛。毕生著作400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明史》本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明朝最大的穿越者(廷杖与谪戍摧不垮的)(3)

也是在这一时期,杨慎创作了《二十一史弹词》,以诗词结合之法,描述各朝各代之评述。其中,第三段“说秦汉”篇章,开头一篇便是“临江仙”。

这首词后来被毛氏父子置于《三国演义》篇首后,竟与小说通篇契合,混如一体,从此家喻户晓。以至于后人几乎忘了它本是另一部弹词中的一部分,甚至连其原本所属的《二十一史弹词》,都远远不如这首词知名。

但杨慎之后的命运,没有得到丝毫改变。

根据明朝的规定,戍边充军者年满六十岁,可以申请回原籍养老。可是,嘉靖皇帝对杨慎的恨意始终未消,时不时就询问杨慎近况,弄得谁也不敢替他说话。

直到杨慎68岁高龄,才得以以请假名义回泸州养老。可谁知,好日子过了还不到三年,嘉靖皇帝又突然问起杨慎死了没有。这可吓坏了四川的地方官,不得已又派人押送杨慎回到云南贬谪之地。到最后,杨慎仍是终老于云南永昌卫。

然而, 面对如此命运,晚年的杨慎在回顾自己一生时却说:有可得利益时,绝不敢先人一步获取,需见义行德时,绝不会落后于他人施善。即便我的所作所为,可能无益于个人前程之锦绣,但只要对得起君王朝恩,也择而无憾。个人仕途起浮,无法与国运相拟,只要国顺民昌,能在此地安度余生,已是我生之福运。(“临利不敢先入,见义不敢后身,谅无补于事业,要不负于君亲。遭逢太平,以处安边,歌咏击壤,以终余年。天之顾畀厚矣,笃矣;吾之涯分止矣,足矣。” )

如此大义和洒脱,正应了“临江仙”里的那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朝最大的穿越者(廷杖与谪戍摧不垮的)(4)

作者:潇洒哥

转载请注明来自凯风清韵(ID:kaiwind-qingyun)

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我们在这里 · 静静等着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