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和新罗高句丽(34同根生)

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可以说是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本质内容。战后的苏联与欧美国家的对立甚至是对抗,就非常生动的表现出这一种关系。

百济和新罗高句丽(34同根生)(1)

在人类历史上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的存在,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还是中世界欧洲国家之间的纵横捭阖。同样的在朝鲜半岛上曾经密不可分的丽济同盟最终却走向的对立消亡,这背后究竟是利益使然,还是大国干预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丽济同盟消亡的原因何在。

一:“丽济同盟”当中是“丽济”究竟是“何方神圣”

1.朝鲜半岛霸主——高句丽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丽济同盟”当中的成员国,其中第一个就是朝鲜半岛的霸主国高句丽,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一世纪,亡国与七世纪的唐朝之手。据《后汉书》当中记载高句丽这个国家称:“高句骊,在辽东之东千里……好修宫室……其人性凶急”,同时这也是我国古代对于“高句丽”国家称呼由来。

经过数百年的扩张,加之当时中原王朝大多数时期处于混战当中,无暇估计东北地区,到了隋唐时期高句丽这个国家俨然成为了朝鲜半岛的霸主所在,而且对于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也多有不恭之处。也为后来中原王朝多次征讨高句丽埋下伏笔。

2.与高句丽同根同源的百济国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丽济同盟”的另外一个主角百济国。据史书记载百济国与高句丽有着共同的祖先,而且地理上也相互接壤,实力虽然稍逊于高句丽,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半岛强国。

百济和新罗高句丽(34同根生)(2)

据《梁书》当中对于百济的记载称:“其国本与句骊在辽东之东,晋世句骊既略有辽东,百济亦据有辽西、晋平二郡地矣,自置百济郡。”但是百济与高句丽在历史上交往的记载屈指可数,关系颇为冷淡,直到两国灭亡前才有了第一次结盟的记载。既然如此,两个原本“路人”般的国家,为何后来又走到了一起?

二:百济与高句丽结盟的过程极其原因

1高句丽与百济同盟的形成

百济与高句丽结成同盟的过程就离不开隋唐时期对于高句丽的多次征伐。当时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等帝王都对高句丽这个国家进行过多次大规模军事征服活动。隋炀帝更是倾举国之力发动百万大军对其进行军事征服。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隋文帝对其的军事征服:“其国本与句骊在辽东之东,晋世句骊既略有辽东,百济亦据有辽西、晋平二郡地矣,自置百济郡。”在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的情况下,高句丽不得不积极寻找外援,正好与百济国不谋而合,两国同盟始建。

百济和新罗高句丽(34同根生)(3)

2.新罗与百济的对立是“丽济同盟”建立的基础

谈及高句丽与百济就离不开当时朝鲜半岛的另外一个国家新罗,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朝鲜半岛都呈现三国鼎立的局势,其中一国就是新罗。在丽济同盟形成以前,三国之间是百济与新罗同盟,对于高句丽这个半岛霸主则是极力的防范之。

然而造化弄人的是新罗多次违背同盟,不仅仅占领了原本属于百济的汉江下游地区,甚至还杀死了百济王,导致百济中兴的失败,二者也由同盟转变为敌人。也恰恰是新罗与百济同盟的魄力,使得百济积极寻找新的同盟以对抗新罗,才有了后面的丽济同盟。

3.高句丽面临灭国危机,急需盟友支援

相比于百济而言,高句丽的危机更大,虽然高句丽是朝鲜半岛的“巨无霸”,但是对于中国大一统的王朝而言,无异于螳臂当车,就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企图将九州归一的军事行动虽然以失败告终,然而对于高句丽而言却无异于灭顶之灾。

百济和新罗高句丽(34同根生)(4)

据《三国史话》当中记载大战过后的高句丽国家:“乡亭绝其烟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不仅仅如此唐朝的唐太宗也立志要将高句丽灭亡以达成自己九州归一的功绩,唐太宗作为一个马上皇帝,同时也是一代明君,对于高句丽的征服无疑更为猛烈。高句丽随时有亡国之危,不得不寻找同盟。丽济同盟由此形成。

三:曾经亲密无间的丽济同盟为何会烟消云散

1.百济与高句丽的同盟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高句丽与百济结盟可以说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他们都结盟的目标是不一致的。首先来看高句丽,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为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来对抗当时的唐朝这一个巨无霸。

据《新唐书》当中记载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取得的巨大战果称:“始行,士十万,马万匹;逮还,物故裁千余,马死十八。船师七万,物故亦数百。”虽然后来唐太宗征服高句丽的计划失败,然而依旧对高句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而且唐王朝肯定还会卷土重来的,因此高句丽才会积极的寻找盟友,结成丽济同盟。

反观百济这一方,与唐王朝并没有接壤而且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百济与当时中原王朝的关系称:“开皇初,其王余昌遣使贡方物,拜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而百济与高句丽结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对付新罗这一个国家,以及希望借助高句丽的力量来实现百济中兴的目标。

由此可见,百济与高句丽的同盟的目标不相同,并没有完全一致的敌人,而国家的力量又是有限的,因此丽济同盟存在巨大的分歧,自然而然的容易走向破灭。

百济和新罗高句丽(34同根生)(5)

2.唐王朝的拉拢分化是丽济同盟消亡的重要原因

丽济同盟消亡的原因除了其内部存在重大分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唐王朝的干涉。在唐太宗之后,唐高宗时期对高句丽这个国家又再一次进行军事征服活动,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唐军再一次失败,而且还对唐王朝发动了军事进攻。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称:“高丽遣其将安固将高丽、靺鞨兵击契丹”;而唐王朝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百济。因此唐王朝便开始有意无意的干涉分化高句丽与百济之间的同盟关系,这也是为何后期丽济同盟发生重大分歧的原因之一。

3,百济的灭亡是丽济同盟消亡的最直接原因

谈及百济与高句丽同盟关系灭亡的直接接因素就是百济政权的灭亡。丽济同盟存在的基础就是百济与高句丽这两个国家存在。而唐王朝在对高句丽这个国家进行多次军事活动后发现百济在其中充当重要角色之后,便在开始着手对百济与高句丽之间的同盟进行分化的同时,也开始紧锣密鼓的对百济发动灭国运动。

相比于高句丽百济无疑更加容易征服。而且加之百济濒临海洋,唐军可以绕开不利的地形因素对百济进行军事活动,也是唐朝下定决心灭亡百济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百济亡国的历史称:“遂师左右逾城来降,百姓皆从之,泰不能止。定方命军士登城立帜,泰窘迫,开门请命。”百济与高句丽结盟不仅仅不利于唐王朝确立东亚中心的地位,而且还对征服高句丽事业增加不确定因素,百济亡国也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百济的灭亡,原先的丽济同盟也就不复存在了。

百济和新罗高句丽(34同根生)(6)

4.百济与高句丽利益的冲突

假使百济不灭亡,高句丽与百济的同盟关系也难以维持长久,其中的原因在于百济与高句丽之间利益关系的对立面。就像二战前后的美苏关系一样,无论是高句丽还是百济都有称霸朝鲜半岛的野心与目的在其中,结盟在他们看来无疑就是权宜之计罢了。

为何唐王朝在灭亡百济之时选择了袖手旁观而不是倾举国之力支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句丽在等待两败俱伤的局面,好乘机从中实行利益最大化。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高句丽与百济之间其实存在利益关系的对立面。

四:小结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高句丽与百济之间因为利益而结盟,在最后百济假使不灭亡也会因为利益而破灭。如果是百济的灭亡为高句丽与百济之间的同盟关系划上句号,那边百济与高句丽之间存在的分歧与利益冲突就注定的百济与高句丽同盟之间难逃灭亡之运。

参考文献

《新唐书》《资治通鉴》《后汉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