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种植与管理方法(羊肚菌种植技术栽培之后如何管理)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肚蘑,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由于其菌盖有不规则凹陷且多有褶皱,形似羊肚而得名。

羊肚菌种植与管理方法(羊肚菌种植技术栽培之后如何管理)(1)

目前野生羊肚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虽然国内外报道已实现其人工栽培,但人工栽培难度比一般食用菌大,近年来随着羊肚菌的母种分离、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林地种植等技术的突破,羊肚菌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产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从而促进了林下产业的发展,拓宽了林区农牧民的增收渠道,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播种由于羊肚菌具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繁殖方式,为了提高有性繁殖几率,提高产量,采取菌种和菌根土混播的方式。

菌根土为野生或仿生态种植的羊肚菌根部含有刺激羊肚菌原基进行分化的羊肚菌次生菌丝和其他菌丝的菌落土壤,具有促进子实体形成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羊肚菌种植与管理方法(羊肚菌种植技术栽培之后如何管理)(2)

提取方法是取子实体周围半径20 cm,深度15 cm的表层土壤;播种时如提取菌根土壤数量有限,也可取子实体周围土壤和菌根土按1∶1混合。土壤湿度控制在60%,温度控制在8~16℃,培养3 d即可。在播种前将菌根土均匀撒播在整好的土地表面,然后将菌种掰成蚕豆大小块状,均匀撒播在表面,一般3000袋·hm菌种为宜,菌根土约占菌种的1/10。然后再进行翻地,使菌种和土壤充分混匀,最后再在表面撒5 cm土壤或麦草以防菌种露出表面。

栽后管理:

1、因羊肚菌是一种喜湿的菌类,在它的整个生长期中保持湿度是很重要的。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雪较多,湿度较大,加之温度合适,则菌丝体生长良好,菌核易形成,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果在生长期,尤其早春遇干旱,适时浇水保湿是必要的。

2、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 -16 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如低于4 的寒冷或超出16 的温度,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及发育,故在这时候创造菌核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一定温度及适宜的湿度是获得栽培成功的关键。

羊肚菌种植与管理方法(羊肚菌种植技术栽培之后如何管理)(3)

采摘及保存:

羊肚菌子实体出土后7-10天,便生长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羊肚菌增产营养液菌菇生态宝的作用

1、分解大分子营养物质 分解培养料中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成分,降解成易被吸收利用的糖、氨基酸等有机物,并优化基料的团粒结构,提高其透气性能和保水性能。

2、固定空气中的氮,增加培养料的营养 供菌丝和子实体吸收利用,同时还具有解磷、解钾的作用,使无效态P、K转化成有效态。

3、富含多种食用菌需用营养元素,提前出菇 分泌酶、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硫胺素等生物活性物,补充营养,促进菌丝扭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

4、拌料灭菌 拮抗有害微生物,抑制有害菌增殖,起到防病效果,提高培养料利用率、发菌率。

5、增产增收,改善口感 能够有效缩短培养料发酵时间,提高发酵质量,增加养分,促进菌丝生长,改善菇类口感,提前出菇,延长保鲜期。

羊肚菌种植与管理方法(羊肚菌种植技术栽培之后如何管理)(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