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方言好的表达(滴茶诐古潮州方言)

文作林伦伦

潮州方言好的表达(滴茶诐古潮州方言)(1)

小时候在乡间闲间里经常听段子,有一些段子至今不忘。上大学时读了《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和《修辞学发凡》等课程后,才懂得这些段子有的还是很有水平的,不但“笑果”好,其文学艺术水平和修辞技巧也是可圈可点的,充满了群众的智慧和幽默感。诸位父老乡亲,请听我慢慢道来。

故事一

一只金胡蝇(金苍蝇)和一只长脚蠓(长腿蚊;蠓,潮音mang2,莽)互相攀比厉害,谁也不认怂。金胡蝇昂起头,振振金色的翅膀,骄傲地说:“头金翼(潮音cig8,翅膀)金,皇帝斟酒我先啉。”长腿蠓听了,翘了翘长腿,一副鄙视的样子,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上了皇帝的酒桌嘛。听我的:“我脚长手长,敢上皇帝个眠床。”天啊,皇帝的床都敢上,那不是也与皇后同眠嘛。这下子金胡蝇不得不向这位“长腿欧巴”认输了。都说潮人实干而少想象力,而像这样的民间段子,想象力也够丰富的了,亏他们想得出来。

故事二

说的是以前有一个不学好的富家子弟,虽然已经成家了,但还是终日游手好闲,嗜酒如命,常撒酒疯,打架斗殴,给家里添了很多麻烦,弄得父母脸面丢尽。有一次,又醉酒滋事,把人打成重伤。其父一时气不过,叫长工把儿子“粽球缚”后沉入后院的大酒缸里,盖上一个大盖。还特别叮嘱,不让儿媳妇去看他。心里想,淹死了也就算了,落得今后清静。

儿媳妇哭着熬过了一夜,公鸡刚打鸣,她就拿把扫帚假装上后院扫地,想看看丈夫究竟怎么样了。她一边走一边啼啼哭哭地吟诗道:“手持扫帚上厅来,想起我翁(潮音ang1,氨,丈夫)泪悲哀;前生前世为酒死,死后将酒埋尸骸。”

刚念完,想揭开盖子看看丈夫是死是活,谁知酒缸里传来丈夫嘶哑的声音:“贤妻不必泪悲哀,汝翁如今人还在;昨夜淹平(淹,潮音im1;平,潮音bing5)头毛尾,眠早淹平屎肚脐。”

好一个“头毛尾”和“屎肚脐”,这首口语体方言诗形象生动,把一个酒鬼的酒量之大(一夜喝掉了半缸酒),用极其夸张的修辞手法和想象力,刻画得既生动又俏皮,活画了一个活脱脱的酒鬼形象。

故事三

潮州方言好的表达(滴茶诐古潮州方言)(2)

潮汕农村每逢节日、祝寿、结婚、添丁等喜庆日子,必办酒席跟亲友和左邻右舍分享快乐和美食。在这喜气洋洋的吉日良辰,有半职业性质的“做四句”者上门来道喜以换取饱餐一顿。他们都能按当时情景,随口吟诵出表示祝贺的吉祥诗句。

通常来说,“四句”形式上讲究的是押韵(合句),平仄多数就忽略了。而内容上则多注意形象生动有趣,能逗人乐。

其实“做四句”者就是民间的口语诗人。上世纪三年饥荒年代,我老家村里有一位土名叫“八鱼”的“四句兄”,用“四句”描写其粥之稀,形象生动至极,我至今能背诵之。诗云:分米煮糜做一瓯,摇摇溢溢几条沟;八鱼伸头落去晻(潮音iam2,伸头看,如:晻镜),晻着许底个人头。

用一分米(约一市两)煮了一大钵的稀粥,米汤如水,清可鉴人——真的是太形象了!如果没有饿肚子的苦难生活经验,就很难写出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口语诗来。

故事四

潮州方言好的表达(滴茶诐古潮州方言)(3)

说是两个从未进过府城的乡下老书生约好一起上府城游玩。走上湘子桥,远望高高的城墙,心潮澎湃,诗兴大发。书生甲抢先吟道:“远看城墙似锯齿……”沉吟良久,未得下句。不知不觉走过了湘子桥,城墙就在眼前。仔细一看,城墙的城垛是方形的,前面诗句锯齿的比喻好像不太对劲。幸亏他还有急智,马上补救:“近看锯齿未曾剁(平声do5,同“朵”,锉之使尖利)。”

秀才乙听了不置评论,张开缺牙漏风的嘴巴续了两句:“城墙似我口中齿,一个有来一个无。”

于是两人互相点赞对方之急智敏才,开怀大笑。

您可别笑话他们,这诗虽然蹩脚,但其比喻以小比大,还是挺形象的,想象力也不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