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

巴塞罗那(Barcelona)在基督教双王时期是加泰罗尼亚(Catalonia)王国的首府,也属于伊比利亚半岛北边的基督教国家,但是不属于费迪南五世的阿拉贡王国。加泰罗尼亚现在是西班牙的一个自治区,巴塞罗那是它的首府。加泰罗尼亚的西边是阿拉贡自治区,北面是比利牛斯山脉,翻过比利牛斯山就是法国。加泰罗尼亚和法国中间还夹着一个欧洲小国安道尔。加泰罗尼亚的东边是地中海,南面是巴伦西亚自治区。这下大概知道巴塞罗那的位置了,就是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东北角上,靠海。北京的纬度是北纬39度,而巴塞罗那则是北纬41度,比北京还更靠北。由于巴塞罗那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似乎比北京更温暖一些,至少我感觉是这样。巴塞罗那行政区现在有五百万人口,属于欧盟第六大城市,前面有巴黎、伦敦、马德里、鲁尔区和米兰。巴塞罗那是中世纪以后的城市名字,以前还叫过别的名字。外国人有时候会把巴塞罗那简称“巴萨(Barca)”,这个其实不对,好在这种简称多是用在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西班牙人简称巴塞罗那为“掰呐(Barna)”,马德里的熊吃草莓,巴塞罗那的熊掰棒子。

考古队在巴塞罗那作习题的时候曾经挖出来过一些老坟和老墙根儿,年代测定说是公元前五千年的物质,基本纯天然,不是化学合成。公元前五千年,算下来应该是新石器时期的末尾,我觉着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你想啊,非洲智人要是往欧洲迁徙,那是会要路过伊比利亚半岛的,所以要是有人在巴塞罗那开个招待所或者驿站,肯定是合情合理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迁徙路上有一些非战斗减员埋在巴塞罗那也应该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巴塞罗那作为一个居民点是谁的作品,现在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5世纪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另一种说法是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人巴卡(Barca),就是大将汉尼拔他爸。这两种说法都没有证据支持。但是,古罗马人公元15年在这里建城是有记录的,它已经被标记在公元40年左右的古罗马地图(Pomponius Mela)上。当时这个城镇居然自己铸币,现在还有这种古钱儿出土,很神奇。公元5世纪,这里是西哥特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首府;公元8世纪,阿拉伯查理曼一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占据伊比利亚半岛,他的儿子路易斯是这个城市的大王,建立加洛林国(Karolingi)。很快,加洛林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地盘差不多是整个现在的加泰罗尼亚。12世纪的时候,通过联姻,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结成联盟;这个家庭的儿子即位成为阿方索二世的时候,形成了统一的阿拉贡王国。到13世纪的时候,它的地盘包括那不勒斯、西西里,甚至雅典。直到此时,巴塞罗那都是加泰罗尼亚-阿拉贡的中心城市,特牛!到了阿拉贡的费迪南五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成家结成联盟,联盟的政治中心逐渐移到马德里,巴塞罗那的地位开始下降了,加泰罗尼亚人很不爽。

后面的不用说了,就是西班牙历史了。巴塞罗那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了,他设计的建筑在巴塞罗那有八座,其中六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不是很厉害?高迪并不是巴塞罗那人,他是出生在加泰罗尼亚一个叫做雷乌斯的小城,所以巴塞罗那人以他是加泰罗尼亚人而自豪。他自小就显现出对美术的喜爱和天赋,1870年开始学习建筑,1878年获得建筑师的称号。高迪所处的十九世纪末,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建筑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的材料也带来了不同的思维,这就产生了“新艺术运动”。这个新艺术的最初代表作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抛弃了过去所有的建筑材料,只用钢铁搭起了一个仅仅是骨架的建筑物。这个“新艺术运动”在巴塞罗那叫做“现代主义风格”,其代表人物就是高迪。我们在巴塞罗那参观了他的几座代表作,都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先看看米拉之家(Casa Milà):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

高迪的艺术风格也经历过几个时期,这座米拉之家属于他最后“自然主义时期(Naturalist period)”的作品,建于1906-1910年。这是一座住宅楼,一共有20套公寓,现在还有人居住。底层之上有五层,然后上面是阁楼,五层楼房是公寓,阁楼是洗衣房,底层是商铺。钢梁框架结构,填充砖。正立面用的是石灰岩,没有一条直线,全都是弯弯曲曲的线条,这是高迪的特色。曲线和反向曲线,没有一条相同的曲线,像波浪一样,全是白色。阁楼上有很多小孔,像是枪眼儿,阁楼的外表面是瓷砖和碎石。所有的立柱也都是弯弯曲曲的表面,没有一个相同的立柱。看最上层的屋顶,波浪上升的地方表示弧形拱,波峰是拱的上端,波谷是拱的下端。一共有三个拱,每个拱顶上有一个意大利铃鼓。

还有一座巴特罗公寓(Casa Batlló):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

这次墙面是平的,窗框也是直线。但是你看他的小阳台栏杆,造型非常奇特,好像是化妆舞会上的面罩。你再看楼顶上,也是波浪形的,但是这里没有弧形拱的含义了。

再看看巴特罗公寓下几层的窗户: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

完全是另一种模样了,这个巴特罗公寓也是“自然主义时期”的作品。这都是高迪的小意思,他还在“自然主义时期”配合他的雇主搞了一个住宅小区。原本是想做一个高尚社区,就在巴塞罗那郊外的一座小山上划了一块地。整个项目是高迪设计的,小区里面有小楼,还有公共活动空间。结果那个小山第一是远离市区,第二是坡道很多,巴塞罗那的大款都不爱去,最后只卖出去一套。剩下的高迪的雇主住了一套,高迪自己住了一套。这个住宅小区现在成了一个公园,叫做圭尔公园(Park Güell)。

这是圭尔公园大门口外面的棕榈树林,也算是小区景观之一: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5)

高迪家的房子,叫做“玫瑰塔(la Torre Rosa)”: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6)

住房还算正常,只是那一排窗户很特别。塔楼的面墙是平整的,上边起伏的是变化后的多叶拱,来自摩尔人建筑元素。塔尖来自哥特建筑元素。

高迪依山借势修了一些小路,在小路的下面不是简单的石头堆,而是建造一些景观。这些景观利用碎石装饰,它的形状和外观都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体现出典型的高迪自然主义风格。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7)

游人纷纷在这里拍照: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8)

原来住宅区的大门口,也是现在公园的一个大门。这里是小区的公共活动区域,有一个巨大的开放式柱厅。柱厅里面的立柱风格都是一样的,外圈的柱子是斜的,似乎这样更自然一点。柱身可以看到古罗马式凹槽,柱顶有一个正八面体,好像是一个大螺帽,机器时代的烙印。柱厅的天花板也是起伏不定,高迪曲面。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9)

柱厅的上面是一个平台,或者可以叫广场,周围有一圈弯弯曲曲的靠背长椅: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0)

高迪把这个长椅的形状叫做“大海蛇(Sea Serpent)”,它弯曲的形状构成了一个一个圈子,非常适合一小撮一小撮人的社交活动,还不会互相打扰。长椅的表面采用了马赛克装饰,用的都是废弃的碎瓷片。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1)

这些碎瓷片拼出了各种图案,这些图案属于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的镶嵌画,带有神秘的宗教元素。

站在平台上可以看见大门口的二座房子,应该是传达室和门卫室: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2)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3)

这两座房子就像是梦幻中的童话世界。高迪的外装饰用色非常大胆,色彩的强烈对比,各种曲面构成的立面,碎石的自然色彩,碎瓷片镶嵌和白漆组成的图案,体现出加泰罗尼亚现代派的自然主义风格。如果你仔细看,可以看到外飘窗的新古典主义元素;正立面多叶拱的莫尔建筑元素,尖塔的清真寺宣礼塔风格;整个屋顶就像是一朵花,有二圈花瓣,顶上的圆塔就像是花蕊。

看看这个花瓣,每瓣都不一样: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4)

房子上的花瓣和自然中的花瓣: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5)

最后再看看屋顶: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6)

高迪的建筑很奇妙,但是最震撼的还要数圣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中国人简称圣家堂: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7)

这座教堂1882年开建,原本是要建一座哥特式教堂,它就是一座普通的教堂,不是巴塞罗那大主教的坐堂。1883年高迪接手整体设计和建造,完全采用了自己的风格。教堂的建设是靠私人捐赠,后来加入参观门票收入。因为资金来源少,所以进展缓慢,高迪1926年去世的时候只完成了三个主立面中的一个,就是上面这个朝东的正立面。按照目前的进度,计划在2026年高迪去世一百周年的时候能全部完工。

高迪的设计结合了哥特式和他自己的自然主义风格,高耸林立尖塔,内凹式拱门,大面积彩色玻璃窗和各立面上的人物雕塑都是哥特风格的。但是外墙的造型和装饰,立柱的样式等等又全都是高迪的风格,没有一个平面,全都是弯弯曲曲的,而且加入了很多植物形状,他的自然主义风格在这里达到了登峰造极。

上面这个朝东的正立面叫做“耶稣诞生立面(Nativity Facade)”。这个立面有四座高塔,上面的顶现在还用苫布罩着,没有全部完工。每座高塔的根部都有一座人物雕像,因为和外墙颜色一样,看得不是很明显。它们代表基督教的四位圣人:圣马提亚(Matthias the Apostle),耶稣受难后,犹大自杀,圣马提亚接替犹大的位子,成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塞浦路斯的圣巴拉巴斯(Saint Barnabas),耶稣的早期传道者;圣达太(Jude the Apostle),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和圣西门(Simon the Zealot),也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四座高塔之间有一棵绿色的树,上面有白色的鸽子飞翔,这是“生命之树”。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8)

正立面有三座大门,分别代表基督教神学三德(希望Hope、信仰Faith和宽容Charity)之一。这个立面的整个外墙上都塑有动物和植物,远看好像是山洞里挂着的钟乳,近看让人眼花缭乱。高迪首先建造这个立面,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作品,也欣赏到高迪要实现的风格和样式。

高塔下面门拱尖部的第一个壁龛里面的雕像是“圣母加冕”,下面一个壁龛里是“受孕告知”。门拱中部是整个雕塑群的核心: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19)

中间门柱上端是耶稣降生正在洗礼。圣母玛利亚手捧着新生的耶稣,圣何塞站在后面向下注视着他们,耶稣脸上显示出神秘的微笑。周围是天使们在唱赞歌,左上角一位天使在吹现代巴松,右上角一位天使在弹现代竖琴;左边二位天使在拉小提琴和弹曼陀铃, 右边二位天使在吹喇叭和拍鼓。

耶稣降生右下方的雕塑是“牧羊人的崇拜”,说的是伯利恒原野上的牧羊人看见了耀眼的光,天使告诉他们是耶稣降生在伯利恒。牧羊人就一起来到耶稣降生的地方朝拜。

耶稣降生左下方的雕塑是“东方三博士”。按照圣经记载,耶稣降生时,天上有一颗非常亮的星。有东方博士来拜,是天使告诉东方博士那颗星降落的地方有“主”降生。东方博士来拜时献上了黄金、乳香和殁药,殁药应该是我们现在的“没药”,古代西方最早了解的药,包治百病。圣经里提到“有东方博士来拜”,但是没有说是几位,不知道后来是怎么确定的三位。可能是因为东方博士献了三样宝,就说他们一人献了一样。

看看左边的雕塑群: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0)

看看右边的雕塑群: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1)

这个耶稣降生立面在高迪去世的时候基本完成,只有个别的地方是后人补充的。下面这个门扇就是后人作品,但是基本保持了高迪自然主义的风格,都是曲面,上面有植物图案装饰: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2)

现在已经基本完成的另一个立面是朝西的“耶稣受难立面(Passion Facade)”: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3)

受难立面的四座高塔在根部也有人物雕像,因为和外墙颜色有差异,比较明显。它们也各代表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雅各(James)、圣多马(Thomas)、圣腓力(Philip)和圣巴多罗买(Bartholomew)。这个立面和耶稣降生装饰风格完全不同,外墙上没有那么多雕刻,就是光秃秃的石面,一片肃杀。六根倾斜的立柱支撑着一个巨大的三角楣,立柱的造型像是大树,下面是根部,中间是树干,上面是树冠。三角楣里面是十八根立柱,柱顶和柱础的式样和门柱类似,但是这种白色的柱子更肃杀,好像是耶稣的骨头。三角楣惨白的颜色和立面其它部分外墙岩石的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营造出极端的悲剧气氛,产生一种悲怆的戏剧性效果。这个立面也有三座大门,像耶稣降生立面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基督教神学三德之一。

整个立面的样式更像是来自新古典那种罗马大门,大门厅,上面有三角楣山花。这个立面更加强调向上的感觉,他给人耶稣受难后最终升天的指向。中间两座高塔根部有一根横梁相连,横梁的靠右边有一尊金像,那就是耶稣升天像。

看看墙上的雕像: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4)

这些雕塑大概可以分成三层,描述的是耶稣受难的前后历程,也叫“基督拜苦路”。最下面一层是“苦难之前夜”,包括最后的晚餐、犹大的亲吻、耶稣被示众和耶稣被审判。第二层是耶稣受难路,包括鞭笞、背十字架和被钉上十字架。第三层,也就是最上层,描绘了耶稣的死亡、埋葬和复活,十字架上耶稣的脸是一片空白。最上面是刚才说的“耶稣升天”。你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墙上还有还有很多文字,这些都是来自祈祷文。

这个“耶稣受难”立面和前面的“耶稣降生”风格上也完全不同,更接近于20世纪立体主义,在毕加索早期绘画中可以看到这种风格。

第三个立面是“耶稣的荣耀立面(Glory Facade)”,现在还在建造,可能还没到开放给公众参观的程度,没有去看。

内部的正厅拉丁十字交叉处,四根最粗的柱子支撑起上面的拱顶,前面是主祭坛,可以看见上面悬空的华盖: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5)

看看柱子,柱体有罗马式凹槽,有的柱顶带有阿拉伯风格;有的带有古埃及风格;柱顶之上是哥特束柱风格,束肋演变成了大树的枝杈。柱子最下面只有几个凹槽,越往上凹槽越多,最后变成平滑的圆柱,明显是一个加倍多边形旋转的效果。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6)

再往上看: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7)

大大小小双曲面拱顶连成一片,向日葵造型,最大的一个是十字交叉大厅的上方拱顶: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8)

唱诗班席: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29)

彩色玻璃窗,蓝色代表天堂: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0)

红色代表基督的血液: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1)

看看,全都是曲面而非平面,曲线而非直线,装饰也是自然界里的各种树叶、花瓣等等;甚至栏杆和楼梯都是做成各种弯弯曲曲的形状。装饰上还有很多文字,都是来自祈祷文。

我们离开的时候,教堂里的大风琴响起了音乐,是巴赫的《耶稣,人们渴望快乐(Jesus, Joy the Men's Desiring)》。

这座教堂真是让人十分震撼,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教堂,据说是全世界独一份。这是高迪的巅峰之作,还没完工就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西方艺术史里,这座教堂是现代派建筑的典型案例,说明了它从历史上的借鉴和发展。

巴塞罗那古城区也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米拉之家就在这个古城区,它那条街叫做感恩大街(Passeig de Gracia)。感恩大街上有很多专卖店,看看这个西班牙时尚品牌罗意威的专卖店: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2)

发现这个建筑装饰很好看,再抬头看看它的上面: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3)

我发现有一个英国旅游团的团长正在给他的团员们讲解这栋楼,就凑上去听。原来这栋楼叫做“穆雷拉之家(Casa Lleó Morera )”,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建于1902年,曾获得1906年巴塞罗那市议会颁发的“艺术建筑年度大奖”。你看它的柱子,有带凹槽的;也有不带凹槽的。柱头装饰有用花儿的,也有用变化的科林斯。拱券有仿马蹄型的,也有仿多叶型。这座建筑在2007年被列入“欧洲新艺术之旅”景点。

这个是路易威登专卖店,也是老楼,古典主义风格: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4)

看看这个,“阿美特勒之家(Casa Amatller),也是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门上是多叶拱。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5)

看看下面这个,加泰罗尼亚巴洛克,楼顶上的那个小圆帽子多漂亮,它叫做“坦比哀多(Tempietto)”,文艺复兴建筑小品样式。这个样式的第一个建筑是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根据伊莎贝拉一世和费迪南五世的邀请,1502年在雅尼古尔山圣彼得殉难地的一座老教堂里建造的;拉斐尔在1504年的一幅关于圣母婚礼的画里也有一座坦比哀多。最初是庭院里的一个小教堂,后来很多建筑师喜欢在建筑屋顶上做一个坦比哀多做为装饰。这座楼顶上的坦比哀多经过了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改造,下面的一圈托斯卡纳柱廊改成了阿拉伯风格的拱廊,上面带栏杆的二层取消了;半球型的穹顶改成了阿拉伯尖顶。即使有很大改变,但是一眼看上去还是一个坦比哀多。1990年代在北京也有一些建筑借鉴了这种楼上楼的样式,在现代化的大楼顶上加盖一个中式重檐四角攒尖顶的封闭凉亭,最典型的是北京西客站,甚至在楼顶中央建了一座好几层的古楼。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6)

大街上还有这种背对观众的雕像,身上披着罗马大氅,手里攥着一卷图纸,应该是费迪南五世: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7)

在巴塞罗那街上走来走去,就会走到一个很大的街心广场,那就是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8)

这个广场最早是处决犯人的地方,相当于北京的菜市口。现在广场的中心是一座雕塑,巨大的花岗岩科林斯柱上绕着飘带,门拱下是一户加泰罗尼亚农民;上面的铜像是奥林匹亚女神和火炬。红色的那座建筑是巴塞罗那斗牛场,最早是古罗马角斗场。现在,整个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已经禁止斗牛,这座斗牛场改建成了一个购物中心。广场的一侧是1929年为环球博览会建的国展中心,我们去的那天正在举办摩托车用品展销会。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39)

远处的那座建筑是加泰罗尼亚民族艺术博物馆,从广场通过玛利亚·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可以到达那里买票参观。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0)

二位加泰罗尼亚人站在博物馆门前查看营业点钟和门票价格: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1)

这座博物馆建在蒙维克山上,因此可以站在博物馆门口向下张望巴塞罗那市区之一部: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2)

博物馆门前广场阶梯喷泉水池边有很多雕像: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3)

这是罗马角斗士,斯巴达克斯的同伙: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4)

这个可能是被角斗的士,大拇脚趾头上停着一枚鸽子: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5)

博物馆门前有一条大路: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6)

顺着这条大路就可以走到同在蒙维克山上的巴塞罗那体育场: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7)

这里是1992年夏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8)

蒙维克山上长了很多野树,好像都是椰子树: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49)

还有这种树,高迪的建筑物上经常会看见它的影子,我叫不上它的名字: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50)

树后面山下是巴塞罗那港,西班牙在地中海最大的港口,当年“西班牙拯救基督教”的舰队就是从这里出发:

西班牙风情巴塞罗那之夜(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十一)(51)

中国的海上生明月,西班牙的海上升乌云。眼见着要下雨了,我们赶快坐飞机回北京了。

这次伊比利亚半岛行收获很大,看到了地中海沿岸的另一种文化,不同于埃及的阿拉伯风格;也不同于意大利的基督教风格。在伊比利亚半岛看到了很多嫁接在中世纪阿拉伯风格之上的西方艺术,还可以看到很多遗留下来的摩尔艺术痕迹。甚至在现代的的建筑上都可以看到这种中世纪摩尔风格,就像在土耳其还能看到拜占庭艺术的痕迹一样。

虽然看的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他们还是各有自己的特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下面这些:

- 里斯本的圣哲罗姆派修道院,虽然不大,但却是非常规整的伊比利亚哥特教堂;

- 科尔多瓦的清真寺大教堂,清真寺里面套着一座巴洛克教堂,宗教建筑差异的强烈对比;

- 格林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阿拉伯王宫的典型;

- 埃斯科里亚尔王宫修道院,漂亮的文艺复兴式的正立面和阴森的王陵墓室;

- 塞戈维亚小教堂里的古乐谱;

-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多种风格结合在一起;

- 马德里的皇宫,委拉斯贵支的屋顶壁画和斯特拉迪瓦里提琴

- 马德里西班牙广场的塞万提斯纪念碑,堂·吉诃德现实中的农妇和想象中的贵妇雕刻在一起;

- 巴塞罗那的高迪建筑,特别是圣家堂和圭尔公园。

总之,伊比利亚半岛真是值得走一趟,二趟更好。

(修订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