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刺三巨头时期的球员阵容(NBA内线凋零的年头)

23岁零313天的雅各布·珀尔特尔,即将进入自己的第四个NBA赛季,这也意味着他在圣安东尼奥马刺已经打了一整年。

我喜欢在文章里引用各种各样的数字,基础数据,高阶数据......但我最喜欢引用的还是岁数、年份——各种和时间有关的数据。它们意味着跨度、积累、改变和成长,有时间才有故事。比如邓肯的19年和即将继续的若干年,比如德里克·怀特和德琼泰·默里的这几年。

再比如,“波头”珀尔特尔在马刺度过的这一年。

马刺三巨头时期的球员阵容(NBA内线凋零的年头)(1)

平心而论,珀尔特尔在马刺的这头一年并不顺利,场均5.5分、5.3个篮板,不到17分钟的出场时间,每一项数据都不太对得起他“首轮第9顺位”的标签。

更尴尬的是,在NBA的第三年,珀尔特尔的出场时间不升反降。

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之下,珀尔特尔平均每36分钟的数据依然和前一年相当,他的种种高阶数据也毫不逊色——上赛季的珀尔特尔,真实正负值在同位置排名第25位,作为对比,同为中锋的阿尔德里奇排名第20位。

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确实有“马刺体系”这种近乎玄学的东西存在。盖伊刚来马刺的第一年,面对米尔斯不知所谓的战术手势一头雾水。珀尔特尔自然也要经历这个过程,他在今年2月份才算融入这个体系,当时他说:“我感觉我已经搞明白了,我现在确实打得很舒服。”

在他真正“舒服了”的时候,距离开赛已经过去了4个月。

马刺三巨头时期的球员阵容(NBA内线凋零的年头)(2)

这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乍一看,珀尔特尔的功能性非常突出:高壮肉盾型的蓝领中锋,掩护质量一流,防守护筐出色,内切能力顶级,理论上应该是一个去哪儿都非常好用的饼型内线。为什么在善于用人的马刺,要花4个月的工夫才融入体系、走上正轨?

基础数据并不能反映一切。作为一个在2018年夏天加盟马刺的中锋,珀尔特尔要面对的情况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系,几个残存的以投射为主的功能型后卫,薄弱到只有一个盖伊撑场面的锋线……这意味着珀尔特尔没有一个凯尔·洛瑞或范弗利特这样的组织后卫传球(这种情况直到怀特复出了才得以缓解),也没有阿奴诺比或西亚卡姆这样的锋线帮忙换防卡位;由于外线缺乏三分威胁,上赛季的马刺还要保证贝尔坦斯的出场时间......

马刺三巨头时期的球员阵容(NBA内线凋零的年头)(3)

只要在场上打过比赛的都明白,挡拆进攻并不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后卫在过掩护之后,很容易就陷入“找不到内线队友”的尴尬局面——要么自己埋头突破,要么陷入对手的夹击无法自拔,就算把球传出去了,也很容易被对手抢断,就算没有对手干扰,内线球员也很难稳稳接住球。

而且从实战来看,挡拆外切要比挡拆顺下更安全,毕竟挡拆顺下的内线本质上是一个移动靶,所以如何给内切的队友传球,也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技术。我们经常说卡佩拉亚当斯如何会吃饼,但这是建立在“哈登的传球能力联盟顶级”、“威少和海王是雷霆最佳拍档”基础上的。

放宽视角:戈贝尔上赛季有卢比奥喂球,贝恩斯有欧文、科迪·泽勒有沃克、白边有韦德和德拉季奇、庄神有格里芬和伊斯梅尔......每一个以挡拆吃饼著称的中锋,都有一两个善于传球的后卫作伴。

而上赛季前半段的珀尔特尔,并没有这样优越的条件。

马刺三巨头时期的球员阵容(NBA内线凋零的年头)(4)

米尔斯和福布斯本质上是以投射为主的2号位,他们挡拆后的第一选择是干拔跳投而不是传给内切队友,更何况珀尔特尔的掩护质量堪比努基奇,米福组合看到挡拆后的茫茫空位,第一反应往往也是起跳投篮。

这种情况在怀特复出之后才得以缓解,珀尔特尔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传球搭档,他联盟顶尖的内切水平也终于得以充分发挥(珀尔特尔的挡拆内切得分率高达1.3分,超过联盟89%的球员)。到了更加依赖防守的季后赛阶段,贝尔坦斯掉出轮换,珀尔特尔承担起了更多的防守职责,他的季后赛数据也水涨船高——场均7.3分、7.7个篮板,每场比赛能抢下3.6个前场篮板,前板能力甚至比海王亚当斯还强。

这就是珀尔特尔的另一大特长,在马刺这一年内,珀尔特尔硬生生把前场篮板变成了自己的第一得分手段,这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实在是令人动容。

马刺三巨头时期的球员阵容(NBA内线凋零的年头)(5)

新赛季的马刺终于补上了外线的诸多短板,怀特在美国队训练营受益良多,默里也在接受新任助教的训练,锋线更是久旱逢甘霖,虽然珀尔特尔依旧没有练出外线投射的征兆——这对他来说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但可以预见的是,有外线队友的协助,即将24岁的珀尔特尔会打得更轻松自在。

他的出场时间会更加稳定,扮演的角色也会更加明晰。这位年轻的9号秀能否打出亮眼的表现,成为马刺的新一代内线支柱,就成了我们关注的又一个焦点。

“对我来说,这个夏天有点不同寻常,”珀尔特尔自己说,“训练的强度比以往都大,我有充足的动力,我想证明自己能取得更明显的进步。我有机会证明——自己是这支马刺队更重要的一份子,我越来越相信这一点。”

(撰文 / 潘志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