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辈守丧讲究(34女眷不送丧)

孙辈守丧讲究(34女眷不送丧)(1)

所谓女眷,特指丧事主家的女眷,即孝子孝孙等的配偶。在北方许多地区,主要是农村,女眷不送丧较为流行,应该算是一种习俗要求。

所谓女眷不送丧,具体操作是:主家发引出殡,之后是摔盆、路奠。路奠以后,棺柩上路,主家孝子孝孙等男性人员送丧下葬,女眷折返回家做事。但属于吊丧人员范围的女性亲戚,可以出丧送葬。

女眷不送丧不符合古法丧礼的规定要求,是民间形成的丧事习俗。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供大家评述。

1、古法丧礼的规定要求

丧礼的规范文本《仪礼---既夕礼》有:"商祝执功布以御柩。执披。主人袒。乃行。踊无算。"这里的"乃行。踊无算。"意思是柩车始行,逝者家人和亲属哭、踊不计数。后文棺柩至墓地有:"至于圹----主人袒。众主人西面,北上。妇人东面。皆不哭。"意思是,棺柩到墓地,男性丧服人员在墓穴西面,女性丧服人员在墓穴东面,以北为上,皆不哭。

《朱子家礼---丧礼》关于送丧的人员范围规定相对更为细致:"发引。柩行。------男子由右,妇人由左,重服在前,轻服在後,服各为叙,侍者在末,无服之亲男居男右,女居女左,皆次主人主妇之後。尊长次之,无服之亲又次之,宾客又次之。亲宾设幄于郭外道旁,驻柩而奠。途中遇哀则哭。"很明显,按《朱子家礼》的要求,出殡送丧包括参与丧事的全部人员,有男有女。

按古法丧礼的规定,原则上讲,所有参与丧事的人员都必须送丧,包括全部丧服人员和无服人员,所以,严格来说,主家女眷必须送丧下葬。

孙辈守丧讲究(34女眷不送丧)(2)

2、现实生活的丧事考虑

实际生活中,特别在农村,一般居民家庭,家小人少钱不多,遇到父母长辈等丧事,人人都必须上前,即以自己家人为丧事操办的主要人手。因为丧事支出按常规需要儿子家庭承担,所谓子辈家庭更要精心上心,否则吃亏的是自己。孝子要在外应酬,接待宾客,事务性和财物性琐事全部需要媳妇关注。这是女眷不送丧的实际生活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按较为流行的丧事习俗,逝者下葬后,主家还有一顿正席要开。就是说,棺柩虽然上路了,但家里还有一大堆吊丧人员等着吃饭,需要伺候安排。此时主家家庭必须有说话算的主要人员在,不然许多事情不能正常有序开展。把媳妇留下来是最为合适的。

所以,对于一般居民家庭,女眷不送丧并不是什么问题,更不是什么错误,而是符合生活需要和基于实际丧事考虑的丧事设置和工作安排,虽与规范的丧礼规定不符,但应该是适当的和可行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家庭条件好的,有钱有人的,自己不需要做事或者自己不想做事的,所有家庭人员都可以送丧,所有参与丧事的人员都可以送丧。本来丧礼就是这样规定的,女眷不送丧只是一种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变通。

孙辈守丧讲究(34女眷不送丧)(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