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1)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品评作品,觉得挺有意思。受86版电视《西游记》影响太大,长期以来都以为西游记就是师徒四人组队打妖怪,克服重重困难,然后胜利取回真经的故事。但这么看上去好像这书没什么深度,凭什么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呢?看了许多有点道理的、没啥道理的、荒诞的、矛盾的评书之后,我对西游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西游记》是一部奇书。水平有限,加上前辈太多,我先不去品评《西游记》了,我来说点别的。


有言在先,我聊的是吴承恩先生的小说《西游记》,跟其他版本西游故事,包括电影电视,都没关系,对各种神佛的评论,也是仅限于小说本身,另外,我对“宁向西行一步死,不向东归半步生”的玄奘法师,也是充满了敬意。


我要说的就是本文的题目——西天路上的那点韵事,我想细数一下整部西游记里,跟师徒四人有过那么点关系的异性(包括妖怪)的故事,所谓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勾引、暧昧、强迫等。不要看到“韵事”就想着风流韵事,我在网上查过,韵事的本意就是“风雅之事”。好了,废话不说,现在开始。


第一章:四圣试禅心

故事四圣试禅心是全书唯一的师徒四人共同参与的韵事,发生在收服沙和尚,西行F4组合凑齐之后,小说《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这段故事的大概剧情,我们应该都耳熟能详,用书中的小诗来描述就是: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简单来说,就是观音菩萨请黎山老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一起来演一出戏,检验师徒四人是否诚心向佛,结果猪八戒没有经受住考验,受到了戏弄和惩罚。乍看就是这么一回事,电视里就是这么个剧情,但现在再回过去看,这事远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疑点重重。且听我细细道来。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2)

86版西游记剧照,四圣试禅心


第一,师徒四人是否有情欲?

从师父唐僧开始讲吧,师徒四人只有唐僧是肉体凡胎,原著中我没有找到唐僧从长安出发时候的年龄,但可以反推。第九十三回已经到了灵山脚下天竺国的唐僧说自己“虚度四十五年“,而取经总共用了十四年,由此可知,出发时候的唐僧三十出头,正常来说,三十岁的男子是有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但我们肯定不能从常理来推断,还是要从原文去找证据。风韵犹存还带着三个如花似玉女儿的俏寡妇说:”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如何?“唐僧的反应先是“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然后“如痴如蠢,默默无言”。再然后是”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两个字——装傻。正常来说,如果唐僧全然不为所动,那么直接拒绝就可以了,但唐僧的反应一直是装聋作哑装傻卖呆,这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既然可以浮想,那么可以大概率判断唐僧并非是完完全全六根清净的,换言之,他有情欲。这个在后面几章文字中都可以证明,要不然,这西天路上,也就没多少韵事可写了,如果韵事的主角是猴子精、猪精和水怪,那想来也没多少吸引力。说唐僧有情欲,在原著本回合中还有个侧面证据。猪八戒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如果猪八戒说自己是色中饿鬼,说自己有想法,那也就罢了,但他说的是“大家都有此心”,说的是“常言道”,覆盖面是所有和尚,师徒四人中,只有唐僧是最典型的和尚,但师父却偏偏没有反驳或者纠正八戒,这可能就是一种默认吧。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3)

86版西游记剧照,四圣试禅心


再来说孙悟空。这是一只猴子,根据猴群的惯例,如果你是猴王,满山母猴都是你的,美猴王管花果山群猴叫“孩儿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吴承恩老师看过动物世界,但猴哥对猴子的情欲,就算有也不是我们要说的韵事。那么成仙或者成妖后的齐天大圣对美女是否情欲呢?还是来原著这一回,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孙悟空是天生石猴,出来就是成年,没有一个成长发育的过程,但他真的像自己说的不干那般事?那可未必。原著第四十二回,孙悟空去请观音降伏红孩儿的时候,观音说她手下的龙女貌美,怕被孙猴子拐走,行者道:“可怜!菩萨这等多心,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入沙门后没有,意思就是以前有,而不是从来没有。孙悟空前后矛盾的两句话,哪句真哪句假,其实一目了然,骗菩萨的难度可比骗唐僧要大多了。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孙悟空以前是“干那事”的,原著第六十回,孙悟空变作牛魔王跟铁扇公主(罗刹女)骗芭蕉扇的时候,有一段很香艳的描写,“酒至数巡,罗刹觉有半酣,色情微动,就和孙大圣挨挨擦擦,搭搭拈拈,携着手,俏语温存,并着肩,低声俯就。将一杯酒,你喝一口,我喝一口,却又哺果。大圣假意虚情,相陪相笑,没奈何,也与他相倚相偎”,“合欢言语不曾丢,酥胸半露松金钮”,把这些文字翻译一下,就是简单两个字:调情。我不相信一个从不干那事的猴子天生就会调情,所以我相信美猴王以前不仅仅干猴事,还会干人事,但我同样相信孙悟空说的,自从入了沙门,就不再有情欲方面的想法了,这么说的原因是纵观整个西行过程,孙悟空从来没有对美女动过心。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4)

86版西游记剧照,孙悟空骗取芭蕉扇


接着来说猪八戒和沙和尚吧。把他们两个放一起,只因为不用几句话。猪八戒有情欲吗?肯定有啊,他是师徒四人唯一一个有媳妇的,也是整个团队中唯一一个公开好色的。沙和尚呢?我觉得是可能没有。沙和尚在男女情欲方面,好像就是一块榆木疙瘩。卷帘大将,根据原著中的描述,就是玉帝的保安队队长,玉帝相当于人间的皇帝,作为皇帝的近身侍卫,如果在男女之事上欲望很强,估计已经被皇帝弄死很多次了。


第二,四圣试禅心,试的是谁?

四圣下凡,为的是试一试师徒四人是否有一心向佛的真心。那用这个方法能试出来谁呢?首先排除孙悟空,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并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识别变化之术,但他能看气场,识别善恶。原文中说: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小说中高级神佛出门,都是带着庆云瑞霭的,再加上那菩萨们拙劣的演技,猴精猴精的孙大圣早就看明白了。


从理论上来说,剩余三人都可以在测试的范围,因为他们三个都不像孙悟空,自带作弊器。然后从理论上来说,唐僧作为师父,应该是重点考察对象。那就来试吧,但下一个问题就来了。


第三,四圣的演技为何如此低劣?

黎山老母、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四位都是仙佛界的大佬,都是修炼了亿万年的集大成者,对人情世故,正常逻辑,都应该是了然于胸的,但是在整个试的过程中,却是漏洞百出,演技不可谓不低劣。


中年美妇出场,娇声问道:“是什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妇人上来就自报寡妇家门,好像生怕事少。暂且这个当作盛唐民风开放吧。接下来妇人的介绍就是家里很有钱,有三个年轻美貌待嫁的女儿,同妇人在内,想招上门女婿,连同丈母娘都是单身可撩。这段剧情看着既有青楼老鸨叫着“客官快来,我们这里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既视感,又有点类似“富婆重金求子”的智商检测题,这剧情怎么看都不合理啊!


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偏保守的国家,财不外露,色一般也不外露,这寡妇人家一门四美女,还有钱,不怕别人惦记却生怕人不知道,这四村八邻的可能都没啥人了,所以看着师徒四人就想把母女四人一并打包处理。这事合理不?不急着回答,不妨先来看看师徒四人的长相,全部按原著内容。


唐僧: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耳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5)

86版西游记唐僧剧照


孙悟空:身不满四尺(最多1.3米),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6)

电影《西游伏妖篇》中孙悟空形象,被认为比较接近原著


猪八戒:碓梃嘴,蒲扇耳朵,铁片脸,旂毛颈项,一分人气儿也没有,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7)

未找到出处的猪八戒形象,被认为比较接近原著


沙和尚:身长丈二(至少3.7米,约等1.5个姚明,3个孙悟空),臂阔三停,脸如蓝靛,口似血盆,眼光闪灼,牙齿排钉。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8)

电影《西游伏妖篇》中沙和尚形象,被认为比较接近原著


唐僧自然不必多说,我们都知道他是超级大帅哥,除了没头发。但那三个徒弟,獠牙蓝脸,不是接近四米就是一米出头,根本就没人样,活脱脱三只怪物啊。长成这样,然后有娇滴滴的白富美,说要当你老婆,只要你愿意,家产美人都是你的。这诡异魔幻的剧情,就好像马云的女儿突然说要嫁给武大郎,姑娘长得还贼好看,而在这之前,他们压根不认识。


在我看来,合理的布局应该是说要招一个上门女婿,三个女儿可以随意挑,妈妈也可以作为选择,目标直指唐僧,因为只有唐僧符合婚配基本要求。另外提供高级管家、高级保镖等岗位,许以重金和高福利,诱惑三位徒弟,这样的话师徒四人中招的概率可能会高得多。可事实却是偏偏出现了一个怎么看都不合理的方案,实在是有违菩萨们的智商,这又是为何呢?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9)

应该是电影《大圣归来》宣传漫画,四人的体型比例大概如此


综合整部《西游记》内容,尤其是师徒四人的八十一难,人为安排的痕迹非常重,所以我想说的是,这所谓的四圣试禅心,本就是一个局,并且是一个并不想把人套进来的局。首先我们要知道,取经或者传经是如来指定,三界配合的大事,是既定方针,不可更改的,“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如今取经团队已经形成,唐僧作为观音选定的取经人,作为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他是没有替代品的,万一唐僧真的犯傻,没有看出这是一个局,然后不幸中招,就意味着取经团队的土崩瓦解,这种扇如来耳光,打观音自己脸的事,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同时,唐僧又是师徒四人中最可能中招的,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吃人间烟火长大的正常男人,而且只有三十年的记忆,相比三个徒弟,阅历实在少得可怜。


大概出于这些考虑,所以才会有这个蹩脚的设计,因为菩萨们生怕唐僧真傻。为了不让唐僧犯傻,其实菩萨们从一开始就很努力,妇人说坐山招夫,娘女四人正好配师徒四人,那就是娘配师父,女儿配徒弟,否则就是乱了辈分。但这个设定对唐僧来说不公平啊,凭什么三个千年怪物徒弟可以坐拥娇滴滴的美娇娘,自己却只能陪着半老徐娘。所以唐僧拒绝了妇人的提意,只是略有些犹犹豫豫。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个所谓的试禅心,目的非常明确:既要完成“试”这个走过场,又要保证结果,即唐僧有禅心。


第四,猪八戒为什么会中招?

猪八戒自己借着放马的机会,去找妇人,说自己愿意留下,三个女儿哪个都行,三个都收了也行,娶丈母娘也可以。然后就有了猪八戒撞天婚,穿珍珠汗衫,最后被绑在树上的下文。乍一看八戒精虫上脑色胆包天,然后被菩萨警告惩罚的事,但我觉得事情还是另有蹊跷。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10)

86版西游记剧照,猪八戒撞天婚


虽然猴哥经常管猪八戒叫呆子,但八戒肯定不傻,他是带着记忆下凡的,投猪胎之前他是堂堂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八万水兵,作为一名天庭的高级统兵将领,绝对不会是个傻子,这么明显的骗局,他不会看不出来。在我看来,八戒不但不是傻子,可能还是师徒四人中第一个看穿整个布局的人,他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他自己跳出来,看似直接投入陷阱之中,实际上却用一招自杀式的高招,破了整个局,即百分比避免的唐僧中招的危险,又让菩萨们都可以下得了台。这件事,耿直Boy或者愣头青孙悟空不会做,木讷或者腹黑的沙僧不敢做。


写有意思的西游记读后感(换一个角度读西游记)(11)

86版西游记剧照,根据原著应该是绑在树上


师徒三人救下了被绑在树上的八戒,四圣试禅心的故事就此结束。为领导排除地雷,为领导的领导铺路,猪八戒从此成为唐僧偏爱的对象。孙悟空自己承认早就看出母女四人是菩萨所变,却没有提前告诉师父,要不是八戒挺身而出,说不定师父就遭了殃。对于这样的徒弟,距离被穿小鞋也就不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