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记忆王飞朗诵(鲁西南记忆客)

现在的鲁西南距离宋代京城—东京,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很近,周边地区的语言属于中原语系,应该是宋朝的“普通话”。

之前认为鲁西南的方言土语,能说出来但是写不出来。最近研究了一下,鲁西南地区的很多语言看似方言土语,其实真能用正儿八经的汉字表达出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还真有这个字”。比如呟(juǎn ),小时候在村里无论是邻里矛盾、还是小孩不和,骂人或者相互对骂的很多,都是用呟这个字,以前很多人写作同音字“卷”,常说的就是呟人、呟架,就是用语言攻击别人的意思。谁家的小孩被别人骂了,会很委屈的向自家大人告状“娘,狗剩子呟我了”,外甥去姥娘家走亲戚,会被经常“呟奶奶”。

鲁西南记忆王飞朗诵(鲁西南记忆客)(1)

还有醭、攚、熥、扽、劦等字,组词如馒头长醭子、攚地排车子、把衣服熥干、扽直(两人扯着用力拽)、劦架(打架),都是常说不太常写的字。这些字应该是当时的官话,但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慢慢退出了官方书面语言,成为方言土语,口口相传。

鲁西南记忆王飞朗诵(鲁西南记忆客)(2)

熥干鱼

在鲁西南周边地区,都把客人称之为[kēi],比如谁家里来客人了,就是“来[kēi]了”。原本以为[kēi]字是客字的误读或者变音,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全国很多地方都把客人说成是[kēi],或许客在古代就读[kēi]。

“刻”字,鲁西南地区也读[kēi],比如在钢笔上刻字,就经常说“在钢笔上[kēi]上我的名字”,我觉得和客一样,刻的古音也应该读作[kēi]。文字的读音一直是存在变化的,比如荨麻疹这个词语,在我上中专的时候还读“荨[qián]麻疹”,现在都标注为“荨[xún]麻疹”了。

通常情况下,[kēi]泛指有亲戚关系的客人,男方自家的叔伯兄弟即使在外地,也不称为[kēi],凡是与母系有关系的亲戚都被称为[kēi] ,女人未出嫁时不是[kēi],但已婚出嫁之后就变成了[kēi]。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或场合,[kēi]还专门指女婿。比如一些老年人看见女子回娘家,就会问:[kēi]一块来了吗?就是指女婿。特别是在岳父母去世的出殡场合,[kēi]便是女婿的专用代词。

鲁西南记忆王飞朗诵(鲁西南记忆客)(3)

新婚第一年的女婿被称为新[kēi],过一个年头就不新了。在鲁西南周边的很多地方,新[kēi]在第一年的春节要被岳父家请去过“十五”,一般是在正月十二前后,岳父家里派个小辈或者晚辈去请新[kēi]来过十五,岳父家的近门会轮流着请新[kēi]到自己家里吃饭,一般是午饭和晚饭。

陪着新女婿吃饭的大多是本家的兄弟子侄等,吃饭的时候陪新[kēi]的本家兄弟轮番上阵,会找出各种你想不到的理由,千方百计的劝新[kēi]喝酒。这阵势和大年初二走新亲戚不一样,在初二的时候男方有专门陪着新[kēi]的帮[kēi],俗称“扛笆斗子”,可以为新[kēi]挡挡酒。但请“过十五”就不一样了,是新[kēi]一个人单枪匹马,没点酒量的还真是应付不下来,所以新[kēi]被兄弟子侄灌醉至一塌糊涂的情况经常发生。

鲁西南记忆王飞朗诵(鲁西南记忆客)(4)

正月十五晚上放烟花是鲁西南的习俗,新[kēi]第一年在岳父家“过十五”必须是要准备烟花的,这也是不成文的规矩,况且烟花的质量和数量也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果哪家的烟花放的时间长,且新奇好看,就会被邻里们称赞有加,也显示着女婿家的富有程度。小时候的我们最盼望着过元宵节,可以到处跑着看烟花,火树银花,绚烂无比,犹如置身童话世界,感到非常的快乐。如果因为信息不准确,错过了好看的烟花,就会后悔和懊恼很长一阵子。小时候的幸福就是像看烟花这么简单。

鲁西南记忆王飞朗诵(鲁西南记忆客)(5)

新女婿“过十五”这个习俗是什么来历,我没有仔细考证过,但是我想,新女婿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和妻子的兄弟子侄等一大家子人在一起交流、沟通,熟悉乃至亲热起来。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个传统习俗体现的也是普通老百姓对亲情,对团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好多年没有参与过老家亲戚邻居们的嫁娶事宜了,不知道现在这个“过十五”传统的习俗还有没有。

正月十五过完,年味也结束了,繁华落尽,热闹结束,新[kēi]便和媳妇返回家里,人们也都回归日常的生活。

客[kēi]这个字,你们那里用方言怎么说?

感谢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胡艳玲 友情朗读

鲁西南记忆王飞朗诵(鲁西南记忆客)(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