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景醉秋(齐鲁风情深秋话秋忙)

每日一景醉秋(齐鲁风情深秋话秋忙)(1)

齐鲁风情|深秋话秋忙

作者 崔洪国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溜走的时光里,我怀念着秋忙,怀念着平原上,丘陵上,山坡上那些在忙碌中奔波,在奔波中忙碌的农人们,他们有的在种着小麦,有的在摘着棉花,有的在摘着苹果,有的在赶集卖着丰收的果实。

——题记

俗话说“夏忙忙一阵,秋忙忙一季”,随着秋高气爽,天气转凉,农家的秋天终于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秋忙是随了寒蝉的凄切残声和秋虫的浅吟低唱来临的。岳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金风未动蝉先觉”,他一直称呼秋风为金风,那意思是虽然秋天还在路上赶着场,秋蝉的鸣唱已经为即将到来的金秋做好铺垫了。秋意浓了,那些挂在树上的蝉开始从树的顶端往下一点一点退缩着,那是向盛夏的告别,等到最后一场秋雨过去,秋气肃杀,那些蝉就只剩了一幅干的壳, 生命不知是随着盛夏的季节飞走了,还是在金秋的诗意里华丽转身,变成了另外一种生命形态继续着。

每日一景醉秋(齐鲁风情深秋话秋忙)(2)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你看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啼鸣。这是在南方的稻乡初秋迷人的情景。这样的光景下,用不了多久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了。除了那些入秋后斑斓的树叶开始变红,白天的时光开始变短,秋夜开始越来越长,随着日光的向南转移,秋水也渐渐凉了,各地秋天的风景还是有些不同的。

我老家在广袤的鲁北平原上,平原和山地丘陵不一样,山地丘陵是起伏蜿蜒的,有峰回路转,那些在山地丘陵绵延的长路和半山坡上悬着的云朵是调适你心情和感官的最好介质,在山地丘陵之间,你很少会有视觉的疲劳,因为每座丘陵和山坡总会有多变的色彩和形状让你目不暇接,在深秋的时候,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

平原就和我们到过的蒙古大草原一般,是无边无际的,形状和色调相比山坡丘陵也是单调的,在平原的漫漫长路上驾车行驶,你要不断地让高德地图或车载音乐提醒着你,否则很容易会有驾驶和视觉的疲劳。因为平原广,平原大,平原长,平原深,到了深秋时节,在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田畴上,到处是棒子的垂实,到处是雪白的棉花,到处是满园满坡的冬枣,到处是高高仰着的高粱,偶尔会有平原深处升起的袅袅炊烟,都是似曾相识的,你很难分得清那个地块是这个村的,那个地块是那个村的,地与地之间,村与村之间没有明显的地垄界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汪深蓝的天底下,就是无法穷尽的平原的寥廓。

每日一景醉秋(齐鲁风情深秋话秋忙)(3)

秋天的平原跨着立秋,处暑,白露,秋分等几个节气。立秋和秋分虽然都是秋日的节气,但是给人的感觉是迥异的。立秋的时候没有出伏天,还是盛夏,走到哪里都有热辣的太阳当空炙烤着,立秋了,但秋老虎的余威会真得让人生畏却步。“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分时节,其实已经是真正的深秋了,日短夜长,早晚天凉,特别是夜里,年长的老人已经需要盖些薄被了。早晨起来上班路上,看那旅游路另一侧树梢上喷薄而来的阳光,已经是透了深秋的万紫千红,比着前一阶段的不加掩饰着实多了一些柔情和含蓄,照在身上舒爽多了。

平原的秋忙是立秋的时候已经开始了。那时,天很热,每天还没出工就汗流浃背。地里的高粱、玉米,瓜田里的西瓜、茄子、辣椒、豆角、丝瓜、芸豆变戏法一般一天一个样地变着。夏日田野里旺盛的生命在刚刚入秋的节气里接力似的舒展伸张着。有些菜蔬,豆角、芸豆类的,是要留心那些虫子,稍不留意,那些豆角就被这些虫儿咬得伤痕累累。立秋后的天是容易干燥的,那些伏了土的葱干得很快,需要每天提了桶给这些葱浇些水,要不用不了多久葱叶就蔫了。地瓜叶子长势正旺,一垄一垄翠绿着,地瓜向着深埋的泥土拓展着生长的空间,那些在泥土的地瓜,穿了红色的衣服,如一个一个可爱的胖娃,在成长中等待着秋收的发令。

玉米和高粱也是长得最快的时候,须要提防的是那些毛毛虫,这些家伙专门偷吃玉米缨子和玉米须子。本来好端端的一个棒子,在棒子棵上铆足了劲充实着箍满全身的垂实和颗粒。丰收的年景就看这些高粱、玉米最后的歉和收了。那些玉米的须子嫩的时候是带了甜丝丝的气息,那些毛毛虫一嗅到这些甜的气息,就瞅着机会咬上一口,饕餮一顿,倒也不是多么让人生厌,毕竟它们也是需要生活。我小那会,大人们就拿了瓶在棒子地里一条一条捉那些毛毛虫,如刀一般的棒子叶子在火热的太阳下划在人的身上生疼。

每日一景醉秋(齐鲁风情深秋话秋忙)(4)

从立秋那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营生就萦绕在农人们每天的心头和地头,人们从那时就每天在地里忙碌着,每天的早晚在家里、村里和田里来回奔波着。夏忙不是这样的,夏忙在我老家那儿,最忙的就是麦收,“芒种前后,割麦种豆”,也就是半个月的样子就忙差不多了。早些年,割麦是要用弯弯的镰刀,靠的是人工和力气,如今都是大的联合收割机了,新闻里一说麦收开始,就见那一排一排的收割机在无边的田野里唱着动听的歌,用不了一周一大片地就光光亮亮了。割完了麦子,种上豆子,夏暑的酷热也就到了,很多的人们就选择昼伏夜出了。那段时间,是纳凉避暑的日子,是在家里喝凉面的日子,是地里的庄稼比着赛着较着劲长个的日子。夏忙有几天人会累趴下,但这样的时间不多,秋忙每天都要在忙碌中,真正累趴下的日子很少,更多的时间是忙、累并快乐着,在快乐中盼望着丰收的节庆。

秋忙不如夏忙那般短暂,秋忙的时间跨度很长。从节气上是四个节气,时间上从立秋到秋分大约要跨越两个多月的样子。最先是瓜果和菜蔬地里施肥、浇水、捉虫。最忙是棒子上场和刨地瓜那会。掰棒子要一个多星期的样子,棒子掰完了用车推到拉到场院里,晚上纳凉的时候,妇女们就一边话着家长里短,一边就把棒子皮都剥了。白天,壮男劳力还要到棒子地里把棒子棵都砍了,也堆成一座座小山,还是一趟一趟拉到了场院里四面八方的角落里,晒干了叫“棒子秸”,有的扎碎了喂了牛和驴,有的堆在那里等到冬天来临,就烧了做饭、暖炕,我们看到的平原深处升起的炊烟很多就是棒子秸燃烧的炊烟,那是乡村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个年头,脱玉米粒还没有脱粒机,就是晒干了后,一场院的人坐下来,围在一起,一把一把的用手搓,劲用得不对,或者力道不对的,都会搓得手上起泡,会用劲的,棒子搓得又快又干净。搓净的棒子骨头存好了,冬天烧火用特别劲道,火又旺又暖。后来,有不少专门下乡收棒子骨头的,把那些棒子骨头都收走了。搓好的棒子粒堆满了场院,一粒一粒如黄色的珍珠,在秋日的烟霞中闪着黄澄澄的金光,几天阳光充足的日子,那些在场院里摊开的玉米粒就晒干晒透了,乡人们就把它们都收到那一个一个的粮囤里,粮囤圆圆的,上面尖尖的,像戴了一顶尖顶帽子的老翁,憨态可爱。每年秋后回老家,我都会看到村里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了那样的粮囤,里面囤满了粮食。有的粮囤上还贴上了“丰收”的字幅。

每日一景醉秋(齐鲁风情深秋话秋忙)(5)

秋忙还有忙的一件事情就是收地瓜和萝卜白菜。地瓜产量高,也是当年每队每户都种植的作物。在饥馑的年份地瓜救了无数人的性命,所以人们日子好了不能忘了地瓜,不能忘了当年种地瓜,刨地瓜,收地瓜的初心。我小那会,还吃过多年的地瓜,熬汤,母亲做饭时烤,或者刚收下来的时候生吃,有很多种的吃法,展开来可以写很长很多的文字,但很难言尽对于地瓜的那份深厚的浓浓感情。地瓜出了土,每家还要挖一个方方的地窖,连着一起收获的白菜和萝卜都存放到地窖里。漫长的寒冬里,地窖里保持了暖暖适宜的温度,那些地瓜和白菜萝卜都鲜嫩如刚出土,一点也不变色。每次从地瓜窖里提上来,都挂着土,有的萝卜还长了新的缨和芽,白菜剥了外面一层干叶,放一点粉条和豆腐炖了,既开口又开胃,如今都是一些饭店很拿手的招牌菜。

秋收忙完的地里真是干净敞亮,在平平坦坦的大平原上任你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去驰骋和飞翔,你怎么也飞不出那片平原和平原上面的天空。平原的远处云岚起伏,一层叠着一层,一层接着一层。青翠蓊郁的时候,从平原的近处到远处绿涛如海,“平芜尽处是青山”,在平原上看不到山的轮廓和痕迹,只有那如海的绿涛和数不尽的云岚在一幅风景的画卷中伸开着,铺展着。

在平原上星星点点忙碌的那些人群中,有收获的、有运输的、也有忙着耕种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在秋忙的后半截,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种小麦了。北方的小麦是越冬小麦,需要在秋忙后,把地里清理干净了,翻匀了,在寒露节气前就把小麦播下去。我记事的时候,地里种麦还是用传统的耧车。从西汉时期到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这种畜力条播机见证历史的同时,还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着,这也是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真实叙事。如今,这些都已经进入农耕博物馆了,秋忙之后小麦播种全部机械化了,也就几天的时间,偌大一片空旷的平原,播种机轰鸣着过去,种子就全撒进泥土里了,用不了多久,满地的麦芽就萌发出来了。这既是北方秋忙的尾声,也是来年丰收年景的先声。

2017年到2019年我在海阳徐家店待过两年,也是天天和乡人打交道,天天在田间地头奔波,亲眼目睹了胶东大地秋忙的情景。胶东热土秋忙的主色调和鲁北平原是不一样的。鲁北平原秋忙的主色调是绿和黄,也有冬枣的红和棉花如雪的白。但胶东大地秋忙的主色调是苹果的红。胶东多丘陵山地,漫山遍野是苹果,秋忙的最初,乡人们在地里忙着给苹果套袋,有一阵,满山满树的苹果套了白色的袋,接受充足光照的同时蓄积着甜甜的糖分。秋收后,那些套的袋要及时收回,否则会形成白色污染,破坏环境。所以,镇上秋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部署收苹果套袋。秋忙的后半场,那些可爱的苹果都熟透了,红透了,一个一个沉沉地挂着枝头,挂在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漫山遍野扑面而来的是苹果的清香和一片让人陶醉的红彤彤的色彩。

每日一景醉秋(齐鲁风情深秋话秋忙)(6)

“白露暖秋色,月白清漏中。恨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你看,我这一说,这季节和时令也就到了白露了。光阴如梭飞逝,流年骊歌轻叹,这一年的四分之三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在溜走的时光里,我怀念着秋忙,怀念着平原上,丘陵上,山坡上那些在忙碌中奔波,在奔波中忙碌的农人们,他们有的在种着小麦,有的在摘着棉花,有的在摘着苹果,有的在赶集卖着丰收的果实。这是农人的秋忙,这是农人的果实,这是他们的人间和天堂,我在这美轮美奂的画卷中,被丰收的气象裹挟着,亲历和见证着农人的秋忙和秋实。

注:图片来自网络,一并致谢!

每日一景醉秋(齐鲁风情深秋话秋忙)(7)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会员,散文评论委员会委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长篇非虚构纪实作品《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400余篇。散文《济南的桥》获“第二届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三等奖。

壹点号 风过林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