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及各计策详解完整版(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

今天要分享的是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及各计策详解完整版(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1)

计名“欲擒故纵”,它的哲理源头,可追溯到《老子》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又《鬼谷子•谋篇》:“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中国军事史上成功运用此计,并对此计的定名有重大影响的,当属诸葛亮率蜀军远征南蛮时,七擒孟获。对诸葛亮来说,七擒七纵皆手段,而目的只有一个:征服南蛮首领和百姓的心。因而这一战役胜利的意义,不仅是军事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的民族政策的胜利。

三十六计及各计策详解完整版(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2)

还有七擒七纵中,所说的“纵”,并不是说要将敌人放掉,而是说的要跟随他,只是稍许放松一些罢了。《孙子兵法》所讲的“穷寇莫追”,也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勿追”,并非说不必追赶了,只是说不要把敌人逼迫得太紧。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就是采取放了他而又跟踪他的办法。正因此,才需要迂回曲折地向前推进,一直跟踪孟获进军到五谷不生的荒僻地方。诸葛亮的“七纵”孟获,本意在开辟和拓展蜀汉的地盘,因此需要借助蛮王孟获来收服南方各少数民族,严格地讲,并不属于兵法的范围。如果从战争的角度讲,那么,既然已经把敌人逮住了,就不能轻易放了他。

此计的运用,要掌握好分寸,逼得敌军太紧,对方就会回师反扑。如果让敌军逃跑,就可以削弱其气势。追击敌人,只需紧随其后而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待其溃散时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这是《周易》需卦卦辞“需。有孚,光享贞吉”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三十六计及各计策详解完整版(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3)

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并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下,使敌人丧失警惕,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因此,使用欲擒故纵之计,必须有过人的忍耐力和不惜牺牲的决心,但在一个尖锐复杂的战斗场面,手到擒来而又顺手放走,有时又有纵虎归山的危险,自己也会吞食恶果。所以此计使用时也一定要慎重为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