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强调一个人要坚定信念(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38章,请认真阅读完以下内容,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古文今译】

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

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扬着胳膊使人强从。

所以丧失道就会失去德,失了德就会失去仁,丧失了仁就会失去义,失了义就会失去礼。

礼,标志着忠信的不足,而祸乱的开端。

预设的种种规范,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浇薄;存心笃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舍弃薄华而采取厚实。

我读经典

道是体,德是用,无形无迹的道显现于物或作用于物是为德,所以有“道”才有“德”。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的人,行为出于自然,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恪守着形式上的德,刻意求德,正如有的人只是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是出于某种目的,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

论语十二章强调一个人要坚定信念(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1)

上德是无心的流露,下德则有了居心。比如有的管理者,没有为员工谋福利的大格局,凡事只为一己私利。为了让公司能赚更多钱,听说有的企业推行让员工学习国学或礼仪,效果甚好,于是依样画瓢。这时候,员工就会质疑,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们这么做。

现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外在化,自发自主的精神已逐渐消失,仅靠一些规范把人的思想行为定着在固定的形式中。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用礼来约束,勉强大家去遵循一些规范,礼失而后法,人的内在精神已全然被斫([zhuó])伤。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尊重,而非单纯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一向不喜繁文缛节,它拘锁人心,同时为争权者所盗用,成为剽窃名位的工具,因此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我更加向往自然的真情流露,不受外在的制约和拘束。

所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大丈夫舍弃薄华的礼,而采取厚实的道与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