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

原文

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制置使,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皆隶焉。

……

襄汉平,飞辞制置使,乞委重臣经画荆襄,不许。赵鼎奏:“湖北鄂、岳最为上流要害,乞令飞屯鄂、岳,不惟江西藉其声势,湖、广、江、浙亦获安妥。”乃以随、郢、唐、邓、信阳并为襄阳府路隶飞,飞移屯鄂,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

兀术、刘豫合兵围庐州,帝手札命飞解围,提兵趋庐,伪齐已驱甲骑五千逼城。飞张“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战而溃,庐州平。飞奏:“襄阳等六郡人户阙牛、粮,乞量给官钱,免官私逋负,州县官以招集流亡为殿最。”……

初,桧逐赵鼎,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读桧奏,至“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之语,恶其欺罔,恚曰:“君臣大伦,根于天性,大臣而忍面谩其主耶!”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与飞有怨,风劾飞,又风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与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飞累章请罢枢柄,寻还两镇节,充万寿观使、奉朝请。桧志未伸也,又谕张俊令劫王贵、诱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或教以台章所指淮西事为言,喜白桧,簿录飞家,取当时御札藏之以灭迹。又逼孙革等证飞受诏逗遛,命评事元龟年取行军时日杂定之,傅会其狱。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云弃市。籍家赀,徙家岭南。幕属于鹏等从坐者六人。

(选自《岳飞列传》)

点评

岳飞(1103—1141 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1)

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 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 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2)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契丹、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一时间,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战争。

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 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北宋灭亡。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3)

然而,南宋皇帝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的决心和打算,他一面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一面重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4)

当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是南宋抗金将领的杰出代表,史家笔下精忠报国的典范。他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5)

早年曾以秉义郎之职,上书批评权臣黄潜善、汪伯彦不图恢复,一味奉帝南逃的行径,并要求高宗亲率六军北上收复失地,结果“书闻,以越职夺官归”。

1139 年绍兴和议伊始,岳飞上书极力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直接抨击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6)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岳飞则坚决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也由此遭到赵构、秦桧的忌恨。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7)

但岳飞却不顾个人得失,一直积极联络北方义军,进行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大业,成为当时抗金民族战争的中流砥柱。

在抗金战争中,岳飞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的岳家军。他率领这支军队,在抗金战场上屡建奇功,重创金军,以至于金军统帅兀术不得不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8)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金英雄,却遭到秦桧等投降派的陷害而冤死狱中,南宋的抗金战争也以签订屈辱的和议而告终。

后人怀念岳飞,颂扬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一直传诵着一个“岳母刺字”的故事。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9)

“岳母刺字”不见于《宋史》,其实故事的真实与否并不重要,人们之所以这样代代传诵着,是为了表达对精忠报国、英勇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10)

来源 |《二十四史名篇选评》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11)

点赞本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