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面食(二月二龙抬头与上坟)

二月二龙抬头面食(二月二龙抬头与上坟)(1)

·1·

二月二,龙抬头。

这是华夏子民的一个常理。

二月二,行事的行为和清明节一样,是在我们这里的一个传统风俗习惯了。

这就是,去祖坟上坟,去坟墓枯黄野草上绑上花红柳绿的一指宽的长纸条,还要烧纸钱,供品是烙的油馍。

二月二龙抬头面食(二月二龙抬头与上坟)(2)

以往的日子,到了这个时日,会看谁家祖坟上花红柳绿的枝条多寡,颜色搭配耀眼与否,以证明这个宗族势力的强弱;烙的油馍焦酥层多类似现今千层饼的水平,以证明这个宗族媳妇儿持家有方的高低,从而观瞻到下一辈人的阶层走向。

前者的因由,时至今日,我也揣测不了沿袭的根源;

后者的因由,大概是女性贤惠能干,和持家育儿有关联。

二月二上坟,多是家里的媳妇儿去,若是宗族里娶了新媳妇,是必须要上坟去的,不然就会惹得家族人不满和乡亲们背地里的说三道四。

以往的日子,二月二去上坟,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才去的,过了这一天,就断然不能再行为了。后来,讲究的人家有了“早清明,晚十一”的说法,从正月二十六就开始行动了,好像比赛着谁家比谁家更崇敬列祖列宗似的。

·2·

二月二,炒豆豆,也是一个习俗。

以往的日子有炒黄豆。我们这里,现在很多人不种地了,更不用说种黄豆了。现在世界局势变化多端,国家开始鼓励种黄豆,提出了“多种一亩是一亩”。

二月二龙抬头面食(二月二龙抬头与上坟)(3)

以往的日子,每到二月二前几日,村里就会来爆玉米花的。挑着那个神奇的铁锅,另一头是煤块和橡胶口袋。

一般是下午开始,陆续就有小孩子在放学回家的时候,端着玉米跑到跟前,我们称之为炸爆米花。

能去炸爆米花,是需要小孩子缠着大人,各种讨好各种答应好好学习,才可挖一碗玉米,拿上母亲抠抠索索翻腾出的毛票,欢呼雀跃着奔跑到村里敞亮地炸爆米花的那位老人家身边。

这个场景,现在的城市和乡村也有,人们都习以为常了。

炒黄豆少有人去炒了,爆米花倒是一年四季到处都是了,成为了一种休闲食品,也成了电影院的观影零食。相信好多人还是会怀念街巷和村镇上炸爆米花的捂着耳朵嗵啪一声的胆怯和欢喜。

今天,我在磨街的三岔口,就看到了炸爆米花的一对夫妇。开着三轮车,支着那个神奇的铁锅,嗵啪响起,玉米花的香气弥散在来往车辆的尘埃里,弥散在来往行人的鼻孔里。

自己端玉米,炸一锅,是五块钱。他们带的有玉米,炸好的装在食品袋里,他们定价是五块钱一兜。相比商超和电影院的份量,多了四五倍。

吃爆米花是会上火的,并且是立竿见影的那种。可是还会忍不住扫码掂了一兜。

·3·

摊煎饼,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美食。我就不赘述了。

不过,在我们这里有一个避讳,在煤矿工作的人家,是不摊煎饼的。我不知道这是一个怎么因由的避讳。应该是和敬畏和老君爷有关吧!

习俗的沿袭与传承,在日益快捷化的城乡,似乎寡淡了。

背乡离井去闯世界,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都不回家乡,甚至有在异乡定居了。上坟的形式也有了互联网 的新式行为。有的或许会遗忘这些礼数。

二月二龙抬头面食(二月二龙抬头与上坟)(4)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数千年,这个文明是包含着这些祭祀文明的,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