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

警告:本文图少字多,没耐心的现在就可以关闭了。

到今天为止,这套由漫步者和Airpulse共同推出的A300有源音箱已在我家近一个月了。我原打算在双十二后就发布试听文,但糟糕的是由于近期连续出差,几乎少有时间能回家仔细聆听Airpulse A300。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即使找到余暇,却因为我不忍心打搅正在拼命练钢琴准备考级的隔壁邻居家小MM(隔着承重墙但依然能从窗户听到琴声),所以这对箱子也始终未能正对性的连续煲箱。好在,经过一个月累计工作超过25个小时后Airpulse A300大概已经进入稳定状态,对于听音结果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目前我的系统构建是这样的:一台入门级的索尼蓝光机充作廉价数字转盘,连接一台“摩过”的L.K.S沐声早期9018解码器用来听CD;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数字界面同样连接此解码器专门用来播放NAS上的音乐。它们两个 解码器就是Airpulse A300的音源部分了。目前Airpulse A300主要以平衡方式与解码器连接,同时这台解码器上还非平衡连接着一对A200。如果不算笔记本和NAS价格的话,这样一套有源音箱 解码器组合的总价也不过万元,应该算是相当入门级别的书架HIFI系统了( 承载Airpulse A300是其官方脚架ST300)。此外,我还有一对用安桥9010功放推动的平均律0.5音箱作参考对比。

在刚刚拿到Airpulse A300时,我曾向大家推荐期待友站Soomal数码多的A300评测,但与我预期不同的是这次Soomal数码多并没有在评测中全面赞扬Airpulse A300,同时也不认为A300是定位高于A200的“新旗舰”,甚至说A300在中频方面出现了“退步”!和其他朋友一样,我初看到这个结果时也很吃惊。我绝不怀疑Soomal在音频评测方面的公正性和专业度,但如果带着"A300比A200退步”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进行试听,恐怕会对自己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这一个月里我一方面参考Soomal的思路来观察Airpulse A300,一方面也尽量按照自己的听音习惯和口味来评价这款新品。有关产品外观设计、用料、电路等方面内容,我想自己不可能做的比Soomal更细致了,大家还是先去看他们的评测吧。我主要还是谈谈声音部分:

首先,对于Airpulse A300的高频,我与Soomal的意见是相同的:尽管厂商方面提出A300和A200的号角式铝带高音看起来无差异,但实际已经对相位矫正器的尺寸进行了细微的调整,使之能更平滑的延展到40kHZ而无尖峰出现。不过这种细微的调节对于实际听音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效果还是值得商榷的,至少我并没有能够听出非常明显的差异(即使两台音响的平衡/非平衡输入互换过)。无论是A300还是A200的高频素质都是同等价位产品中罕见对手的。清亮、活泼,更年轻的声音是目前流行的高频取向,很多远比A300更昂贵的音箱产品也采用这种风格且未必能在声音质素上呈现出更高水准;

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1)

在中频部分,Soomal认为A300在较大尺寸的元以及调音风格改变的双重影响下出现改变:女声更加甜美而男声则变为松弛。注意,这里的“松弛”并非正面褒奖。我觉得这个“松弛”可以被理解为“随便”,而不是A200那种比较严谨甚至是“绷起来”的风格。如果我们把A200的男声作为标准,那么A300的声音大概会显得有一些“散漫”。但是我并不同意Soomal提到的“A300在人声解析力方面也稍有下降”的评判,相反的我却觉得A300的中频解析力要比A200更出色!就这个问题,我在两对音箱中反复进行了AB对比,同时也不断调整两者的平衡/非平衡输入以排除解码器两种输出之间的音质差异,甚至为了避免干扰我还断开了两套系统的副箱而只对比主箱。

在我听来,Airpulse A300的中频在细节丰富性以及层次感上实际是比A200有所提升的。比如在听英国民谣诗人Allan Taylor的作品时,虽然A300的声音感觉比A200乎多了几分“玩世不恭”的随性,但在还原他气息轮转、吐词发声等展现录音细腻“口水声”时,Airpulse A300所呈现的细节要比A200更丰富和突出。如果说A300新换上的这对6.5寸中低音单元肯定会加大增强低频效果的话,那么它在中频细节方面的提升似乎可以被看做是“意外之喜”?奇怪的是Soomal在对A300总结中又谈到“从现有的A300表现来看,(较大的中低音单元)利在于...偏中低频部分的解析力和控制力提升...”这是否与之前他们前面那句“A300在人声解析力方面也稍有下降”有所矛盾?

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2)

不过,Soomal所提到的“结像力下降(或说退步)”问题是确实存在的。相比A200如同刀刻一般毫无遮掩的凸显在听众正前方的声音结像,A300则需要我稍稍用心去感受下才能抓住这个由立体声构成的虚拟结像。这种差异在听大编制的交响乐时并不明显,但一旦换上人声演唱则立即暴露无遗。当然,这种差异也必须在两款音箱同时做AB对比后才能清晰感受到,如果只是单独听Airpulse A300,你应该无法察觉到这一点——毕竟相对于其他产品,A300在结像力方面的表现并不差,只是没有A200那样卓越罢了。

低频方面其实的确不用多说,如果中低音单元和音箱整体尺寸增大这么多而低频下潜深度与量感还没有明显改变的话,那么Airpulse A300也就不用拿出来卖了。Soomal评测总结中说“如果你对低频非常偏爱,可以考虑选择A300”,而这一句简直就是对着我“量身定做”的。

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3)

大概是被早年间老爸那对自制带有12寸低音单元的“土炮”熏陶,我过去一直追求低频的量感超过质感(凡是喜欢BOSE声音的人都是这个口味)。这两年虽然随着更正确的听音观建立,也开始追求低频在速度和下潜深度方面质感,但很明显A300的低频要比A200更合我意。唯一让我头痛的是,受我家影音室面积所限(仅有12平米),更强悍丰满的低频在这样的小环境中可以发挥的潜力并没有比A200高太多;但要是把A300放到面积更大的客厅里来用,又会因为听音环境和配套设备的改变同样在音质上有所限制...

总结下: 对于Airpulse A300的声音品质,我虽然同样不认为它相比A200有质的飞跃,但也决不能简单说它就是“退步”了。事实上Soomal也只是认为两者相比A200综合实力更强,表现更均匀,而A300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偏爱低频的“偏科生”。考虑到A300的售价比A200更高,它可能不如A200那样几乎适合所有用户——但对我个人而言,这个“偏科生”显然会更讨我的喜欢。

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4)

另外,我还要补充两点:

1、有朋友问这两对箱子比平均律0.5如何?我的回答是:当年之所以在评测后主动选择买下平均律0.5,就是因为觉得它的中频(人声)扎实且解析力高,超过了A200。如今A300也拥有很高解析力的人声表现,只是在结像力上同样弱于平均律0.5(当然,我们就不必谈低频了,Airpulse的这两对的低频之好简直是犯规!)。考虑到我还是希望能够拥有一套传统功放推动的无源音箱,再加上平均律0.5的蓝色外壳极为亮骚,所以这对箱子我还是会继续保留下去,但有可能会放到公司新搭建的演播室内供日常出镜用;

2、我一开始就对Airpulse A300新加入的USB输入充满期望,不过当时Soomal的小伙伴私信说他们初期测试结果不佳,这真是给我当头倒了一盆冷水!好在后来他们发现这似乎是MacOS下的一个BUG,而这个USB输入在Windows平台下表现不俗,素质相当于中等偏上的数字声卡。而在我自己的测试中,其音质水平虽然不如解码器的高品质模拟输出,但音质水平甩开笔记本自带的模拟输出n条马路还是轻而易举的。

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爱全面发展也爱偏科生)(5)

最后,曾有网友问我“如何才能构建一套最简单的入门HIFI系统”?我一直觉得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使用高品质的有源音箱系统是最为直接简便的方式。请注意:我所指的“入门HIFI”既不是有钱人所谓“一万以内听个响”,也不是那种几百块钱的所谓“智能音箱”自我标榜的“高保真”。我所定义的产品既不需要超越大多数普通人承受能力的数万元定价,又必须拥有我们传统理念中对于高保真音响所必须具备的立体声结构和基本素质。

只不过,过去为了保证最终声音效果,我还要建议大家去搭配较好的音源而不是简单的把音箱连接在手机或者笔记本的3.5mm耳机插孔上。要实现这个“好的音源”并不简单:能使用高品质的解码器固然最好,但实在不想花这个钱,去给电脑买块数字声卡连接有源音箱的数字输入(光纤或者同轴)也可以。现在,我们只需要用Airpulse A300包装里的附送的那根USB线将电脑和音箱连接起来就行了,这也是A300相比A200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而这样一套简单组合,重现出来的声音实际已经完全配得上“入门HIFI”,而花费却还不到5000元!这种由个人计算机与有源音箱构成“最简单的入门HIFI系统”在结构上的简洁、音质上的优越以及价格上的低廉都绝非当年我老爸玩“土炮”时所能料想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