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和原则(论语教育智慧君子也)

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和原则(论语教育智慧君子也)(1)

《论语》教育智慧:君子也“喻于利”

《论语》感悟(七十)

文/王营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只知道谋取私利。”

感悟:“喻”字含有“比喻、了解、通晓”之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明君子在做人、做事上,把“义”放在第一位,符合“义”的标准则为,反之则不为;小人则不然,在做人、做事上,首先考虑的是“利”,对己有“利”则为,无“利”则不为。如何处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是孔子从道德层面上区分君子和小人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对前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的一个总结和升华。

这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君子通晓仁德和正义,并时时践行之,难道君子整日高喊“义”的口号,弃利而行,不食人间烟火?君子真的不愿意过富贵的生活?如果要这样理解的话,恐怕没有人愿意当君子,也当不了几天君子。

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和原则(论语教育智慧君子也)(2)

其实,孔子并非此意,在本篇第五章中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当然君子也不例外,但是君子追求富贵的方式与小人大不相同,他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不是为了富贵去做不义的事情,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曾说“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焉。”小人则不然,无论做什么事情,始终把利放在第一位,利是他的行为准则,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富华富贵,他可以不择手段,什么样的坏事都干得出来。

由此可见,义和利是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在利益面前,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灵魂的美丑往往会暴露无遗。陈光标,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被媒体称作“中国首善”,他从一个小作坊起家,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成长为一个拥有几十家公司的亿万富豪。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的200多人,救活14人,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由此他被称赞为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50余亿人民币)。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陈光标自己组织12人的慈善团队赴日救灾。陈光标凭借“义”的努力实现了自身的富贵,又通过“义”的行为回报了社会,与那些在利益面前巧取豪夺、不择手段捞取钱财的小人相比,陈光标是真君子。

在古代,君子和“士”往往混为一谈,认为知识分子知书达礼,应当是君子。但事实是,不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能成为君子,有的人也可能成为十恶不赦的奸佞小人,像秦桧之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却为了自已的私利,干出了出卖国家、残害忠良的不耻之事。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一套热播的电视剧连续剧《中国地》,讲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区人民抗击日寇侵略、保卫家园的故事。

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和原则(论语教育智慧君子也)(3)

剧中的主人公赵老嘎是一普通的山区农民,大字不识“一布袋”,面对日寇烧杀抢掠的残暴行径,他自发将村民组织起来,与日寇对抗,并在村头的大石头上,刻上了三个闪光的大字“中国地”。而他的女婿陈庆生,时任朝阳县伪县长,应当是一位知书达礼的人,然而当日军占领朝阳县城后,他却卖国求荣,拜倒在日本人的脚下,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鹰犬。

在民族危亡之际,赵老嘎大字不识,却能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家卫国,他是真正的君子;而他的女婿陈庆生,虽识文断字,明白事理,却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弃民族大义于不顾,甘愿充当日本人的走狗,他是真正的小人。可见,是君子还是小人,与有无知识、文化无关,关键是如何看待义和利。

义和利可以做为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从小懂得,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和地位,还有比金钱和地位更重要的东西。追求金钱地位没有错,但要遵守国家法律,靠正当的途径,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懂得,当义和利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像君子那样,弃利守义,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