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塞北出豪杰(风雪入卷纷其无垠)

雪景入画,纷繁多样。北宋画家郭熙曾对雪景进行列举:寒云欲雪,冬阴密雪,冬阴霰雪,雪中渔舍,踏雪远沽,雪溪平远,绝涧松雪,松轩醉雪等。在不同的画家笔下,雪景有了超越本身的鲜活,通过以下几张名画,邀您一起来领略不同时代背景与心境下的雪景画作。

风雪塞北出豪杰(风雪入卷纷其无垠)(1)

风雪塞北出豪杰(风雪入卷纷其无垠)(2)

《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唐·王维

绢本 设色

横207.3cm,纵31.3cm

画面描述了江干雪霁之场景,千岩万壑,连绵寒林密布,山巅楼台野馆,溪桥游人行与其间。开卷如入山阴道中,应接不暇;画卷末尾,江光山影,深得雪霁之景。

风雪塞北出豪杰(风雪入卷纷其无垠)(3)

《 雪景寒林图》

北宋·范宽

绢本 水墨

横160.3cm,纵193.5cm

本图描绘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

风雪塞北出豪杰(风雪入卷纷其无垠)(4)

《 九峰雪霁图》

元·黄公望

绢本 水墨

横55.5cm,纵117cm

此图以水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江南松江一带的九座道教名山,采用了"借地为雪"的创作手法,充分运用绢素洁白的质地,用笔勾勒出山石的轮廓,以淡墨晕染山石,显现出了晶莹的雪景。作者为了表现雪景的质感,描绘时很少用皴法,而大量使用烘染的技巧。他用不同的墨色,把山居的起伏和层次能恰当地表现出来。树木房舍用篆籀笔法,圆健而劲挺。此画的笔法精湛凝炼,疏秀清润中充溢着苍茫浑厚的韵味。

风雪塞北出豪杰(风雪入卷纷其无垠)(5)

《灞桥风雪图》

明·吴伟

绢本 淡设色

横110.2cm,纵183.6cm

此图绘一老翁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二仆携行囊紧随其后。为烘托主题,景作陡壑溪泉,林木萧疏,风雪弥漫,寒气逼人。是图用侧笔卧锋,线条粗简,水墨淋漓,颇得气势。该作展示了吴氏画风定型后的风貌。

来源:文旅邹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