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

位于山东菏泽的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抗战时期的许多文物,无声地讲述着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1)

图-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在各类展陈文物中,有一件展品非常特别,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针线包。它在到处都是枪炮的展厅文物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参观的人每每走到这儿,都会驻足观看,不乏有些人好奇:“这针线包有啥稀奇的,还值当展出?”

有人说:“它能够出现在展厅里,说明它背后的故事肯定不简单。”

讲解员笑着走来,向大家介绍,这个针线包的主人名叫朱文起,是一名情报战线上的巾帼英雄。抗战时期,朱文起就是靠着这个小小的针线包做掩护,为我党输送了大量的机密情报,为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2)

图-现珍藏于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朱文起传送情报用过的针线包

讨饭大婶成了交通员

朱文起,1905年出生于定陶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20岁时,嫁给游兰馨为妻,先后生下了儿子游泮元、游泮弟和女儿游泮芳。

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一家五口相互扶持,倒也十分幸福。但谁也没想到,随着日寇铁骑的不断入侵,中国穷苦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时候连吃上一顿饱饭都成了奢求。

1940年,游兰馨死于饥荒,撇下了朱文起和三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撒手而去。

朱文起一个妇道人家,没了丈夫,还要拉扯三个孩子,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为了吃上一顿饭,朱文起只能带着孩子们过起了讨饭的生活。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3)

图-乞讨妇女(非朱文起)

朱文起的婆家侄子游文斋是共产党,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入党,1940年任中共定陶县特支委书记,兼任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政委。

游文斋经常带领全县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同日伪军展开军事政治斗争,带领大家进行武装建设。由于游文斋的特殊身份,导致家族中不少人都遭遇了连累。

朱文起对此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反而每次见到游文斋,总会再三叮嘱,一定要跟着共产党好好干。

因此,游文斋也经常利用一些机会,对他的四婶子朱文起,进行启发教育。

在游文斋的教育下,朱文起渐渐明白,只有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才能推翻强压在中国广大劳苦大众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才能真正建立起有吃有穿有自由的新国家。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4)

图-朱文起

1941年,日伪军在定陶县进行了多次残酷的扫荡,定陶县的抗日形势变得极端困难。在革命战争时期,更多的时候是情报战争。所以,日伪军将自己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定陶县特支委和县大队的交通情报员身上。

定陶县的交通员不是被捕就是牺牲,随着最后一个情报员杜克敏被敌人残忍活埋,定陶县特支委和县大队的情报工作陷入了瘫痪状态。想要尽快扭转战争局势,重新部署情报网显得尤为重要。

可这个时候,去哪里找合适的交通员呢?

正当游文斋一筹莫展之际,一个神奇的想法,出现在了他的脑子里,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我怎么把她给忘了!”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5)

图-利用电台收集情报中

冬天的傍晚,早早就落下了夜色的帷幕,阴沉沉的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雪花,四周一片银装素裹,十分安静。

鲁西南定陶县城北5公里的游集村的村西头,一户破落的院子外,急促的敲门声划破了黑夜的宁静。

“谁呀!”院子里传来了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

“四婶子,我是文斋,快开门!”游文斋压低了声音,赶忙应道。

听到游文斋的声音,朱文起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么晚了,他来这里是有什么急事?朱文起顾不上许多,赶紧出去开门。

“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朱文起十分焦急地问:“看你衣服上都是雪,快打打,你坐下,我给你倒杯热水暖和暖和。”

游文斋说:“四婶子不用忙,我来找你,是有点事想跟你商量下!”

朱文起拿着盛满热水的碗,缓缓端给了游文斋:“一家人见什么外,有什么事你就直说!”

原来,游文斋竟然是想让朱文起去当交通员。游文斋看到定陶县的情报系统已经瘫痪十分着急,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后来突然想到自己的四婶子十分支持革命,于是找到特支负责情报统战工作的国耕宸和单肖岩两位同志,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6)

图-朱文起

游文斋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一时性起,而是深思熟虑。

首先来说,在之前的接触中,通过游文斋的不断教育,朱文起已经具备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思想觉悟,而且对革命有强烈的愿望。

其次,虽然朱文起实际年龄只有30多岁,可由于生活苦难,她的面容看起来却像一个50多岁的老太婆,这样的外貌形象非常具有迷惑性,非常利于传递情报。

再有,朱文起做事干净利落,不仅生有一张巧嘴,人也非常机灵。如果不是靠着自己能说会道的本事,她也没办法一个人养活三个孩子。

最后,朱文起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也没有过多干涉让她裹足,所以她有一双当时妇女少见的“解放脚”。这双脚走南闯北十分利索,太适合做交通员了。

国耕宸和单肖岩听游文斋说完朱文起的情况后,也觉得这个人选非常合适。之前,日伪军总是将目光盯在男交通员的身上,如果这位四婶子愿意加入革命,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在得到了组织同志的一致认可后,游文斋就赶紧火急火燎地来找朱文起。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7)

朱文起听完后,心里其实非常激动,一直以来,她都想为革命做些什么。但朱文起又担心自己文化水平低,到时候耽误正事。游文斋听完后说:

“这个工作跟您认不认识字儿没关系,只要您胆大心细,不怕走路就行。而且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您能干得好,就是对我们在前线打鬼子最好的支援。不过.......”

游文斋支支吾吾起来:“不过......不过这工作挺危险的!”

朱文起哈哈一笑:

“只要我不会给你们添麻烦就行,你们年轻人都不怕危险,我这个老婆子害怕啥。我也发现了,不把这群日本鬼子赶跑,咱们中国老百姓就不会有好日子过。既然我走走路跑跑腿,就能支援你们前线打鬼子,我求而不得呢!文斋,你就说以后这工作咋进行吧,婶子都听你安排!”

游文斋之前和四婶子接触时,只知道她热心革命,没想到四婶子竟然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深明大义。游文斋不觉得心里一热,眼圈红红地说:“那行,婶子,我代表党组织谢谢你!”

就这样,一个拥有“解放脚”的讨饭大婶,成了定陶县情报网中重要的交通员。那么在她传递情报的过程中,都经历过哪些不为人知的事呢?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8)

图-定陶老城门

针线包里的大情报

第一次传递情报,朱文起的心里有着非常复杂的情绪。她觉得激动,终于可以为前线打鬼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她也害怕,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耽误了组织的大事可怎么办?

带着复杂的情绪,没等积雪开化,朱文起就挎上了自己的讨饭篮子,走上了自己的交通员之路。

篮子里有一样特别又普通的东西,说它普通是因为当时很多妇女都有,就是一个小小的针线包。说它特别,是因为这个针线包里有定陶报送鲁西南地委的秘密情报。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9)

图-针线包(非朱文起所有)

走了没多远,朱文起就来到了日伪军的岗楼。她长舒了一口气,心里默念:“没事的,没事的。”

出发前,游文斋再三嘱咐,见到日伪军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张,就像平常一样,越自然越好。之前那些暴露的交通员,都是因为见了日伪军后心神不定,所以被对方看出了破绽。只要朱文起能够若无其事地走过去,日伪军一定不会发现,更不会怀疑。

朱文起稳了稳神,假装若无其事地继续向前走,结果一个歪着戴帽子的日伪军斜着眼睛看了她一眼。

朱文起知道,如果这个时候自己躲避了对方的目光,肯定会被抓。于是她壮着胆子,狠狠瞪了回去。

日伪军觉得自己跌了面子,骂骂咧咧地冲朱文起说:“这个老娘们, 我瞅她一眼还不高兴了。讨饭有出息了不是!”

嘴上不饶人,但日伪军也知道,眼前的这个“老太婆”是个刺儿头,不赶紧打发走,不知道会给自己惹来什么麻烦。于是草草翻了一下篮子,看到了篮子里的针线包,问到:“你这里装了什么东西?”

朱文起气势上没有丝毫的退让,直接打开了针线包,从中拍出了好几根明晃晃的纳鞋底的大针,朝着那人眼前猛一杵:“看看看,你说里边是啥!”

吓得那人一个趔趄赶紧后退了几步,十分不耐烦地摆着手:“滚滚滚!快点滚!”

朱文起就这样顺利到达了地委驻地,通过暗号接上头之后,朱文起从针线包里拿出了情报,交给了地委。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10)

返回的途中,朱文起心情大好,自从丈夫去世后,她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开心过。她甚至哼起了小曲儿小调,一脸轻松地回到了定陶特支。

大家听完她过岗楼时的情况,纷纷哈哈大笑,都夸她机智。

有了第一次的胜利,朱文起信心倍增。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朱文起以讨饭和卖针线为由,在抗日根据地和日伪统治区之间往返,将一条条秘密情报平凡输送,担负起定陶县委和鲁西南地委及军分区的联络工作,传送了大量的情报和文件。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11)

机智应敌,再立奇功

1942年9月,朱文起受到定陶县委的安排,负责向日伪军占据的定陶县城运送革命传单。

日伪军为了进一步实施管控,想要进城必须提供“良民证”,还要接受搜身和盘查。朱文起在接到任务后,把传单放在了篮子的最底层,上面放了青菜和鸡蛋,伪装成了要赶集的样子。

来到城门岗哨,朱文起发现此时定陶县城的日伪军盘查十分紧。为了平安度关,朱文琪早早亮出了自己的“良民证”,看见日军就连连鞠躬,装得就像一个十分怕死的老百姓。在接受盘查的过程中,朱文起听到对方的口音是本地人,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12)

图-良民证,通常指抗战期间,日本伪政权对中国老百姓的身份管理制度中推行的身份证明,由居民当地保长确认

“大兄弟,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大姑家的本家堂嫂子啊!上次走亲戚的时候,咱们俩还说过话来着!现在你可是当了大官了,可真威风!”朱文起笑盈盈地看着那人,说得跟真的一样,语气特别亲近。

对方被朱文起唬得一愣一愣,虽然在脑海里过了一圈,也没想起这位嫂子究竟是谁,可对方说得有鼻子有眼,搞得好像自己输理。没办法,虽然心里打鼓,但还是笑呵呵地回应:“嫂子啊!进城赶集?”

朱文起感觉时机已到,虽然前面还有两三个人,但她把自己的菜篮子递到了这名伪军的面前:“大兄弟,我还有点急事,先检查我的,一定要好好检查检查啊!”

听到朱文起这样说,对方又见朱文起这么热情,怕真的是姑姑家的亲戚,如果得罪了以后也不好见面,于是就先检查了她的菜篮子。

嘴上说认真检查,哪能真这么认真?随便拨弄了三两下,也就糊弄了过去,随即一挥手就让朱文起进城了。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13)

朱文起顺利将传单送到了定陶县城内,当天夜里,定陶县城内的地下党员们纷纷行动。

次日一大早,城里的人们就发现,到处都贴着抗日传单。面对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地行动,敌人吓得惶惶不安。

而这次的抗日传单,极大鼓舞了定陶县城内百姓的信心。在这件事上,朱文起功不可没。当然,也不是每一次都这么顺利,情报工作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刀尖上行走。

乞丐婆再出新招

1943年,抗日战争形势愈发严峻,已经到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可是在这个阶段,我党的革命工作也更加艰难。

游文斋交给朱文起一份紧急县委情报,要求她务必在第二天天黑前,将情报送到地委。

因为情报的纸页太多,没办法再次使用针线包,于是朱文起就把情报叠整齐后藏在了贴身内裤的口袋中,然后换上了破衣服,挎上了自己的破竹篮,带着破碗和打狗棍,佯装成乞丐上路了。

但这一次,朱文起敏锐地发现,敌人的盘查十分严格。她还没有走出定陶县境,就已经接受了两次搜身检查。

长期的情报传递经验告诉他,这一次与以往都不同,必须提高警惕。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14)

定陶县与菏泽交界处有一个敌人设下的岗楼,朱文起走到这儿的时候,再次被日伪军扣下搜身盘查。但她的破竹篮被翻了个底朝天,随身携带的两个地瓜窝头,也被伪军捏了个粉碎,仍然一无所获。

由于朱文起经常在这条路上行走,一来二去引起了伪军的怀疑。伪军把她带到了炮楼,要求她必须说出自己经常往返都干些什么,如果不能说实话,就把她交给日军。

危急关头朱文起临危不乱,直接往地上一摊撒起了泼,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了起来:“你们有种上战场上打去,欺负我这要饭的老婆子算什么本事?”

敌人见从朱文起身上搜不到什么证据,她又在炮楼里大哭大闹,把敌人搞得十分不耐烦,没办法只能把她放了。

朱文起在顺利完成任务后,又接到了地委转交县委的急件。

有了之前的经验,朱文起没有原路返回,而是趁着天黑,从封锁沟中爬了出去。她把文件放在了篮子里,然后把篮子顶在头上,在水齐腰深的封锁沟内艰难摸索前进,天亮后藏在草垛里晾干衣服,然后返回县委,圆满完成任务。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15)

一双腿跑出的情报线

1941年,在朱文起成为交通员后不久,定陶特支就批准了她的入党申请。

在庄严的党旗面前宣誓后,游文斋十分严肃地告诉朱文起:“朱文起同志,从今以后,你不仅是一名支前情报交通员,更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朱文起听到这句话,心中涌起了汩汩暖流,她用十分坚定的语气说:“放心吧!我豁上这条命,也要把党交给我的工作干好。”

朱文起是这样承诺的,更是这样做的。正是因为有朱文起的情报传递,我党才能及时部署工作,里应外合,大大挫败了敌人的锐气,朱文起也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成为了特等功臣。

解放战争时期,这位巾帼女英雄又离开了情报战线,开始团结全县广大妇女做好各项工作。在这个时期,朱文起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带上了革命道路,积极支持革命。

抗日战争山东放弃抵抗(山东农妇凭借针线包)(16)

1955年,朱文起功成身退,特等功臣低调回家当了农民。一直到1982年因病逝世,结束了她如同影视剧一般精彩的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