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治理从古至今都是兴国安邦利民的一件大事,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2019年9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时隔三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举办“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沿黄行 观巨变”2022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启程。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1)

2022中原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

三门峡:“烂河滩”变“美丽滩” “金山”变“青山”

9月18日,采访团沿黄河廊道来到三门峡市好阳河生态修复区。走进好阳河生态修复区,风光如画、满目青翠,难以想象在未治理之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景象。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2)

好阳河生态修复区景色​​

​三门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胡志权介绍:“一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好阳河湿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烂河滩’变成了今天人们眼中的‘美丽滩’‘幸福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日益提升,满意度不断增强。”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3)

河南小秦岭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

秋天里的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彩斑斓,气韵独特。半个世纪以来,为国家黄金储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也曾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2016年以来,三门峡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舍我其谁的勇气,强力推进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曾经的“金山”变成今天的“青山”。2019年3月,中宣部将小秦岭保护区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典型事例。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4)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

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付中表示,下一步,三门峡将始终牢记嘱托,坚决保障黄河安澜,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产业兴、城市兴、乡村兴、文化兴、百姓富,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洛阳:打造乡村旅游新典范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5)

大河田园农文旅融合示范区黄河景色

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新安县正村镇的大河田园农文旅融合示范区,这里初步建成的雅竹农庄、大河观光、千亩苗圃等项目能够解决周边两个村庄村民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养殖、种植产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旅游新典范。“通过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保护项目的推进落地,让我们每一位村民都具有环保意识,对家乡山山水水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大河田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云伟向采访团介绍。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6)

大河田园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民宿

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黄河廊道上,目之所及,绿意满满。几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养殖场、鱼塘、砂石厂遍地,臭味熏天,鸟儿都不愿意停留。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7)

孟津区白鹤镇黄河廊道

白鹤镇党委书记朱俊杰说,近年来,他们深入开展河渠“清四乱”,建成占地1773亩万羽洲湿地公园,白鹭、天鹅等约310种鸟类在此栖息,黄河廊道生态明显改善,湿地修复力度逐渐增强。

治黄兴黄,幸福洛阳。洛阳市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形成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生动局面,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展现洛阳新作为、谱写洛阳黄河新篇章。

郑州:格桑花开正艳 滩区景色正好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8)

巩义河洛湿地公园内的格桑花

在郑州巩义河洛湿地公园,一片片格桑花海吸引着众多人打卡拍照,虽然公园预计今年10月1日才正式对外开放,但仍挡不住周边市民提前“围观”。巩义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守刚介绍,湿地公园春季以油菜花种植为主,夏季以油葵为主,目前种植的500亩格桑花正值盛开期。据了解,该公园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可保护河洛湿地生态系统,发挥湿地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9)

采访团合影

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昔日的荒山秃岭今日已莺歌燕舞,柳绿花红,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0余万人次,完美写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古荥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杜智辉向采访团介绍,在滩区综合治理方面,目前已累计清除违法建筑20余万立方米,清除黄河滩地内集中连片鱼塘153个,高标准完成惠武浮桥观景点及周边道路两侧微景观建设,黄河滩区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10)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景色

顺着黄河文化公园向西,不远处便是郑州黄河滩地公园,不少市民驱车前来踏秋,欣赏秋日下的黄河美景。郑州滩地公园建设发展局副局长杨利娟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河上“漂浮”着渔家乐,岸边是农家乐,滩涂上是鸡鸭鹅,几乎让黄河不堪重负;如今,这里已建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每天都能够吸引游人前来游玩。

 开封:守护好黄河“最后一道弯”

9月21日,采访团一行来到本次中原环保世纪行的最后一站古都开封,驱车沿西干渠一路向北至黑岗口,一路上道路两边绿化成荫,这是条集生态涵养、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廊道。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11)

开封市黑岗口景色

“开封伴水而生、因水而兴,与黄河渊源最深厚,黄河的故事也最动人。开封距黄河最近,地处黄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开封市发改委主任薛志勇介绍,下一步,开封市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开封担当,努力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开封出彩新篇章。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12)

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

全域环境治理与保护(青山隐隐水迢迢)(13)

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

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李明俊表示,近年来,兰考对黄河“四乱”问题拉网式排查、台账化销号,极大改善了黄河生态环境。在黄河滩区种植苜蓿草8万亩,建设黄河牧场,既有效防风固沙又改善了滩区生态,建设沿黄生态廊道32公里、廊道绿化1.39万亩,成为“天然氧吧”县的重要支撑。

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我省统筹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出台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2021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河南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力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河南法制报记者 林栋 文/图)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