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日忆山东兄弟赏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真知新坐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李白秋日忆山东兄弟赏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李白秋日忆山东兄弟赏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李白秋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真知新坐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作于开元七年(717),当时王维十七岁。与他后期那些精美的山水田园诗相比,这首诗显得质朴自然,但是感情敦厚。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已成为自古至今离乡背井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先看诗题。“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当时王维正在长安、长安地处华山以西,故称故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的兄弟为“山东兄弟”。由诗题可见这首诗是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强调自己在长安的孤独远亲的感受。开篇便是一个“装”宇,是一重强调。“客”字,是第二重强调。连用的两个“异”字是第三和第四重强调。在简简单单的七个字中,这样反反复复的强调是有着相当大的艺术震撼力的。

特别是两个“异”字的重复使用。试想若是换去一个,不说异乡,而说“他乡”,这种震撼力便大大减弱了。联系王维生平,当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长安是繁华帝都,但是周围的环境越热闹,就越显得诗人孤独无依。这正是所谓“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描述了一种人人皆有的体验,并用简洁质朴的七字表现了出来。思乡之情或许时时天天都有,但是往往在佳节到来之际会显得格外浓烈。这或许是因为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或许是佳节连带着许多美好的回忆。诗人敏感地捕捉到这种感受,用一个“倍”字突出佳节时分的思乡之情的格外浓烈。

第三句与第四句展开联想,不再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是想象家乡的亲人思念自己。他描绘了想象中的一幅画面:远在华山以东的兄弟在重阳节插着茱萸登高,他们会想起身边少了我一个呀。这两句构思极巧,仍是写思乡,却不说自己思念,反说家人对自己的思念,表情达意曲折有致。前人评这两句道:“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此评甚是贴切。

此诗虽看似简单平易,却蕴含思乡的浓烈之情。千百年来,多少作客他乡的人都被这首诗深深感染,这种艺术力量,来自它的质朴、自然与高度的艺术概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